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晚之后,杨逍没再出现。
武当山的日子,就此展开。
我被安排住在紫霄宫附近一处名为“云水居”的清净客舍。
这里环境清幽,推开窗便是翻涌的云海和远处如剑般刺破苍穹的山峰。
每日清晨,悠扬的晨钟唤醒群山,伴随着林间清脆的鸟鸣,洗涤心灵。
张三丰的允诺并非虚言。在俞岱岩伤势稳定、武当派内部对袭击事件进行追查的同时,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三人,便轮流开始向我传授武当太极的入门精义。
起初,并非传授具体的招式套路,而是在紫霄宫后一处巨大的太极图案石台上,进行最基础的“站桩”——无极桩。
“纪师妹,太极之道,始于无极。”
宋远桥大师兄亲自示范,他身姿挺拔如松,却又松而不懈,双脚不丁不八地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虚按于小腹之前。
整个人仿佛与脚下的石台、与周围的山风、与头顶的苍穹融为一体,气息沉静悠长,无始无终。
“无极者,混沌未开,阴阳未判。站此桩,意在放下后天之机巧,返归先天之自然。形松意静,气沉丹田,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感受自身如天地间一微粒,无思无虑,无我无相。”
我依言站定,收敛心神,努力放松身体。
体内那圆融的内力似乎也感应到了这独特的意境,不再奔腾,而是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沉入丹田,又自然弥漫向四肢百骸,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静感。
山风拂过面颊,带来松针的清香和云气的湿润,仿佛整个人的毛孔都在呼吸着天地的气息。
【这就是……太极?返璞归真?】
我心中明悟渐生。这与我在钱塘江畔观潮时领悟的内力圆融掌控,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太极的意境似乎更深邃、更系统,直指本源。
站桩之后,便是“听劲”和“引劲”。
俞莲舟二师兄与我相对而立,他伸出单掌,轻轻搭在我的手臂上。
“师妹,勿用蛮力,勿生抵抗之心。静心感受我掌中之‘意’。”
他的声音低沉平和。 随即,一股极其微弱、却清晰无比的“意”从他的掌心传来,或如清风拂柳,或如流水推舟,引导着我的手臂做出极其缓慢的圆弧运动。
“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随曲就伸,无过不及……”
俞莲舟一边引导,一边缓缓讲述着太极歌诀的精义。
“感受这力量的流转,如同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对方之力来,我顺其势而化之;对方之力去,我随其意而导之。不顶不丢,粘连黏随……”
我闭目凝神,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感知那掌心传来的细微“意动”上。
体内的内力也随之自发地调整流转,不再像过去那般刚猛爆发,而是变得如同水银般柔韧流动,随着俞莲舟的引导,自然而然地做出回应。
卸力、引导、借力……这些原本需要刻意为之的技巧,在太极意境的引导下,竟变得如此自然流畅!
张松溪四师兄则更注重实战应用中的“化劲”与“发劲”。
他演练着太极推手中的几个基础动作,动作缓慢如抽丝,但每一动都蕴含着阴阳转换、刚柔相济的至理。
“看,对方直拳打来(他缓缓模拟一拳),我非硬挡,而是以臂画圆,将其劲力引偏、化开(他手臂划弧,将‘拳劲’带向身侧),同时重心下沉,借其来势,腰胯发力(他身形微转,腰胯一抖),以自身圆融之力,将其发出(他手掌轻轻一送,仿佛将无形的对手推了出去)。”
“此乃‘引进落空合即出’。化即是发,发源于化,阴阳互根,循环不息。”
我用心观摩,尝试模仿。
开始时动作生涩僵硬,但在几位师兄耐心细致的讲解和不断喂招引导下,我对这“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奥妙体会越来越深。
体内的内力也仿佛找到了新的宣泄方式,不再局限于刚猛的掌指功夫,而是学会了如何“缠绕”、“渗透”、“震荡”,以更巧妙、更省力的方式达到目的。
每日清晨,在云雾缭绕的太极台上站桩、听劲。
午后,或在松林间演练缓慢的推手,或在静室中聆听几位师兄讲解太极心法、歌诀要义。
傍晚,则独自在“云水居”前,望着浩瀚云海,回味消化一天的所得。
武当的太极之道,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与我体内那圆融的内力,与我观潮时领悟的力量真意,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和交融。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内力的掌控,对力量的理解,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过去,内力是奔腾的江河,我学会了筑坝疏导,使其为我所用。
而现在,太极之道则让我明白,这江河亦可化为润物无声的细雨,化为承载万物的海洋,化为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的“势”!
刚猛与柔和,爆发与收敛,攻击与防御……这些原本似乎对立的属性,在太极的圆融意境中,找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的气息,也在这日复一日的修行中,变得更加内敛深沉。
站在人群中,若不刻意显露,几乎与普通武当弟子无异。
只有那双偶尔闪过的、蕴含着洞察与力量的眸子,才隐隐显露出不凡。
武当山的风景,也在修行中展现出别样的韵味。
看山不再是山,看云不再是云。 看那云卷云舒,是阴阳的流转; 看那松涛起伏,是劲力的传递; 看那山涧流水,是随曲就伸的智慧; 看那巍巍山峦,是厚重沉凝的根基。
这一日,我正独自在太极台上演练一套缓慢的云手。
动作舒展,如行云流水,意随气走,气随身转。体内内力圆融流转,心意所至,周身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气旋,带动着周围的空气都产生了微妙的流动。
“好!” 一声温和的赞叹自身后响起。
我缓缓收势,气息平稳如山。
转身,只见张三丰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石台边,正含笑看着我,眼中满是欣慰。
“短短时日,纪姑娘已得其中三味。这份悟性,当真难得。”
张三丰捋须微笑,“太极之道,贵在持之以恒,贵在体悟自然。你体内内力圆融,根基已成,假以时日,融会贯通,前途不可限量。”
“多谢真人指点,多谢诸位师兄教诲!”
我真心实意地行礼。在武当的这段日子,远离了江湖的血雨腥风,沉浸在武学与自然的交融中,是我穿越以来最为宁静、也收获最大的时光。
“嗯。”张三丰点点头,目光望向山下翻腾的云海,声音带着一丝悠远,“江湖风波恶,武当亦非世外桃源。纪姑娘,你身负奇缘,心性坚韧,未来之路,当慎之又慎。”
“晚辈谨记真人教诲。”我郑重应道。
张三丰不再多言,转身飘然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云雾之中。
我站在太极台上,望着眼前壮阔的云海山色,感受着体内圆融流转的内力与太极意境的水乳交融。
武当之行,收获远超预期。 内力掌控,臻至化境。
太极精义,初窥门径。 更重要的是,这份沉淀和感悟,让我对未来的路,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是时候……该离开了。】
【江湖虽险恶,但我的路,终究要自己走下去。】
【珍爱生命,远离麻烦?】
【不,是手握力量,直面风雨!】
清风拂过,衣袂飘飘。我望向山下的方向,眼神清澈而坚定。
喜欢倚天屠龙纪晓芙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倚天屠龙纪晓芙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