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路,将磐石基地与外界暂时隔绝开来,形成了一片独立于废土喧嚣的宁静天地。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连围墙上的哨戒炮都戴上了白色的“帽子”,世界仿佛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和积雪压断枯枝的细微脆响。
这样的天气,外出探索和大规模训练都已暂停。基地的生活节奏自然而然地慢了下来,却并非停滞,而是转入了一种内敛的、充满烟火气的模式。
陈远的精神力恢复依旧缓慢,但他已能熟练地驾驭这种“缓慢”。他不再将其视为一种缺陷,而是当作一种难得的沉淀机会。清晨,他会裹着厚实的棉衣,在苏婉儿的陪伴下,沿着清扫出来的小路慢走。积雪反射着稀薄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呼吸间带出的白气很快就在眉睫上凝成了霜。
他们有时会去仓库区,看居民们围着火炉,一边取暖,一边整理、修补着各类物资。破损的衣物被细心缝补,生锈的工具被耐心打磨,甚至有人利用收集到的废旧金属和木材,制作一些简单的家具或孩童的玩具。炉火噼啪作响,映着一张张专注而平和的脸庞。没有人抱怨天气,反而有种难得的闲适。
“以前最怕冬天,”一个正在编草鞋的老匠人絮叨着,“又冷又饿,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开春。现在好了,有墙,有粮,有火烤,这日子,踏实。”
陈远静静地听着,感受着这份劫后余生的“踏实”。这份踏实,是他和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比任何力量的提升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午后,他会待在指挥中心改建的“阅览室”里。这里收集了一些从各处废墟中 salvaged 回来的书籍,种类繁杂,从技术手册到小说散文,甚至还有几本儿童画册。光线从覆雪的窗户透进来,柔和而安静。偶尔有识字的居民过来,小心翼翼地借阅一本书,如同捧着珍宝。
陈远自己也会翻看一些,并非为了获取知识,更多是一种纯粹的阅读体验。那些泛黄书页上的文字,描绘着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与情感,让他恍惚间仿佛脱离了末世的残酷,触摸到文明曾经的温度。这种精神上的“奢侈”,是前世乃至这一世初期他从未想象过的。
赵刚和孙晓雪也没闲着。不能进行高强度对抗,两人就窝在战术推演室里,对着粗糙的沙盘和地图,复盘之前的战斗,或是模拟推演各种可能遇到的敌情。赵刚依旧大嗓门,孙晓雪依旧沉默,但两人的配合却愈发默契。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因为一个精妙的战术构想而相视一笑。那种在平淡中磨砺出的战友情谊,愈发醇厚。
李德林则带着几个得意弟子,围着那个巨大的区域型护盾干扰器打转。趁着难得的清闲,他们对其进行彻底的检修和优化。老李头一边敲敲打打,一边给徒弟们讲解着能量回路的原理,声音在空旷的工坊里回荡。技术的传承,在这冬日里悄然进行。
最热闹的还属集体食堂。为了节省燃料,基地鼓励大家集中用餐。大锅炖煮的食物或许算不上美味,但分量十足,热气腾腾。人们围坐在长条桌旁,一边吃饭,一边闲聊,孩子们在桌椅间追逐嬉闹,给这肃杀的冬日增添了许多生气。陈远和苏婉儿也会时常过来,与民同食。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后来见首领平和,也就渐渐放开了。听着他们谈论家长里短,听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陈远觉得,这或许就是他所追求的“秩序”最朴素的体现。
夜晚,则是属于他和苏婉儿的静谧时光。通常是在陈远的房间里,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屋外的严寒。苏婉儿会泡上一壶用安神草药煮的热茶,两人对坐,有时讨论基地的事务,有时只是各自安静地做着事情——苏婉儿整理文件或练习精神力控制,陈远则继续他那水磨工夫般的精神力蕴养。
偶尔,他们会什么也不做,只是听着窗外风雪的声音,感受着炉火的温暖,以及彼此陪伴的安宁。
“等开春了,我想把东边那块空地也开垦出来,种上些果树。”苏婉儿望着跳动的炉火,轻声规划着未来,“听说青岩基地那边有适合废土生长的变异果树苗,可以用药材换一些。”
“好。”陈远应道,目光落在她被火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上。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些关于“建设”与“生活”的未来了,而不仅仅是“生存”与“战斗”。
在这个被风雪包裹的冬日,磐石基地仿佛一个巨大的温室,不仅抵御着外界的严寒,更滋养着内部悄然生长的希望与人情。失去巅峰力量的陈远,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更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这群人。
他的精神力依旧如同冰封的河流,但他能感觉到,冰层之下,那股名为“守护”与“责任”的暖流,正在愈发汹涌地流淌。
炉火噼啪,映照着他沉静的面容。
力量会归来,或许以另一种形式。
而此刻,这冬日里的炉火,这人间的烟火,便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全部意义。
喜欢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