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十年的盛夏,在蒸汽机车的轰鸣与海军远航的号角声中,显得格外炽热而激昂。帝国的版图之上,两条无形的巨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伸展着它们的筋骨——一条是贯穿南北、连接州郡的钢铁脉络,另一条则是跨越重洋、探索未知的蓝色航路。
许昌,工部衙署。
巨大的帝国沙盘周围,聚集了以马钧为首的工部精英、格物院骨干以及各路段的总督工。沙盘上,代表已建成铁路的红色丝线已然连接了许昌与洛阳,而象征在建线路的蓝色丝线,则如同生机勃勃的藤蔓,正顽强地向北、向东、向南延伸。
“‘许幽线’北段,蓟城以南三百里轨道已全线铺通!最后一根枕木已于三日前钉下!” 负责北线工程的督工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道砟夯实与信号系统安装,预计秋末即可实现许昌至蓟城的全线通车!”
此言一出,衙署内顿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许昌至蓟城,关山阻隔,以往驿马疾驰也需旬月,而一旦铁路贯通,行程将被缩短至惊人的数日之内!这意味着帝国对河北、乃至辽东地区的控制力,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许琅线’进展亦十分顺利,”东线督工紧接着汇报,“目前已越过济北,正向青州腹地推进。沿线桥梁、隧道工程大多已攻克,预计明年开春,陛下的旨意便可沿着铁轨,朝发夕至,直抵东海之滨!”
马钧捻着胡须,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他看向沙盘上那条向南延伸、暂时被淮水阻隔的蓝色丝线:“‘许扬线’乃重中之重,亦是难中之难。淮水天堑,桥梁乃关键。格物院桥梁科与工程营已选定桥址,设计之‘虹跨悬索钢桁桥’模型经反复测试,承重、抗风、稳定性皆已达标。不日即将开始实地奠基!此桥若成,非但联通南北,更将是我朝工程技艺之丰碑!”
张圣亲临工部,听取汇报。他凝视着沙盘上那纵横交错的线条,仿佛看到了帝国的血液(物资、兵员、信息)正通过这些钢铁动脉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奔流不息。
“诸卿辛苦了!”张圣的声音沉稳有力,“铁路,乃国之命脉,强盛之基。北线贯通在即,东线稳步推进,南线亦要迎难而上!马钧。”
“臣在!”
“桥梁工程,关乎国运,朕准你调用一切可用资源。告诉桥梁科的工匠们,放手去做,朕与朝廷,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此桥,朕不仅要它坚固耐用,更要它成为彰显我华朝气魄与智慧之象征!”
“臣,代桥梁科全体,叩谢陛下信任!”马钧激动地躬身领命。
“此外,”张圣目光扫过众人,“铁路运营、维护、管理之章程,需即刻拟定,力求规范、高效、安全。未来铁路网络愈发庞大,若无严密制度,必生混乱。此事,由工部牵头,吏部、兵部协理,限期两月,呈报于朕。”
“臣等遵旨!”
\\*-\\*-\\*-
就在帝国的钢铁脉络于陆地上加速编织的同时,帝国的蓝色航路也在海洋上不断拓展新的篇章。
舟山军港,海军总督府。
周瑜与郑和,正对着一幅新绘制的、细节更为丰富的《东胜神洲西海岸详图》进行最后的确认。图上,除了之前标注的海岸线、山脉、河流,还新增了数个用朱笔圈出的地点,旁边标注着小字——“金湾”、“林河港”、“望北角”。
“三宝,此次北上探索,收获颇丰啊!”周瑜指着那几个朱笔圈出的地点,“此三处,据你勘察,皆可为良港?”
郑和肯定地点头:“回总督,正是。‘金湾’水深港阔,避风条件极佳,且附近有河流淡水注入,岸上地势平坦,利于建设营寨、仓库,乃建立大型前进基地之上上之选。‘林河港’周边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修缮船只,亦可作为木材补给点。‘望北角’地势险要,可建了望塔与炮台,控扼北方航道。末将已命人在此三处留下标记,并派小队留守‘金湾’,搭建临时营地,等待后续力量。”
周瑜满意地颔首:“好!立足点至关重要。陛下已有明示,暂不大规模移民,但需建立稳固之前进基地,以为后续探索、贸易乃至经略之跳板。你选定之‘金湾’,便作为我华朝在东胜神洲之第一个正式据点,命名为‘新洛港’!即刻从南洋抽调一营水师、两队工兵、以及农匠、医官,携带物资,前往‘新洛港’,扩建营地,修筑码头、仓库,尝试与周边土人进行更深入的接触与贸易,并就近勘探物产、测绘地形。”
“末将领命!”郑和肃然应道,随即又提出,“总督大人,末将观东胜神洲南北跨度极大,其北方气候或与我朝幽州类似,南方则近乎交趾。未来探索,需适应不同气候之船只与人员。且……末将怀疑,其大陆是否与极北之冰原,或西方之大陆相连?若海军能寻得其北端或南端之航线,或许能绕行其周,绘制全图,甚至……找到通往其他地域之捷径?”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郑和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此事我已思虑良久。探索东胜神洲全貌,乃至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大陆或航线,乃海军长远之目标。然饭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眼下,先稳固‘新洛港’,向南、向北沿岸探索,积累经验,熟悉海况。待船只、人员、补给更为充裕,再图更大之远征。陛下曾言,‘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我辈当稳扎稳打,为陛下,为华朝,将这万里海疆,牢牢掌控在手!”
\\*-\\*-\\*-
然而,帝国东方与南方的开拓凯歌,却被西方骤然传来的警讯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西都护府,高昌城。
蒋琬面色凝重地看着刚刚送达的、来自北方草原游牧部落的紧急情报。信是依附于华朝的某个突厥小部酋长所写,用词慌乱,语焉不详,但核心信息却让蒋琬脊背发凉——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可萨汗国,遣使至阿尔泰山以北的几个强大突厥部落,以重金和战利品份额为诱饵,邀其共同出兵,应对来自西北方“罗斯蛮族”日益严重的威胁!
情报中提到,罗斯人在其“智慧长老”的谋划下,近年来不仅整合内部,更频频挑衅可萨边境,袭击商队,蚕食草场。更令人不安的是,罗斯军队中出现了大量来自极北之地(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佣兵,这些战士彪悍异常,作战方式凶残,极大地增强了罗斯人的军事实力。可萨汗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向草原上的传统势力(突厥部落)求援。
“司马懿……动手了!”蒋琬放下情报,在厅内踱步。局势的发展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恶劣。司马懿不仅成功整合了罗斯内部力量,更利用外交手段(或威胁利诱)引入了强悍的维京援军,如今更是主动出击,将矛头直指南方的可萨汗国!
一旦可萨汗国顶不住压力,或者与突厥部落的联盟达成,那么整个南俄草原乃至高加索地区的势力平衡将被彻底打破。一个统一了罗斯、压制了可萨、甚至影响力渗透到草原突厥部落的庞大势力,将直接威胁到华朝西域的安全!丝绸之路的北道,将永无宁日!
“不能再坐视了!”蒋琬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之前奉行陛下的“隔岸观火”之策,但火势蔓延太快,已近燎原,若再观望,恐将引火烧身!
他立刻回到案前,奋笔疾书。
一份是呈送皇帝的八百里加急密报,详细汇报了北方的最新动态,并附上自己的判断与建议——罗斯崛起之势已难以单纯依靠外部势力制衡,华朝需加强西域军备,并考虑更积极地介入西方事务,至少,要确保可萨汗国不被迅速击垮,维持西方势力的均势。
另一份,则是发给玉门关、阳关以及安西四镇守将的紧急军令:即日起,边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加强巡逻与侦察,特别是向北、向西方向的侦搜力度需加倍。囤积于高昌、龟兹等地的粮草军械,进行再清点与补充。同时,以都护府名义,征调西域诸国部分兵马,于疏勒集结演练,以示华朝在西域之存在与决心!
做完这一切,蒋琬走到都护府最高的望楼之上,极目西望。夕阳的余晖将广袤的戈壁染成一片暗金,风卷黄沙,如同无形的军队在旷野上奔驰。
“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低声吟道,眉头紧锁。他知道,帝国的西大门外,一场因司马懿而起的风暴,正在加速形成。华朝享受东方开拓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着来自西方的、越来越近的狼烟。
(第二百二十四章 完)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渔皇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