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所有资源依据新发现的技术原理,加速研发下一代武器与防御系统,甚至尝试理解维度技术。
火种方舟的建造必须加速,但它不仅是诺亚方舟,更要成为播种机与战斗堡垒。
最后王浩看向众人我将卸任前线指挥职务,全力主导火种计划与科技攻关前线防御,交给杨振华我们需要更年轻更灵活的思维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联盟最高理事会的决议,迅速传达王浩的卸任与前线的交接,平稳进行没有盛大的仪式在一次简短的全军通报中,王浩将象征前线指挥权的权限密钥,交给了杨振华。
杨振华肩上的担子沉重无比他深知王浩并非退却,而是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且关乎长远未来的战场,两位老战友用力拥抱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浩离开了希望之城喧嚣的指挥中心,搬入了位于庇护所星系边缘一处极度隐秘的巨型空间站,这里代号深渊之星是火种计划与最高科技研发的核心基地,与其说是空间站不如说是一个依附于小行星建造的庞大地下城,与环绕其周围的巨型船坞群
这里的气氛与前线截然不同,没有硝烟味只有大型机械的低沉轰鸣能量枢纽的嗡鸣,以及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埋头工作的沉寂,王浩褪下了元帅制服换上了简便的工程服,迅速投入了新角色
王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审查并加速火种方舟的建造,原有设计在王浩看来过于保守,仅仅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库与文化数据库,加上生态维生系统这确实能保留文明的火种,但无法确保它在未知的深空中生存更遑论重新播种。
他召集了方舟总设计师团队提出了颠覆性的修改方案,火种方舟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存在
生存模块全面提升防御力,不再是厚实装甲而是借鉴捕获碎片技术,研发中的维度偏移护盾与信息伪装层,使其能最大程度规避探测与攻击。
播种模块除了携带胚胎与数据库,更需搭载完整的自动化工业体系与资源采集提炼能力,使其能在一个新的星系,快速建立前哨基地并复制自身实现文明的扩散
战斗模块方舟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卫与威慑能力,王浩要求集成正在研发中的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武器系统,哪怕是试验型号也要装上方舟要成为移动的堡垒
设计方案的重大调整,引发轩然大波资源消耗呈指数级增长,工程难度前所未有,但王浩以绝对的权威和清晰的逻辑,压下了所有异议,我们必须建造一艘能面对未知黑暗的船,而不是一艘精致的棺材
深渊之星的船坞日夜不停无数工程舰船,如同工蚁般忙碌着方舟的龙骨在不断延伸其规模远超历史上任何战舰。
与此同时王浩亲自领导了对捕获碎片与数据的破译工作这是比指挥舰队更加耗费心神的战斗
实验室里那几块非金非玉的碎片,被置于最高级别的隔离力场中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难以破坏其结构更别提分析内部构成,直到一位材料学家提议不再试图切割,而是用超高能粒子流进行穿透式扫描。
扫描结果令人震惊碎片的原子核外电子云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同步共振状态这解释了她超乎寻常的能量传导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谜题何种力量能造成这种状态
另一组团队负责破译能量晶体中的信息存储,他们发现信息并非线性编码而是以一种全息叠加态存在,传统解密方式毫无作用,苏婉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或许需要模拟对方的量子意识映射模式才能读取。
王浩批准了这项高风险实验利用艾尔族提供的意识海接口,技术结合最强算力进行模拟尝试实验过程,极其危险数次差点导致模拟系统崩溃,但最终他们成功捕捉到了一些信息碎片
这些碎片并非技术图纸而更像是一些基础物理常数的修正公式,以及一些关于维度膜结构的抽象描述,虽然无法直接应用,却为联盟的科学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研究方向开始从应用科技转向基础理论的突破。
就在王浩潜心于深渊之星时联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火种计划消耗了巨量资源导致前线防御与其他民生项目的预算被大幅压缩不满情绪在暗中滋生
一种言论开始流传王浩元帅已被未知科技迷惑他的火种计划是在耗尽联盟的元气为一场注定失败的逃亡做准备真正应该做的是集中力量加固防线甚至尝试与门后文明接触
这些言论背后有失意的政客有担心失去权利的前线将领也有 genuinely 担忧未来的学者杨振华在前线尽力弹压但舆论的压力依然影响到了深渊之星的物资供应与人才招募
王浩得知这些情况后并未出面辩解他只是向理事会提交了一份绝密报告详细展示了科技破译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方舟新设计方案的战略必要性他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同时他授权杨振华可以有限度地透露部分非核心研究成果以稳定军心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火种方舟的首个原型机代号开拓者一号终于完工虽然只有完整方舟十分之一大小但集成了大部分关键系统
王浩决定进行第一次远程无人测试开拓者一号将航行至庇护所星系外一片荒芜的星域进行为期数月的极限环境模拟与系统验证
测试当天王浩站在深渊之星的控制中心望着屏幕上那艘流线型闪耀着幽蓝色光芒的方舟原型机心中充满期待与忐忑
点火出发
开拓者一号引擎启动悄无声息地滑出船坞迅速加速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星空深处
开拓者一号的引擎尾迹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迅速被宇宙的黑暗吞没深渊之星控制中心内巨大的全息星图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光点向着预定测试区域稳定移动
最初几十个小时一切正常各系统遥测数据如瀑布般涌来引擎效率超出预期百分之五隐匿力场波动值低于设计阈值生态循环模块启动顺利维生系统参数稳定
王浩与核心团队日夜轮班紧盯着每一项数据不敢有丝毫松懈这艘原型机凝聚了联盟最新的技术结晶也承载着文明延续的火种不容有失
然而当开拓者一号即将抵达一片用于模拟极端引力的中子星残骸区时异常发生了
导航传感器传回的背景辐射读数出现无法解释的周期性波动并非中子星本身的辐射特征而更像是一种有规律的调制
信号分析团队立刻警觉起来这种调制方式极其复杂且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熟悉感
王浩盯着波形图眉头紧锁他调出了当年探针舰队在维度通道附近记录的诡异信号数据库进行比对
匹配度高达百分之七十三
控制中心的气氛瞬间凝固开拓者一号并非单纯进入了测试区域它似乎无意中闯入了一个极其隐秘的信号中转区或者说一个监视网
信号并非直接来自遥远的维度通道源头它更像是一个中继节点一个隐藏在常规航道之外宇宙荒芜地带的间谍探头
更令人震惊的是持续的分析表明这个信号并非单向广播它包含着一部分……上传数据流方向赫然指向庇护所星系
它们在窥探我们苏婉博士的虚拟影像出现在控制中心脸色苍白而且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王浩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联盟自以为的隐蔽在更高维度的文明眼中可能如同透明一般火种计划的绝密性可能早已荡然无存
必须捕获这个信号源王浩立刻下令改变开拓者一号的测试任务优先级放弃原定极端环境测试启动最高级别静默模式追踪信号源坐标
开拓者一号的AI执行指令引擎功率降至幽灵模式沿着信号强度的梯度如同深海猎犬般悄然潜行
追踪过程如同在雷区跳舞开拓者一号的传感器功率被压到最低只能依靠被动接收信号强度的微弱变化来调整航向
数小时后它定位了信号源并非一个巨大的设施而是一个仅有探测器大小的梭状物体其材质和能量特征与当年追击探针舰队的幽灵梭船同源它静静地悬浮在一块巨大小行星的阴影中不断收集着来自庇护所星系的电磁波量子通讯涟漪甚至引力波信号并将其发送向深渊某处
就在控制中心考虑如何安全捕获或摧毁这个间谍探头时异变再生
开拓者一号的被动雷达捕捉到另一个超高速物体正从侧后方悄然接近其能量签名与幽灵梭船高度一致但更具攻击性
我们被反追踪了王浩瞬间明白这是一个陷阱或者说对方有着完善的防御机制侦察单位受到威胁时猎杀单位便会出动
撤退放弃任务全速返航王浩果断下令
太迟了
来袭的猎杀梭船速度远超想象它没有开火而是释放出一种强大的空间阻尼场如同无形的蛛网瞬间笼罩了开拓者一号使其超光速引擎无法启动。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