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不真实感中。他们活下来了,但代价是何其惨重?敌人为何突然离去?最后那令人不适的感觉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刚才那股拯救了“希望号”的神秘力量,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或带着感激,或充满疑虑,或深藏恐惧,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希望号”内部,那个安全舱的方向。星萤的名字,虽然没有被大声说出,却已经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她不再是那个神秘的失忆少女,而是与这场突如其来的生存与毁灭紧密相连的关键变量。
战斗一结束,甚至没等舰船完成基本的损管评估,李琟博士就带领着她的核心团队,第一时间冲进了“镜湖计划”的数据中心。他们迫切地需要答案。
服务器阵列全功率运行,海量的战斗数据被导入——从“收割者”几何体出现到攻击的每一个能量频谱细节,到星萤爆发前一刻其生理指标的异常波动,再到那股温暖波动场的间接效应记录(通过其对攻击的偏转和对人员的影响反推),以及最后那诡异的精神脉冲的残留生物效应数据。
分析过程是复杂而艰难的,许多数据超出了现有的解析模型。但当初步对比结果呈现在主屏幕上时,所有在场的科学家都震惊得哑口无言。
分析显示:星萤释放出的那种无形波动场,其底层能量签名,与“收割者”几何体发出的毁灭性能量束,在最基础的数学结构和存在性层面上,存在着惊人的同源性!它们仿佛是源自同一个根系的两种不同表达,使用着同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宇宙语汇”。
然而,关键的区别在于相位。星萤的能量场相位,与“收割者”的攻击性能量相位,呈现出一种完美的、一百八十度的相反状态。如果说“收割者”的能量代表着“有序的毁灭”、“冰冷的熵增”,那么星萤的能量则代表着“有序的守护”、“温暖的负熵”。
它们就像一枚宇宙级硬币的正反两面,本质同源,属性却完全对立。正是这种极致的“同源相斥”特性,使得星萤那相对微弱的守护场,在关键时刻能够像一面极性相反的磁铁,偏转了“收割者”强大得多的毁灭性能量攻击。
这个发现,远比找到一种对抗“收割者”的新武器更加震撼。它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却又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真相:星萤与“收割者”,这两个看似处于绝对对立面的存在,在宇宙的底层规则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不为人知的联系。
李琟博士看着屏幕上那惊人的数据对比图,双手微微颤抖。她知道,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一切。它带来的问题,远比它能解答的要多得多。星萤究竟是谁?她来自哪里?“收割者”又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而人类,在这宏大而神秘的宇宙叙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战斗的硝烟(尽管是无声的)散去后,“希望号”旗舰内部,从激烈的战场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弥漫着悲伤与疲惫的急救中心。损管队穿梭于浓烟与扭曲的金属之间,搜寻着幸存者,标识着遇难者。医疗舱人满为患,痛苦的呻吟与医疗仪器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
而在舰队最高级别的医疗监护室内,星萤静静地躺在生命维持装置中,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呼吸微弱而缓慢,仿佛一尊易碎的瓷娃娃。她因过度激发那未知的能力,并承受了“收割者”针对性精神脉冲的冲击,陷入了深度的、保护性的昏迷。精细的传感器显示,她的大脑活动异常低下,新陈代谢降至冰点,身体正在进行一场极其缓慢的自我修复。
王晨星在处理完最紧急的舰队指挥事务——评估损失、安抚伤员、重整编制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医疗舱外。他没有进去,只是透过观察窗的强化玻璃,凝视着那个沉睡的身影。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复杂,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是她,在千钧一发之际,以一种无人能理解的方式,拯救了“希望号”,拯救了他,拯救了舰队最后的希望。这份恩情,重于泰山。
李琟博士的初步分析结果,像一块寒冰压在他的心头。星萤的力量与“收割者”同源!这个发现太惊人,也太危险。它像一把双刃剑,指向了无限可能,也指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何对待星萤,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伦理问题,而是关乎整个舰队存亡的最高战略决策。他必须在她醒来之前,想清楚一条道路。
他站在那里,身影在走廊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孤独和沉重。他是舰队的指挥官,也是此刻唯一能站在她身前,为她抵挡即将到来的风暴的人。
尽管王晨星和李琟博士试图将“同源相斥”这一惊人发现暂时控制在最小范围,但在舰队遭受重创、人心惶惶的背景下,秘密如同裂缝中的水,难以遏制地渗透开来。
首先是在高级军官的紧急会议上,一位负责分析战场数据的参谋,在汇报敌我能量交互的异常时,无意中引用了李琟团队的初步对比数据。虽然表述隐晦,但“能量特征同源性”这个关键词,像一颗炸弹在与会者心中引爆。
随后,消息通过非正式渠道,在高层管理圈和科学理事会中迅速流传开来。恐慌和猜疑,如同瘟疫般蔓延。
一场在王晨星缺席情况下进行的非正式高层讨论,充满了激烈的争议:
“指挥官太感情用事了!这已经证明她和敌人是‘一伙的’!这次是巧合救了我们,下次呢?万一她的能力失控,或者她本身就是个‘信标’,会把更多的收割者引来怎么办?必须立刻控制起来!必要时……甚至要考虑极端措施!” 这种观点基于最坏的恐惧,要求绝对的安全优先。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是活的钥匙!是理解‘收割者’、甚至找到对抗它们方法的唯一希望!我们应该立刻进行更深入、哪怕是具有一定侵入性的研究!为了文明的未来,些许风险是值得的!” 这种观点基于狂热的求知欲,将星萤视为可牺牲的研究对象。
“无论如何,她救了我们是事实。但我们确实无法承担未知的风险。也许可以建立一个严格的隔离区,在绝对控制下进行研究?” 这种观点试图折中,但依然充满不安。
各种建议和压力,通过报告、私下沟通等形式,汇集到王晨星的案头。他仿佛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沸腾的岩浆——人性的恐惧、理性的算计、以及生存的本能。
面对汹涌的争议和压力,王晨星展现出了作为领袖的决断力和担当。他没有召开大会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是分别召见了关键人物。
他对安全主管卡特上校说:“我理解你的担忧,也同意将安保级别提升至最高。但是,在缺乏她主观恶意证据的情况下,我绝不允许任何‘预防性’的伤害或囚禁措施。你的职责是保护她免受伤害,也包括来自我们内部的过激行为。执行命令。”
他对李琟博士说:“加速你们的研究,但我重申底线:非侵入性,自愿原则。我要的是沟通和理解,而不是解剖报告。在她苏醒并能够表达意愿之前,所有研究计划暂停。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分析现有数据。”
他顶住了要求立即采取强硬措施的压力,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却基于人性底线的决定:在星萤苏醒并能够进行交流之前,维持现状,以保护和观察为主。他深知,一旦迈出禁锢的那一步,信任将荡然无存,可能存在的合作机会也将彻底丧失。这个决定,将他本人推到了风暴的最中心,所有的矛盾和责任,都聚焦于他一身。
几天后,星萤在精心的医疗护理下,终于缓缓苏醒。她的意识从深沉的黑暗中被拉回,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疲惫,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耗尽心力的大梦。
然而,当她睁开眼,迎接她的并非劫后余生的庆幸或英雄般的礼遇。她感受到的,是医疗舱内医护人员眼神中那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有关切,有好奇,但更深处,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甚至是一丝恐惧。她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的环境似乎更加“封闭”了,透明的观察窗外,似乎总有身影在晃动。
她试图回忆发生了什么,脑海中只有一些混乱的碎片:毁灭的能量、极度的恐惧、一种想要保护的强烈冲动,然后是撕裂般的痛苦和黑暗。她拯救了舰队,但她自己并不完全清楚是如何做到的,更不知道随之而来的那个惊天秘密。
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氛围的变化,让她感到深深的迷茫、孤立和恐惧。她像一个立下大功的士兵,却发现战友们看他的眼神变得陌生而疏远。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