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搁在王鼎身上,简直是量身定做。一边是抱得美人归的婚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那红绸子、喜字看得人心里头暖烘烘的;另一边,他那“济世堂”的药铺事业,也如同插上了翅膀,正准备一飞冲天。王鼎这脑子,就没一刻闲着,用宁小筛私下里的话说:“咱东家这脑袋瓜子,转得比陀螺还快!”
这“陀螺”最近转到了一个关键点上——药材来源。眼看着药铺生意日渐起色,这进货的成本却像座小山,压得利润喘不过气。那些中间商,一个个精得跟猴儿似的,层层加价,到王鼎手里,药材价格都快赶上金疙瘩了。这哪行?王鼎琢磨着,得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恰巧,他听闻小伙计宁小筛有个舅舅,姓赵名成,是在运河上跑漕运的,南来北往,人脉广,路子野,据说跟不少药材产地的供应商都称兄道弟。王鼎一听,眼睛就亮了,他立刻备上厚礼,带着宁小筛前去拜见。
王鼎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明来意:“赵先生,我这药铺刚起步,处处需要打点。这药材进货,被中间盘剥得厉害,实在有些吃不消。听闻您路子广,想请您帮个忙,让我派个机灵的伙计,跟着您的商队跑几趟,不要工钱,就帮着您打打下手,顺便熟悉熟悉各地的药材行情和源头,工钱我这边照付。您看……”
赵成是个爽快人,见王鼎一表人才,又是自己外甥的东家,更重要的是,王鼎在抗疫中积攒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觉得这年轻人有魄力,有想法。他大手一挥:“小筛这娃子是个苦孩子,承蒙您照顾,该我感激您呢!您说的事没问题!跟着我的船队,包管让你的人把那些药材产地摸得门儿清!以后啊,你自己直接跟源头拿货。” 王鼎则是连连称谢。
回来之后,王鼎就把陈三叫了过来。这陈三脑子活络,手脚勤快,是个可造之材。王鼎仔细交代了任务,核心思想就一条:“多看,多听,多问,少说话。把那些地道药材的产地、品质、价格,还有那些药农、采药人的门路,都给我记清楚了!” 第二天,陈三斗志昂扬地跟着赵成的船队南下了。王鼎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济世堂的药材成本“唰唰”往下掉的美好景象。
解决了货源这“釜底抽薪”的一步,王鼎又开始琢磨药铺经营的新思路。疫情虽然过去了,但它在百姓心里留下的阴影可没散。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谈起那场时疫,仍是心有余悸。王鼎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找来老徐商量。
“老徐,您看,大伙儿现在对这瘟疫还是怕得紧。咱们何不利用这个时机,研制一种方便服用,价格又公道的清热解毒药剂?主打一个‘预防’和‘安心’。”王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子上画着。
老徐捋着胡子:“想法是不错,可这汤药熬起来麻烦,价格也不菲,寻常百姓家,未必常备啊。”
“所以咱们不做汤药,”王鼎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仿佛要宣布什么了不得的发明,“咱们做成‘冲剂’!”
“冲剂?”老徐一愣,这个词儿他可没听过。
“对!你看能不能把咱们那些清热解毒的药材,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什么的,按方子配好,然后……磨成细细的粉末!”王鼎比划着,“百姓买回去,用开水一冲,搅和搅和,就能喝!方便快捷,跟冲碗藕粉似的!您说,这主意怎么样?”
老徐瞪大了眼睛,盯着王鼎看了半晌,:“东家!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法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仔细一想,说不定还真行!明儿个我先试试!”
老徐几次实验并亲自品尝后,兴高采烈地告诉王鼎:“我看行!”
老徐的肯定让王鼎心里更有底了。虽然他这“发明”有点借鉴后世经验的嫌疑,但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妥妥的创新!两人当即敲定方子,主要选用了几味药性平和、清热解毒效果确切的常见药材。王鼎大手一挥,给这未来的明星产品起了个响亮又实在的名字——“济世堂防疫清热解毒冲剂”!丁老秀才直竖大拇指:“好名字!”
名字有了,方子定了,接下来就是生产和宣传。王鼎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趁着现在药材价格还未因他的大规模采购而飞涨,他立刻在济世堂不远处租下了一处宽敞的民宅作为仓库,开始大量囤积所需的原材料。那阵势,引得左邻右舍纷纷侧目,猜测这王东家又要搞什么大动作。
与此同时,另一场好戏悄然上演。王鼎安排宁小筛开始在全城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一时间,县城的大街小巷,城墙门楼,甚至那棵老槐树上,都贴上了红纸黑字的告示:
“告全县父老乡亲书:
济世堂倾情奉献,王鼎医师亲验方!
‘济世堂防疫清热解毒冲剂’定于 本月初八 隆重发售!
本品选用上等药材,精心研磨制成,开水冲服,便捷非常!
常备家中,清热解毒,增强抵抗,防范瘟疫于未然!
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落款自然是“暨济世堂敬启”。
这广告词,可谓精准地挠到了百姓的痒处。一是那场瘟疫的余威尚存,谁不想家里备点“安心药”?二是王鼎抗疫积攒下的名声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老百姓信他!都觉得王医师弄出来的东西,准没错!
发售日那天,天还没大亮,济世堂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少,提篮的,挎包的,一个个翘首以盼。等到吉时一到,店门打开,人群“呼啦”一下就涌了上去。
“给我来五份!”
“我要十份!给我家亲戚也捎点!”
“王医师,这真管用吧?”
“放心,王医师还能骗咱?”
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收钱、取货、解释用法,嗓子都快冒烟了。王鼎和老徐亲自坐镇,脸上笑开了花。首期加班加点制作的五百份冲剂,如同投入热锅里的雪花,不到一个上午,竟然销售一空!后来的人只能望“柜”兴叹,连连追问下一批何时到货。济世堂门前,当真是门庭若市,盛况空前。
而这番热闹景象,以及那“半日售罄五百份”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精准地钻进了对面“杏春堂”李老六的耳朵里。
此时的李老六,病情刚有点起色,正靠在榻上,有气无力地喝着徒弟熬的苦药汤子。听着外面隐隐传来的、属于济世堂的鼎沸人声,再对比自家门口的冷清,他本就郁结的心口又开始发闷。当徒弟告诉他,王鼎那劳什子“冲剂”半天就卖光了五百份时,李老六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全都流进了王鼎的口袋。
此时“不是十分记仇”的马小六恰好有事路过杏春堂门口,见李老六探头探脑朝外望,于是大声喊道:“哟,这不是李东家吗?上次您说的上好的棺材板到货了,不过我们东家用不着了,要不先拖您这儿,眼瞅着您就要用上了!”
他眼前一黑,手指着马小六,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却一口气没上来,“呃”的一声,身子直挺挺地就向后倒去,手里的药碗“啪嚓”摔得粉碎。
“师父!师父!”小徒弟大喊,“快!快来人啊!师父又背过气去了!”
得,杏春堂的“急救室”,不得不再次启动,开始了它不知第几次的紧张运作。
马小六一见惹祸了,吐了吐舌头,撒丫子跑了!
喜欢大明神医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明神医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