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星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用更加温和的语气鼓励道:“慢慢想,没关系。无论是什么,哪怕是再小的碎片,说出来可能会舒服些。我们都在听。”
星萤看着他,眼中虽然还有迷茫,但那份因信任而生的勇气,已经驱散了部分迷雾。她轻轻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仿佛在努力打捞着那些沉在记忆深渊中的光点。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轻微的嗡鸣。李琟博士和团队成员屏息凝神,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他们知道,一个关键的突破可能即将到来。
王晨星静静地坐在星萤身边,像一座沉默的灯塔。在猜忌、恐惧和未知的浓重阴影中,这一点由耐心、尊重和真诚守护而来的信任微光,终于开始顽强地闪烁起来。
流亡舰队在广袤无垠的星际尘埃云中,已经潜行了漫长的数月。这片被称为“暗影帷幕”的区域,是宇宙中一片相对荒芜的地带,由稀疏的气体和微小的冰晶颗粒组成,绵延数光年。它并非绝对的安全区,但却是理想的天然隐蔽所。
尘埃云内部电磁背景噪音强烈,能有效干扰大多数常规的远程探测手段。同时,云团内部由于质量分布不均,形成了复杂而微弱的引力紊流,如同水下暗流,可以扭曲和掩盖大型物体(如舰队)产生的引力特征。舰队就像一艘古老的潜艇,关闭了大部分主动声呐和强光源,仅依靠被动传感器和惯性导航,在昏暗、粘稠的“深水”中悄无声息地滑行。
这种潜行模式带来了极致的压抑感。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辐射和信号泄漏,舰队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和通讯静默。舷窗外不再是璀璨的星空,而是一片永恒不变的、令人窒息的灰蒙蒙的雾霭。引擎以最低功率运行,产生的震动微乎其微。居住区内,人们交谈时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仿佛生怕惊扰了某种沉睡的巨兽。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时间感变得模糊,一种混合着孤独、焦虑和对未知恐惧的低气压,笼罩着每一艘舰船。每个人都明白,他们是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可能无处不在的猎手,玩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捉迷藏。
“远星号”是一艘“哨兵级”轻型护卫舰,其设计初衷就是担任舰队的“眼睛”和“耳朵”。它体积相对较小,传感器阵列却极其灵敏,长期游弋在舰队主力的最外围,执行前沿警戒和侦察任务。在尘埃云中潜行时,“远星号”如同幽灵般在迷雾边缘巡弋,其被动传感器全功率开启,像一张巨大的蛛网,捕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最微弱的宇宙“声响”——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流……任何一丝不自然的扰动,都可能意味着危险。
舰长赵岩是一位经验丰富、以冷静和谨慎着称的老兵。他和他经验丰富的船员们,早已习惯了长时间一无所获的枯燥监视。他们的神经如同绷紧的弓弦,在绝对的寂静中保持着最高度的警觉。
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巡航周期,监控引力波背景噪声的传感器操作员,一位名叫林海的年轻中尉,突然皱紧了眉头。他的屏幕上,代表宇宙本底引力波的、如同舒缓心跳般的背景曲线,出现了一组极其细微但绝对异常的抖动。
这组波动持续时间不足百分之一秒,振幅微弱到几乎淹没在仪器本底噪音中,若非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系统自动标记并放大了该异常片段,肉眼几乎难以察觉。但林海的直觉告诉他,这不对劲。他立刻调出原始数据进行手动分析。
正常的引力涟漪(如遥远黑洞合并产生)在传播过程中会因时空几何而逐渐衰减和弥散。但这组波动,其波形在极短距离内呈现出一种违反熵增定律的、反常的凝聚和锐化趋势,更像是一种被精心“调制”过的信号。
通过复杂的反向推演算法,林海惊恐地发现,这组波动的传播速度可能超越了光速。这完全违背了已知的物理定律。唯一符合理论推测的、能产生此类效应的,只有一种可能——曲速航行或类似超光速技术在进入\/脱离常规空间时,对时空连续体造成的瞬间“褶皱”效应。
无法精确定位信号源,因为它似乎是从超维空间“渗入”常规宇宙的。但波动传播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它来自尘埃云外的某个深远方向,并且其矢量延长线,不偏不倚地指向了流亡舰队当前所在的潜航区域!
冷汗瞬间浸湿了林海的后背。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已知的任何人类或友好文明的科技特征。这符合所有关于那个传说中存在的描述——“收割者”。
“舰长!”林海的声音因极度紧张而有些沙哑,但他仍保持着职业的克制,将分析结果迅速呈现在赵岩舰长的指挥屏幕上。
赵岩只看了一眼,瞳孔骤然收缩。多年的战斗经验让他瞬间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没有丝毫犹豫。
“全舰,一级战斗静默准备!非必要系统立即进入最低功耗模式!”他的命令通过骨传导耳机下达,避免使用可能被监听的广播。
同时,他启动了最高加密等级的量子纠缠通讯器,这是舰队在极端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几乎无法被拦截的超光速通讯手段。信息极其简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异常信号特征描述、推测性质(“收割者”追踪嫌疑)、信号来源大致方向矢量。
这封加密电文,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通过量子超距作用,瞬间抵达了舰队旗舰“希望号”的指挥中心。没有刺耳的警报声,但指挥中心内所有关键岗位的屏幕上,都同时弹出了一个闪烁着血红色边框的最高优先级信息框,以及一个冰冷的倒计时——那是预计敌人可能根据这次信号泄漏定位到舰队所需的最短时间。
“希望号”舰桥,空气瞬间凝固。所有军官的动作都停顿了半秒,随即以更快、更精准的速度投入到应对程序中。压抑了数月的恐惧,在这一刻化为了冰冷的现实。
王晨星从指挥席上缓缓站起,步伐沉稳地走到中央星图前。巨大的全息投影上,代表舰队的绿色光点群,正隐藏在代表尘埃云的灰色迷雾中。而在迷雾的边缘,一个刚刚闪现过异常波动的坐标点,被标记为刺眼的猩红色,并延伸出一条虚线,直指舰队核心!
他盯着那条仿佛死亡宣判般的虚线,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最担心、也是一直试图用理智压抑的噩梦,终究成为了现实。
“收割者”并非盲目地在宇宙中撒网搜索。它们拥有着远超人类理解力的追踪技术。舰队自以为隐蔽的潜行,在对方更高维度的感知手段下,可能如同在雪地上行走的猎物,尽管小心翼翼,却依然留下了无法完全抹去的足迹。这次捕捉到的引力涟漪,可能只是对方庞大感知网络中的一次偶然“触碰”,也可能是猎手已经确认目标位置后,发出的致命一击前的最后一次定位校准。
无论是哪种可能,结论都同样残酷:捉迷藏的游戏,结束了。
猎手已经睁开了眼睛,无声地锁定了目标。接下来,将不再是潜行与躲避,而是逃亡与追击的生死时速。
“远星号”发出的量子警报,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希望号”的指挥中心激起了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涟漪。所有系统进入最高战备的指令被无声地下达,红色战斗灯取代了日常照明,将舰桥映照得如同浸染在血泊之中。军官们动作迅捷而精准,压低声音的报告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臭氧和汗液混合的味道。
然而,舰队外部,那片广袤的星际尘埃云,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绝对寂静。被动传感器屏幕上,除了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弱噪音和尘埃粒子碰撞产生的静电干扰外,空无一物。那被探测到的、转瞬即逝的引力涟漪仿佛只是一个幻觉,猎手的踪迹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这种寂静,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恐惧。它像一张被拉满的弓,弦已绷紧至极限,却不知箭矢将从何方射来。每一秒的等待,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王晨星站在舰桥中央,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传感器屏幕,他的冷静之下,是如同岩浆般翻涌的紧张感。他知道,这是暴风雨降临前,最后的、虚假的宁静。
寂静被打破了。但打破寂静的,并非震耳欲聋的轰鸣或刺眼的能量闪光,而是一种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违背常理的视觉现象。
在舰队阵列前方约数千公里处——一个对于星际战斗而言几乎是贴身的距离——虚空本身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撕裂了。没有空间的震荡,没有能量的喷发,只是如同水面上泛起的三个无声的涟漪。紧接着,三个存在从涟漪中心悄然浮现。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