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湿地的能量节点突然像被拦腰斩断的芦苇,ζ 星系的垂直植入管从地表直插 1.73 米深,带出的冻土块上还挂着断裂的树根。张叙舟盯着护江力的数字 ——,比植入前骤降 200 点,全息屏上 17 处湿地植被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根系在能量流冲击下蜷成焦黑的团,像被火燎过的蛛网。a 星工程师的机械臂将新的金属套管砸进冻土:“必须加大植入深度!这是宇宙级锚固技术,你们的挖沟埋土能稳得住节点?”
云南元阳梯田老农普阿爸背着竹篓闯进监测站,篓里装着三截不同长度的竹管。“后生仔,你看这梯田埂,” 老人用竹管在地上摆出三级台阶,“高坎埋 7 寸(23 厘米),中坎埋 3 寸(10 厘米),低坎刚没过根 —— 哪能像你这样戳穿地皮?” 他掏出块竹筋土坯,捏碎后露出细密的竹丝,“咱哈尼人修梯田,竹筋拉着土,土裹着竹筋,根能喘气,水能流通,你这铁管子把地脉都扎死了。”
张叙舟的银簪突然震颤,簪尖投射的根系图谱里,垂直植入的套管周围,37% 的须根都成了褐色的死线。普阿爸却用竹管在湿地边缘画出等高线:“地表层铺枯枝(仿梯田落叶覆盖),让草根能抓土;地下浅层 30 厘米(顺着侧根走),埋竹制节点;地下深层 1 米(绕开主根),用竹筋土护壁 —— 就像梯田的‘三叠水’,水有处去,根有处藏。” 他把最短的竹管放在枯枝层上,管身立刻渗出青金色的能量珠。
“这是蛮干!”ζ 工程师的监测仪疯狂报警,屏幕上 “植被存活率 47%” 的红色数字刺得人眼疼。但普阿爸此刻正指挥村民挖 “之” 字形沟:“你看这沟,每 73 厘米拐个弯,能量流就像梯田水,顺着弯儿走不冲根。” 他往沟里撒了把草木灰,“周松茂教的法子,草木灰拌土能活根,比你那防腐剂管用。”
张叙舟让银簪刺入竹筋土,分子结构图突然亮起:竹纤维的孔隙(0.73 毫米)正好容星脉能通过,而 37% 的黏土含量能锁住水分,让根系在能量流中舒展如绿绸。普阿爸此刻正用柴刀削竹管:“管身上钻 7 个孔,像梯田的溢流口,能量多了能漏下去,少了能吸上来 —— 你们那密封的铁管,不就像没留水口的埂子,不淹才怪。”
ζ 星系按 “加粗套管” 改造的节点刚埋下去,湿地就炸开白雾,17 处枯萎点又扩大了 7 处,护江力跌到 。普阿爸却蹲在新埋的竹节点旁,用手指戳了戳周围的软泥:“傻孩子,地脉跟人一样,得穿布鞋,不能穿铁靴。” 他让村民往节点旁栽水生鸢尾,根系缠绕竹管的瞬间,银簪显示须根存活率开始反弹 ——53%→73%→87%!
“测存活率!” 普阿爸将最后一截竹管埋进深层土的刹那,全息屏突然变调。当鸢尾花丛抽出新叶时,数字稳稳定在 91%!护江力像被梯田春水推着疯涨:→→。更惊人的是 “竹筋反馈”:竹管里的能量流随着根系生长节奏波动,每 73 分钟出现一次峰值,正好与湿地的潮汐周期吻合。
善念值的光点在穹顶凝成绿色梯田,各地传来的 “护根土法” 在能量流中闪烁:东北的 “落叶保温层”、江南的 “稻壳护堤”、西北的 “沙棘固沙”。周松茂带着护林员在节点旁搭起山棚,夜晚围炉烤红薯时,50-60 分贝的谈话声让能量流波动幅度缩小了 37%,普阿爸说这是 “人气养地脉”。
a 星工程师的机械臂僵在半空,数据库显示三级植入法的稳定性是垂直技术的 7.3 倍,而普阿爸削竹管的柴刀(含 37% 锰元素),竟能精准测量根系与节点的安全距离。老人此刻正往竹管里插了支映山红:“记住了,埋节点就像栽秧,深了闷死,浅了漂走,得顺着根的性子来 —— 地脉喜欢软和东西,就像梯田喜欢泥巴埂。”
张叙舟摸着掌心发烫的银簪,突然读懂普阿爸竹篓里的梯田模型:“高坎不傲,低坎不卑,水才能流;深根不僵,浅根不浮,脉才能活。” 控制中心的地砖上,三级植入的节点分布图与湿地水系织成张弹性网,那些看似粗糙的竹管草木,原是给地脉 “松绑” 的巧劲。而 ζ 工程师的终端里,自动下载的 “生态植入参数” 标着:“源自元阳哈尼梯田,老辈‘三叠水’古法”。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岷江神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