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城头那场惊天动地的攻防战,随着后金大军的彻底退却,其细节与战果,如同被秋风卷起的蒲公英,迅速飘向了四面八方。不仅仅是辽东震动,就连山海关内,乃至数千里外的京师,都被“宁远大捷”以及“明军百户阵前铳伤努尔哈赤”这石破天惊的消息,搅动得波澜骤起。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紫禁城,据说年轻的天启皇帝闻讯后,罕见地放下了手中的木工活计,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潮红,连说了三个“好”字。朝堂之上,更是炸开了锅。孙承宗力主筑城固守的策略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东林党人士气大振,而阉党虽心中嫉恨,但在如此煌煌战功面前,一时也难以公然诋毁。
叙功封赏的旨意,比所有人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重。
这一日,宁远城经略行辕前,旌旗招展,甲士林立,气氛庄重而热烈。所有参与守城的高级将领、有功军官悉数到场。满桂、祖大寿等宿将铠甲鲜明,气度沉雄,但不少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站在武将队列中前排,那个依旧穿着洗得发白、带着些许未洗净血渍号服的年轻军官:王二。
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相较于周围诸多久经沙场、气质彪悍的将领,他显得过于年轻,甚至有些单薄。但没有人敢小觑他。北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后金尸体,以及那个关于他亲手铳伤努尔哈赤(传言中已愈发神乎其神)的传奇,让他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光晕。
孙承宗身着御赐蟒袍,手持明黄圣旨,肃立于香案之前。他目光扫过下方众将,尤其是在王二脸上停留片刻,带着毫不掩饰的激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尖锐的宣旨声划破寂静,“辽东宁远一战,赖皇上洪福,将士用命,力挫狂虏,扬我国威……经略孙承宗,运筹帷幄,力主筑城,功在社稷,赏银,加太子太保……”
一连串的封赏首先落在了孙承宗和满桂、祖大寿等高级将领头上,众人依序谢恩。
随即,宣旨官的声音陡然拔高,念出了最关键的部分:
“……尤以宁远守军北城所部,浴血奋战,力保城垣不失,并于阵前重创虏酋,功莫大焉!兹有原百户王二,忠勇贯日,智略超群,练兵有方,临阵果决,亲执火器,伤毙虏首,扬我军魂于塞外,厥功至伟!”
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砸在众人心头。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这功绩被正式写入圣旨,公之于众时,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特擢升王二,为宁远卫指挥佥事,实授千户!赐绯袍、银带!其所部‘王字营’,即日起扩编,额定兵员一千!仍驻防宁远,听候调遣!另赏白银五百两,绸缎百匹,以旌其功!望其再接再厉,永固边陲!”
千户!
指挥佥事(虽为虚衔,但代表品级)!
王字营扩编,兵额一千!
这份封赏之厚重,远超常规!直接从百户跃升千户,连跳数级,在大明军制中极为罕见!可见朝廷对此战的肯定,以及对王二其人的看重!
场面一时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哗和祝贺声!许多与王二并肩作战过的将领,如满桂等人,都投来真诚的笑意。当然,也不乏一些复杂难明的目光。
王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上前数步,撩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沉稳:“臣,王二,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以及代表千户身份的信物和赏赐。绯红的官袍在他沾满征尘的旧号服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孙承宗亲自上前,将他扶起,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臂,低声道:“王千户,前途无量,好自为之!”
“谢经略大人栽培!”王二再次躬身。
仪式结束后,王二立刻被众多道贺的将领围住。满桂拍着他的肩膀,声若洪钟:“好小子!真给你干成了!以后咱们可就是同僚了!”祖大寿也难得地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应付完众人的祝贺,王二带着圣旨和赏赐,在一众亲卫(如今他也有资格配备亲卫了)的簇拥下,返回驻地。
消息早已传回,整个营地如同煮沸的开水。当王二的身影出现在营门口时,等候多时的将士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千户大人!”
“王字营!万胜!”
赵大锤、张老栓、石锁、狗剩、刘小锤等所有骨干,全都激动地迎了上来。赵大锤更是直接给了王二一个熊抱,咧着大嘴,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千户!俺的老天!千户大人!咱们……咱们真的……”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张老栓捻着胡须,老怀大慰,眼眶也有些湿润:“好啊,好啊……二子,不,千户大人,您这是……一步登天了!”
王二看着眼前这些跟随自己从萨尔浒溃兵一路拼杀出来的老弟兄,心中感慨万千。他举起手中的圣旨,对所有人高声道:“兄弟们!这功劳,不是我王二一个人的!是咱们王字营,每一个弟兄,用命拼出来的!这赏赐,也有你们每一个人一份!”
他顿了顿,继续道:“从今天起,咱们王字营,就是拥有一千兵额的正规营头了!肩膀上的担子更重,要守的地方更大!但是,我相信,只要咱们兄弟同心,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没有打不赢的仗!”
“愿随千户大人,万死不辞!”赵大锤第一个吼道。
“万死不辞!!”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营地。
升迁的喜悦过后,是千头万绪的事务。扩编至一千人,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兵员、装备、粮饷和营地。
王二首先搭建新的指挥架构。他任命赵大锤为副千户,统领所有战兵;张老栓为掌印守备,负责军需、后勤、文书;石锁为把总,统领斥候骑兵与弓箭手;狗剩依旧跟在他身边作为亲卫头目兼传令官;刘小锤则正式成为匠作把总,负责所有器械打造与维护,火器旗队也单独划出,由一名表现出色的老兵担任把总。
框架搭起,立刻开始招兵买马。这一次,“王字营”和“王千户”的名头就是最好的招牌。不仅宁远周边的辽民青壮踊跃投军,就连一些原本在其他明军部队中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和老兵,也慕名而来。王二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亲自筛选,注重品行和潜力,短短时间内,便将兵员补充至九百余人,虽未满额,但核心已然充实。
新的营地紧挨着旧营地扩建,显得更加规整气派。那面崭新的、绣着硕大“王”字的军旗,在营门上空高高飘扬。
王二没有时间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他深知,兵力扩充只是第一步,如何将新旧人员迅速融合,形成战斗力,才是关键。训练强度有增无减,尤其是对新兵,几乎是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摔打。火器队的“三段击”演练扩大到更大规模,机动火炮的战术也进一步深化。
他站在新建的点将台上,看着下方近千名操练的士兵,队列更加庞大,喊杀声直冲云霄。阳光照在他新换的绯色官袍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也映照出他眼中愈发深邃和坚定的目光。
宁远一战,他踏着血与火,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这仅仅是开始。大明内忧外患,辽东局势依旧波谲云诡。他知道,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而他和他这支王字营,必须变得更强,才能在这乱世洪流中,真正站稳脚跟,乃至……撬动更沉重的历史之门。
他轻轻摩挲着腰刀冰凉的刀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路,还长着呢。”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