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把U盘放在桌上,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林远看着那根小小的金属条,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几秒,然后合上了电脑。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数据录完了。”他开口,声音不大,“但我们不能只做补漏的人。”
老陈坐在靠墙的椅子上,手里还捏着刚才登记用的台账本。他抬头看了看林远,又低头翻了两页纸,没说话。
周正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杯子放回桌面时发出轻微的一声磕碰。
林远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按下了开关。白板亮了起来,一张空白的时间轴图表出现在墙上,标题栏只有三个字:下一步。
“补偿工作只是开始。”他说,“名单上的每个人都会拿到钱,可之后呢?再有类似的事发生,他们还能找到我们吗?”
老陈抬起头:“有人会压证据,有人不敢出头,查起来太难了。”
“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林远拿起笔,在图表第一格写下“建立响应机制”。
“什么意思?”周正言问。
“不是等事情出了才介入。”林远转身面对他们,“是让人一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找谁,材料怎么留,证据怎么保全,流程怎么走。我们要做一个能快速反应的入口。”
会议室里没人接话。
过了几秒,周正言放下茶杯:“你打算怎么做?”
“第一步,把接待流程标准化。”林远指向墙上的投影,“现在这套办法,从身份核验到资料提交,已经跑通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模板,培训专人负责。”
“人从哪来?”老陈问。
“招。”林远说,“律所实习生、法学院毕业生、愿意参与公益的同行。我们需要更多人手。”
周正言皱眉:“经费呢?这种事不赚钱。”
“前期靠律所支持一部分。”林远说,“另外申请公益项目资助,公开募捐备案也可以考虑。关键是要先搭起架子。”
周正言沉默了一会儿,点头:“所里腾得出一间办公室,你拿去用。”
林远看了他一眼:“谢谢。”
“别谢我。”周正言说,“我只是觉得,这事该有人做。”
老陈把手里的台账本放在桌上,挺直了背:“我能帮忙对接。熟人多,消息传得快。”
“需要你。”林远说,“不只是对接,还要收集反馈。哪些环节卡住了,哪些人没信心,这些都重要。”
陈默一直没说话。这时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
“我可以负责文书培训。”他说,“新人来了,得知道怎么写材料,怎么整理证据链,不能出错。”
林远看向他:“你愿意长期参与?”
陈默点头:“这是我该做的事。”
会议节奏慢慢变了。没有人急着走,也没有人再说“以后再说”。
林远翻开笔记本,开始记录。每一条建议都被写进新的一页。
“响应机制要分三层。”他边写边说,“第一层是前端接待,由专人轮值,负责接收信息;第二层是评估分类,判断是否涉及群体性权益受损,是否需要法律介入;第三层是行动组,负责调查取证、协调资源、推进程序。”
“听起来像个小机构。”老陈说。
“本来就是要建成一个机制。”林远说,“不一定挂名,但要有能力做事。”
周正言问:“如果又被压证据呢?”
“那就让更多人知道。”林远说,“信息公开、流程透明,每一步都留下记录。不是为了对抗,是为了让事情无法被轻易抹掉。”
“你觉得有用?”周正言盯着他。
“我不知道有没有用。”林远说,“但我知道不做一定没用。十年前有人退了,五年前有人输了,现在我们赢了一次。不代表下次还能赢。除非我们让这个系统变得更结实。”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老陈忽然笑了下:“我以前觉得律师就是打官司的。现在看你,倒像是在建个哨站。”
“哨站也好,入口也罢。”林远说,“只要有人需要时能找得到,就够了。”
周正言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看着那张时间轴图表。
“你写的是‘三个月内完成机制搭建’。”他说,“太急了。”
“可以调整。”林远说。
“不用改。”周正言掏出笔,在旁边加了一句:“第一阶段试点运行,覆盖三个街道。”
他回头说:“先小范围试,发现问题及时调。我认识几个社区书记,能帮忙打通渠道。”
林远记了下来。
“还有。”周正言说,“财务要独立核算。哪怕钱不多,也要清清楚楚。不然容易被人说闲话。”
“明白。”林远点头,“我会让陈默协助设计账目管理规则。”
陈默没推辞,只说:“需要我做什么,随时说。”
讨论继续往下走。
关于办公空间划分、值班制度安排、对外联络方式,一项项被提出来,讨论,确认。
林远不断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抬头回应一句。
老陈提出能不能设立夜间值班时段,“有些人下班才有空”;陈默认为所有对外文件必须统一格式,避免被挑刺;周正言提醒要给参与者买保险,“万一出事,不能让人寒心”。
林远把这些都记进了“团队运作细则”的草稿里。
时间一点点过去。
窗外天色暗了下来,楼道里的灯亮了。会议室的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显得平静而专注。
林远翻过一页新纸,写下“团队招募标准”六个字。
“第一个条件是什么?”老陈问。
“真心想做这件事。”林远说,“不是为了履历好看,也不是为了蹭热度。我们必须能彼此信任。”
“第二个呢?”周正言问。
“专业过关。”林远说,“法律基础要扎实,做事要严谨。我们可以教经验,但不能补基本功。”
“第三个。”陈默突然开口,“得敢说话。”
林远看他。
“很多人不是不懂法。”陈默说,“是怕说了也没用。可如果我们都不敢说,那就真的没用了。”
林远把这句话写在纸上,画了个圈。
“就这三个。”他说,“符合的,欢迎加入。不符合的,不必勉强。”
周正言喝了最后一口凉茶,把杯子放在桌上。
“明天我就去办办公室移交手续。”他说,“钥匙给你。”
老陈收好自己的台账本,抱在怀里:“我回去就把名单理一遍,下周可以开始宣传。”
陈默说:“我今晚回去就开始写培训手册。”
林远合上笔记本,走到白板前,拿起一张A4纸。上面是他手绘的机制结构图:三个层级,四个模块,箭头指向中心。
他把纸贴在白板中央。
“这不是终点。”他说,“是新的起点。”
没有人回应这句话。
但他们都没有动。
林远转身,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他写下第一行字:候选人初筛流程。
喜欢林远的律师生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林远的律师生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