袁崇焕的将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整个辽东的明军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强度运转起来。宁远、锦州、大凌河堡……每一处堡垒都在加固城防,囤积粮草,操练士卒。袁崇焕带来的不仅是威严,还有实实在在的资源:从关内强行调拨的饷银、工匠和军械,如同血液般输入辽东这具略显疲惫的躯体。
王靖远返回锦州后,没有丝毫懈怠,反而以更高的标准投入到备战中。袁崇焕认可了他的策略,但也意味着对他的期望更高。他必须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证明王字营的价值,证明他王靖远并非浪得虚名。
匠作营里,李铁山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不仅全力生产改良鸟铳,更在王靖远提出的“轻便火炮”概念上取得了突破。他们尝试缩短炮身,加厚炮壁,并首次尝试给火炮加装了简易的准星和照门(虽然精度依旧感人,但总比没有强),造出了十门被称为“靖远快炮”的轻型火炮。这些炮重量大大减轻,数匹马或几十名士兵就能拖拽移动,射程虽不如红夷大炮,但胜在灵活,足以在野战中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骑兵队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五百名精选的骑兵,人手一柄改良马刀,部分精锐还配备了短柄骑铳。他们在赵大锤和几名原蒙古降兵军官的带领下,反复演练着迂回、侧击、追击以及步骑协同的战术。马蹄声成了锦州城外最常听到的声响。
整个崇祯二年的夏天,辽西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斥候之间的交锋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双方都在拼命获取对方的情报,遮蔽己方的动向。
七月初,来自多个渠道的情报最终汇聚成一股清晰的洪流,指向同一个结论:皇太极动了!亲率八旗主力,并裹挟部分蒙古部落兵马,号称十万,浩浩荡荡,直扑宁锦防线而来!其兵锋首要目标,依旧是锦州!
消息传来,锦州城没有慌乱,反而有种终于来了的释然。王靖远立即下令,全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中,实行军管。同时,八百里加急将敌情通报宁远。
袁崇焕的回应很快,命令简洁而有力:“锦州坚守,挫敌锐气!本督坐镇宁远,统筹策应!各堡皆需死守,无令不得后退半步!”
“末将领命!”王靖远对着宁远方向抱拳,随即目光扫过麾下众将,“都听到了?袁督师令我等坚守!锦州,就是我们王字营的坟墓,要么守住它,要么死在上面!没有第三条路!”
“誓与锦州共存亡!”众将轰然应诺,杀气盈霄。
七月十五,后金大军的前锋游骑终于出现在锦州城北方的地平线上,如同席卷而来的乌云。密密麻麻的旌旗,反射着阳光的刀枪,以及那沉闷如雷的马蹄声,无不昭示着这是一支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攻击的强大力量。
皇太极吸取了努尔哈赤强攻宁远失败的教训,并未立刻发动猛攻。大军在锦州城北数里外扎下连绵营寨,挖掘壕沟,树立栅栏,摆出了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同时,派出大量骑兵扫荡锦州周边,企图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想困死我们?”王靖远在城头用千里镜观察着后金的部署,冷笑一声,“那就看看谁的耐心更好!”
他并未被动挨打。石锁的斥候队化身幽灵,在夜间不断袭扰后金的哨卡和运粮队,虽然战果不大,却让后金军无法安眠。赵大锤也数次率领骑兵队突然出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打了后金游骑几个措手不及,斩获数十级后迅速撤回,绝不给对方主力合围的机会。
这些小规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军民的士气。
围城进入第五天,皇太极似乎失去了耐心。清晨,低沉的海螺号角声回荡在原野上,数以万计的后金步兵推着楯车、扛着云梯,如同黑色的潮水,向着锦州北城和东城汹涌扑来!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火炮准备!”王靖远亲临北城城墙,声音冷静得可怕。
“火铳队就位!”狗剩在火铳队阵地来回奔跑,检查着每一支火铳。
“步兵上城!滚木礌石准备!”赵大锤声如洪钟,指挥着步兵占据每一个垛口。
后金军进入射程!
“靖远快炮!放!”王靖远猛地挥下手!
“轰!轰!轰!轰!”
十门部署在城墙突出部位的轻型火炮率先发出怒吼!实心弹丸呼啸着砸进后金密集的步兵队列中,犁出一道道血胡同!虽然精度有限,但在这个距离上,面对密集阵型,依旧造成了可观的杀伤和混乱!
“火铳队!第一排!放!”几乎在炮声响起的同时,狗剩下达了命令!
“砰!砰!砰!砰!”
早已严阵以待的火铳手们扣动了扳机!改良鸟铳的齐射声比火炮更加密集,硝烟瞬间笼罩了城头!冲在最前面的后金楯车兵和刀盾手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惨叫着倒下了一片!
“第二排!放!”
“第三排!放!”
……
五段击战术被发挥到极致!连绵不绝的弹雨死死压制着城墙百步之内的区域!后金军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
“弓箭手!抛射!”后金军阵中,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
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从后金阵后升起,划着弧线落向城头。守军早有准备,盾牌手立刻上前,举起大盾,掩护火铳手和炮兵。叮叮当当的箭矢撞击声如同骤雨敲打荷叶。
“不要慌!稳住!瞄准了再打!”王靖远在城楼上大声呼喝,稳定军心。一支流矢擦着他的脸颊飞过,带起一缕发丝,他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后金军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冲锋,每一次都被城头凶猛而持久的火力击退,在城墙下留下了大片尸体。锦州城如同磐石,岿然不动。
皇太极在远处的高坡上观战,脸色阴沉。他没想到锦州明军的火器竟然犀利到了这种程度,尤其是那持续不断的火力,完全打乱了他步兵冲锋的节奏。
“大汗,明军火器凶猛,硬攻伤亡太大,不如……”身边的谋士低声建议。
“闭嘴!”皇太极冷哼一声,“传令下去,下午继续进攻!重点攻击东城!我就不信,他们的火药是打不完的!”
然而,下午的战斗依旧重复着上午的剧本。守军的火力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王靖远早就料到会是一场消耗战,提前储备了海量的弹药。而且,靖远快炮的灵活性也体现出来,可以根据后金主攻方向的转移,迅速调整部署。
第一天进攻,后金军无功而返,伤亡惨重。
第二天,皇太极改变了战术,驱使大量俘获的汉民和蒙古附庸兵在前,充作炮灰,消耗明军弹药和体力。这一招颇为毒辣,给守军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王靖远站在城头,看着那些衣衫褴褛、哭喊着被驱赶向城墙的百姓,拳头握得咯咯作响。但他知道,此刻心软,打开的将是通往地狱的大门。
“瞄准后面的鞑子督战队!打!”他咬着牙下令。
火铳和火炮尽量越过那些可怜的炮灰,轰击后方督战的八旗兵。但这依然无法完全避免误伤,城头不少士兵眼眶泛红,射击时手臂都在颤抖。
第二天,在压抑和悲愤中度过,后金军的攻势再次被击退。
连续两天的强攻受挫,皇太极的耐心终于耗尽,也或许是收到了什么其他消息。第三天,他下令全军后撤十里,只留下部分兵马监视锦州,主力则连夜转向,直扑宁远!他意识到,锦州这块骨头太难啃,不如先去试试宁远的成色。
“将军!鞑子主力往宁远去了!”石锁第一时间将情报送达。
王靖远看着后金营地方向燃起的、意味着移营的篝火,眼中精光一闪。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立刻派人,走小路,将情报急报袁督师!”王靖远下令,随即看向跃跃欲试的赵大锤和石锁,“大锤,石锁!”
“末将在!”
“点齐骑兵队和所有能机动的轻步兵!随我出城!”
“将军,袁督师令我们坚守……”张老栓有些担心。
“栓叔,守城是坚守,出击也是为了更好的坚守!”王靖远目光锐利,“皇太极以为我们不敢出去,我偏要出去!咬住他的尾巴,让他无法全力攻打宁远!这也是策应袁督师!”
他看向众人,声音斩钉截铁:“锦州由狗剩和栓叔留守!其余能战者,随我出击!记住,我们的任务是袭扰、牵制,不是决战!一击即走,绝不恋战!”
“得令!”
半个时辰后,锦州南门悄然打开,王靖远亲自率领五百骑兵和八百轻步兵,如同暗夜中扑出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尾随在后金主力之后。
皇太极一心想着尽快赶到宁远,打袁崇焕一个措手不及,并未料到刚刚经历苦守的锦州守军竟敢主动出击。后撤的队伍拉得很长,后卫部队更是有些松懈。
黎明时分,王靖远抓住了机会。在后金大军渡过一条浅河,队形最为混乱的时候,他率领骑兵队从侧翼猛然杀出!
“杀!”
五百骑兵如同锋利的马刀,狠狠切入了后金的后卫部队!赵大锤一马当先,如同人形猛兽,马刀挥舞之处,人仰马翻!配备了骑铳的士兵则在近距离对着混乱的敌军进行了一轮齐射,更是加剧了混乱!
与此同时,石锁率领的轻步兵占据河岸有利地形,用强弓劲弩精准射击,迟滞后金前锋回援的速度。
这场突袭如同捅了马蜂窝!后金后卫被打懵了,死伤数百人。等皇太极闻讯大怒,调派精锐骑兵回身反击时,王靖远早已下令吹响撤退的号角。
“撤!按预定路线,退回锦州!”王靖远一拉马缰,毫不恋战。
明军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鬼魅般消失在清晨的薄雾和丘陵之中,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暴跳如雷的皇太极。
这一记狠狠的耳光,不仅迟滞了后金军奔赴宁远的速度,更极大地鼓舞了锦州和即将迎战的宁远守军的士气!
当皇太极带着一股邪火兵临宁远城下时,他面对的,是一座比锦州更加坚固,守军士气更加高昂,并且早有准备的雄城。袁崇焕站在宁远城头,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后金军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宁远攻防战随即展开。其过程与锦州之战如出一辙,甚至更加惨烈。袁崇焕指挥下的明军,火炮运用更加精准,防守组织更加严密。皇太极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一度派死士挖掘地道,都被明军及时发现并破坏。
而王靖远在退回锦州后,并未闲着。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不断袭扰后金的粮道,攻击小股留守部队,让皇太极无法全力攻打宁远。
前后受敌,师老兵疲。围城半月,后金军伤亡日益增加,士气低落,粮草也开始出现困难。更要命的是,蒙古喀喇沁部在得到王靖远送去的一份“厚礼”(主要是缴获的后金兵首级和旗帜)后,态度愈发暧昧,甚至开始小规模地袭扰后金后方。
内外交困之下,皇太极知道,这次声势浩大的南征,已经失败了。
八月下旬,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后金军再次上演了复辈的戏码,焚烧营寨,连夜拔营,向着沈阳方向仓皇撤退!
“鞑子退了!鞑子退了!”
宁远和锦州城头,几乎同时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劫后余生的喜悦,和赢得胜利的豪情,交织在一起,声震四野!
王靖远站在锦州城头,望着北方后金军撤退时燃起的火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月的心弦,终于可以稍稍放松。
宁锦大捷!
此战,粉碎了皇太极企图突破宁锦防线的战略意图,稳住了大明的辽东局势!而王靖远和他麾下的王字营,先守坚城,后出奇兵,在这场决定国运的大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功不可没!
捷报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京师。可以想见,朝廷必将再次褒奖,王靖远的名字,也将随着这场大捷,传遍天下。
然而,王靖远脸上却并无太多狂喜。他望着远方,目光深邃。
胜利值得庆贺,但他知道,这远非结束。皇太极的威胁依然存在,大明的内忧外患也并未根除。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