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十二月。
重庆的冬天,来得迅猛而残忍。十一月的阴冷湿寒,在十二月的第一天,就变成了一场裹挟着冰渣的苦雨。长江和嘉陵江的水汽,被北来的寒流凝结,让这座山城彻底成了一座浸泡在冰水里的、灰蒙蒙的孤岛。
我的参谋本部地下作战室,是这座城市唯一感觉不到寒冷的地方。但这种“温暖”,并非来自暖气,而是来自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电台、发报机,以及无数人聚集于此所散发出的焦灼。厚重的混凝土墙壁,隔绝了刺骨的寒风,却无法隔绝那从湖南常德战场上传来的、比寒风更刺骨的,死亡的气息。
天花板上的吊扇早已停止了转动。作战室里,唯一的声音,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机要员们小跑着送文件的脚步声,以及墙壁上那面巨大的作训钟,秒针“咔哒、咔哒”走动的声音。
那个声音,在十一月,是为常德城里的八千一百二十三名将士,倒数计时。
而现在,十二月。它是在为那些逝去的灵魂,敲响丧钟。
我的少将制服,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冰冷的皮革武装带,紧紧地勒在我的腰上。我需要这种强烈的束缚感,来维持我精神上的绝对清醒,来对抗那股从心底涌上来的、几乎要将我吞噬的巨大虚脱。
十一月三十日。
温毓庆冲进来的那一刻,那三个字,像三颗子弹,击碎了我的耳膜。
“八十三。”
八千一百二十三。八十三。
我的“砧”,我的“砧板”。
碎了。
常德会战,这场被我命名,由我策划,以“砧、钳、锤”为构架的,最完美、最残酷的歼灭战,结束了。
横山勇的十万大军,五个师团的主力,在常德城下,被我那块碎裂的“砧”死死拖住,又被薛岳的“钳”和方天的“锤”迎头痛击,最终全线崩溃。
伤亡,超过四万。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几乎被打残。第六十八、第一一六师团,亦遭重创。
这是自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在华中战场上,所遭遇的最惨重、最无可辩驳的巨大失败。
我,韩夏,以八千勇士的牺牲为代价,赢得了这场赌上国运的豪赌。
重庆,在十二月的第一天,陷入了自抗战以来,最疯狂的喜悦之中。报纸,用红色的、最大号的字体,刊登着“常德大捷”、“湘北大捷”、“横山勇主力覆灭”的标题。人们涌上街头,在刺骨的寒雨中,欢呼,哭泣,燃放着积存已久的鞭炮。
整个山城,都在庆祝。
除了我。
十二月的第一周,是清算,是面对,是……那股无法逃避的血腥味。
十二月二日。
我没有理会任何要求我出席的庆功会议。我登上了一架c-47运输机,顶着恶劣的天气,强行起飞。
我的目的地,不是耒阳,不是去和薛岳握手。也不是去雪峰山,不是去嘉奖方天。
我的目的地,是常德。
飞机在德山机场降落。这里曾是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的指挥部,现在,插满了王耀武第七十四军的旗帜。
王耀武亲自来接我。
这个在鄂西会战后,曾红着眼圈,质问我“我第七十四军背后是什么”的山东汉子。此刻,他站在寒风中,军大衣的领子敞开着。他的脸,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仿佛老了十岁。眼窝深陷,胡须拉碴。
他看到我走下舷梯。
没有敬礼,没有寒暄。
“慈璋。”他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两块破铁在摩擦,“你来了。”
“我来了。”我走到他面前,“耀武。”
我们对视着。
“走吧。”他转过身,“我带你……去看看。”
吉普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驶向那座城市。
不。
那已经,不能称之为“城”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王耀武第一个冲进去时,他发给我的电报是:“我找不到一个人。”
十二月二日,我亲眼所见。
我找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
常德,这座曾经的湘北重镇,沅水明珠,彻底从地图上,被抹去了。
没有废墟。废墟,是高低起伏的。而这里,是平的。
是被一百五十门重炮,反复犁了二十八天;是被数万枚燃烧弹,反复炙烤;是被糜烂性毒气,反复熏蒸。
这里,是一片,广袤的,平坦的,黑红色的,焦土。
地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混杂着弹片、砖瓦粉末、碳化木屑和……骨灰的,粉末。
寒雨,冲刷在上面,汇聚成一股股,黑红色的,溪流。
吉普车,停在了曾经的“大西门”。这里,是余程万最后撤离的地方。
我走下车。
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气味,猛地灌进了我的口鼻。
那不是单纯的尸臭。那是一种,混杂了几万具尸体,高度腐烂后,又被大火焚烧,再被毒气浸泡,最后被雨水稀释的,恐怖的,甜腥味。
我弯下腰,剧烈地干呕起来。
“慈璋。”王耀武递给我一个水壶,“漱漱口。我们……我们已经在这里,清理了七天了。你闻到的,只是……剩下的味道。”
我抬起头,看着他。
“七天?”
“对。”王耀武的眼神,空洞地,望向那片焦土,“薛长官的‘钳’,和方天的‘锤’,在外面,追着日本人的屁股,一路杀,一路高奏凯歌。”
“而我。”他指着脚下,“我的第七十四军,这七天,就留在这里。当‘收尸队’。”
“我们,挖出来了。我们自己的弟兄……能找到的,完整的……不到五百具。其他的,都和日本人的尸体,烧在了一起,粘在了一起,分不开了。”
“日军。”他指向城东,“我们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焚尸坑。横山勇这个畜生,他为了掩盖伤亡,把他战死的士兵,浇上汽油,自己烧了。但是,他没烧干净。”
“我们统计了。城内,日军的尸体,我们确认的,超过一万具。”
“一万。”
我喃喃自语。
余程万的八千人。换掉了一万多,攻城的日军精锐。
这笔账,从战略上,我赢了。
“他在哪?”我问。
王耀武沉默了。
“余程万。”我又问了一遍。
“在后面。野战医院。”王耀武转过身,“跟我来。”
十二月的第二周,是面对“砧”的残骸。
常德城外的野战医院。这里,原本是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的后勤基地。现在,住满了我们自己,和日军的伤兵。
空气中,弥漫着福尔马林、石灰、和血腥味。
我走过一排排的担架。
那些是“钳”和“锤”的伤兵。薛岳的,方天的,王耀武的。他们虽然负伤,但眼里,有光。他们是胜利者。
王耀武,带我走到了,最里面的一个,被严密看守的,独立帐篷。
“慈璋。”他停在门口,“他……就在里面。还有……剩下的弟兄们。”
我的手,在发抖。
我,韩夏。这个策划了整场战役,在地图前,调动了数十万人生死的指挥官。我害怕了。
我害怕,推开这扇门。
我深吸了一口,那冰冷的,混杂着药水味的空气。
我推开了门。
帐篷里,很暗。
几十个,不,是更多的,蜷缩在角落里的,黑色的身影。
他们听到了开门声,都抬起头,用一种,近乎野兽般的,警惕的,空洞的眼神,看着我。
他们,就是那“八十三”中的一部分。
他们没有受伤。不,他们“只”是,被毒气熏坏了肺,被炮火震聋了耳朵,被大火烧焦了皮肤。
他们,是活下来的,幽灵。
而在帐篷的中央,一张行军床上,坐着一个人。
他,就是余程万。
他没有受伤。他的军装,虽然破烂,但还算完整。他只是,瘦得脱了形。他的脸,蜡黄,两颊深陷,只有那双眼睛,亮得吓人。
他看到我。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韩……次长。”他的声音,沙哑,干涩。
我走到他面前。
我看着他。
我想说“辛苦了”。
我想说“你打得很好”。
我想说“国家感谢你”。
但是,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只是,站在那里。
“啪。”
余程万,举起了手,给了我一个,标准的,军礼。
“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
“奉次长之命,死守常德。”
“十一月二日,接敌。血战二十八日。敌军,五个师团。我部,八千一百二十三名官兵。”
他顿住了。
“至……十一月二十九日。弹尽,粮绝,毒气,火攻。全城,尽墨。”
“职部……余程万。率……幸存官兵,八十三人。于二十九日夜,突围。三十日,于德山,遇王耀武军长。”
他放下手,直直地看着我。
“韩次长。我部,未能,守住十五日。我部,在第十八日,突围。”
“我,余程万,违抗军令。弃城,潜逃。”
“请……次长,枪毙。”
他“扑通”一声,跪在了我的面前。
帐篷里,那几十个幽灵,也“扑通、扑通”,全都,跪了下来。
他们,不看我。
他们,只是,低着头。
“师长……我们,对不起,死去的弟兄……我们……是孬种……”
一个士兵,用头,撞着冰冷的地面。
“我们……跑了……”
我站在那里。
我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
我这个,制定了“砧、钳、锤”完美计划的,指挥官。
我,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我没有扶他。
我,韩夏。陆军少将,参谋次长。
我“扑通”一声,也在他的面前,跪了下来。
“程万。”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
“起来。”
“你,和你的五十七师。不是罪人。你们……是……是英雄。”
“你没有弃城。你守了二十八天!不是十五天!”
“你不是潜逃。你是在,为我中国,保留,最后的火种!”
“该枪毙的,不是你。”
我抬起头,看着他。
“是我。”
“是我,韩夏。我,制定了这个计划。我,把你,把你的八千弟兄,当成了‘砧’。当成了,那个,必须被砸碎的,牺牲品。”
“我……我对不起你们。”
我,重重地,将我的头,磕在了地上。
帐篷里,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哭声。
那压抑了近一个月的,劫后余生的,撕心裂肺的,哭声。
十二月的第三周,是“清算”与“功过”。
我带着余程万,和那八十三名幸存者,回到了重庆。
我没有让他们,住进医院。
我让他们,住进了,我的参谋本部。
常德大捷的庆祝,依旧在继续。但是,另一个声音,也开始出现了。
“五十七师,全军覆没。”
“师长余程万,阵前脱逃。”
“八千人,只剩八十。奇耻大辱!”
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有来自政敌的攻击,有来自友军的嫉妒,也有来自不明真相的,民众的愤怒。
十二月十六日。
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了“常德会战,战后检讨会”。
我,作为总策划人。薛岳,作为总指挥。方天、王耀武,作为战地司令官。
余程万,作为……“当事人”。
一同出席。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薛岳,意气风发。他站起来,详细地,报告了“钳”部,如何英勇作战,歼敌数万。
方天,沉稳内敛。他站起来,简单地,报告了“锤”部,如何突袭敌后,截断补给。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身上。
也落在了,我身后,那个,笔直站立,却形销骨立的,余程万的身上。
“韩次长。”一位元老级的将领,开口了。他级别不高,但资格很老。“常德大捷,功在千秋。韩次长,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但是。”他话锋一转。
“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我军的王牌。八千虎贲,尽丧敌手。最后,师长,竟只身突围。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正军法?何以慰,那八千,在天之灵?”
“请韩次长,给个说法。”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脸上。
我站了起来。
我没有看那个老将军。
我走到了巨幅地图前。
“诸位。”
我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常德会战,是我,韩夏,一手策划。”
“‘砧、钳、锤’计划,是我,韩夏,一手制定。”
“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作为‘砧’。他们的任务,就是,死。”
“死在常德。用他们的血肉,用他们的牺牲,拖住横山勇的十万大军。为‘钳’的合围,为‘锤’的突袭,创造,那至关重要的,十五天。”
“这个任务。”我转过身,看着他们,“是,我下达的。”
“余程万师长。和他的八千弟兄。他们,接到了,这个,必死的任务。”
“他们,没有问为什么。”
“他们,在毒气里,在火海里,在十万敌军的围攻下。他们,守了,二十八天。”
“不是,十五天。”
“他们,以八千之众,拼掉了日军,三个精锐师团,超过一万五千人。”
“他们,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烧光了,最后一滴汽油。用尽了,最后一个防毒面具。”
“他们,完成了,这个,必死的任务。”
“在第二十八天。”我走到余程万的身边,按住他的肩膀。
“他,这个师长,没有和他的部下,一起,在废墟里,自杀。他,在最后一刻,选择,带着这最后能动的,八十三名弟兄,突围。”
“你们说,他,是‘逃兵’。”
我冷笑一声。
“如果,他真的是逃兵。他,为什么,要守二十八天?他,为什么,不在第一天,就跑?”
“他带出来的,不是八十三个逃兵。”
我指着他们。
“他带出来的,是我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最后的,火种!是八千忠魂,最后的,见证!”
“诸位。”我的声音,提高到了,咆哮。
“此战,我军全胜。日军,伤亡四万五千余。第十一军,彻底残废。华中,一年之内,再无战事。这个胜利,是谁换来的?”
“是薛长官吗?是方天吗?是我韩夏吗?”
“不!”
“是他们!”我指着余程万,“是那,已经化为焦土的,八千一百二十三名,五十七师的,英灵!”
“此战,若有功。首功,当属五十七师。”
“此战,若有过。”我环视全场,“所有过错,在我韩夏一人!”
“余程万师长。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他,守住了常德。他,保住了火种。”
“我,韩夏。以参谋次长之名,提议。授予,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虎贲’之名。授予,余程万师长,最高勋章。”
“谁,赞成?谁,反对?”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十二月的第四周,是“胜利”的余波,和“未来”的阴影。
十二月二十日。
我的提议,通过了。
余程万,和他的八十三名幸存者,成了,全中国的英雄。
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虎贲师”的番号,响彻全国。
王耀武,得到了,优先补充美械装备的承诺。他将,以这八十三名老兵为骨干,重建,那支打断了日军脊梁的,王牌部队。
而我,韩夏。
我站在了,我穿越以来,声望的,最高峰。
“常德大捷”,这场,由我一手策划的,教科书般的,歼灭战。让我在军中的地位,无可动摇。
十二月二十三日。
温毓庆,送来了,关于横山勇的,最后一份情报。
“慈璋。”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快意的嘲讽,“横山勇。那个在‘Y号作战’前,何等嚣张的家伙。他……被调离了。”
“调离?”我一愣,“撤职了?”
“不。”温毓庆摇了摇头,“比撤职,更狠。他被‘晋升’了。他被调回日本本土,担任‘西部军司令官’。这是一个……闲职。”
“东京大本营。”温毓庆分析道,“他们,丢不起这个人。他们,不能承认,第十一军,在华中,被我们,成建制地打残了。所以,他们,用‘晋升’的方式,把这个战败的司令官,体面地,请走了。”
“Y号作战”,在日本国内的战报上,被描述为“一场成功的,达成战略目的后,主动回撤的,惩罚性作战”。
我听着,只是,冷笑。
“随他们去吧。”我走到窗边,“让他们,在谎言里,再多醉生梦死,几天。”
“我们的代价,太大了。但是,我们,赢得了,至少一年的,喘息时间。”
“华中,安全了。”
十二月三十日。一九四三年的倒数第二天。
重庆,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雪花,落在滚烫的山城,立刻,就融化了。
作战室里,难得地,有了一丝,平静。
薛岳,回长沙了。
方天,也带着他的第十八军,离开了雪峰山。他们,将作为,最重要的战略预备队,移防鄂西。
王耀武,在常德的废墟上,开始了他,重建“虎贲师”的,漫长工作。
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了。
我,韩夏。终于,可以,有片刻的,休息。
我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
“慈璋。”
温毓庆,又走了进来。他的手里,拿着一份,新的,文件夹。
“毓庆?”我皱起眉,“横山勇,不是已经走了吗?第十一军,不是已经残了吗?还有什么?”
“是的。”温毓庆的表情,比,常德会战前,还要,凝重。
“第十一军,是残了。但是,华北方面军,没有。”
“驻蒙军,没有。”
“华南方面军,没有。”
他打开了文件夹,铺在我的桌子上。
那不是,湖南的地图。
那是一张,我从未见过的,更庞大的,贯穿了,整个中国大陆的,地图。
从北平,到郑州。
从郑州,到武汉。
从武汉,到长沙。
从长沙,到桂林。
从桂林,到,越南。
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纵贯线。
“这是……”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这是,东京大本营。在常德惨败后,他们的‘陆军部’,连夜,制定出的,新的,作战计划。”
温毓庆的声音,压得,极低,极低。
“他们,终于意识到,在华中,打‘点’,是打不穿我们的。”
“所以,他们,要打‘线’。”
“他们,要,倾其所有。集结,华北、华中、华南,所有能调动的,机动兵力。超过,四十万。”
“他们要,从北,到南。打通,整条,大陆交通线。”
“他们要,把我们,彻底,劈成,两半。”
“这个计划……”温毓庆的手指,点在了,那个血红色的,标题上。
“代号:‘一号作战’。”
我看着那张地图。
我看着那条,纵贯中国的,血色长线。
我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
一九四三年的冬天,我,用八千人的牺牲,赢得了常德。
而一九四四年。
那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地狱。
“一号作战”。
它,才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