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章:上海滩纪行
国庆节的热闹氛围如轻柔的薄纱,悄然弥漫在上海的街头巷尾。
张芳芳、杨桂兰和柳依依怀揣着满满的欢喜与对未来的期待,乘坐公交车从外滩缓缓驶向上海财经学院附近,远远便能望见她们租住房屋所在的弄堂口。
车窗外,城市的灯光仿若繁星闪烁,温柔地为她们此次愉快的出行做着温馨陪衬。
回到住处,柳依依难掩兴奋,急忙对张芳芳说道:“嫂子,你知道附近哪儿有照相馆吗?我明天抽空想去把照片洗出来,好留下这次旅行的美好纪念。”
张芳芳微笑着回应:“依依,你把胶卷取出来就行,我们学院门口就有一家照相馆,我帮你拿去洗,这样更方便。”柳依依感激地点点头:“那太好了,谢谢嫂子!”
几天后,张芳芳放学归来,从照相馆小心翼翼地取回照片,递给柳依依:“依依,照片取回来啦,你拍得真不错。”
柳依依迫不及待地将照片平铺在床上,一边仔细端详,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杨桂兰和张芳芳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妈,嫂子,你们看这张,是在外滩拍的万国建筑群。当时阳光洒在那些建筑上,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我拍照的时候就在想,建造这些建筑得花费多少心血呀。”柳依依指着一张照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杨桂兰坐在床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那天去了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新鲜玩意儿,我这心里啊,到现在还觉得像在做梦似的。”
张芳芳也凑过来,看着照片感慨道:“这些照片拍得真好,记录下了咱们这美好的时光。以后翻出来看看,就能清晰地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三人正沉浸在回忆之中,柳依依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急忙从包里拿出给哥哥柳加林买的钢笔,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明天我就给哥写信,把这些天的经历都告诉他,让他也感受感受咱们在上海的快乐。”柳依依一脸憧憬地说道。
杨桂兰点头赞同,“对啊,加林那孩子看了,肯定会很高兴的,特别是知道两个宝宝这么小就来过这大城市,见过大世面。”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房间里,柳依依早早便起了床,坐在桌前开始给柳加林写信。
她一笔一划,将外滩的迷人美景、南京路的繁华热闹、品尝过的各种美味佳肴,以及自己内心的兴奋与喜悦,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哥,外滩的万国建筑群简直太壮观了,那些建筑仿佛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静静讲述着往昔的故事。南京路更是热闹得不行,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还给你买了一支特别漂亮的钢笔。”
“我们品尝了好多上海的特色美食,红烧肉甜滋滋的,生煎包咬一口,鲜美的汤汁就流出来,好吃极了……”柳依依边写边回忆着那天的美好瞬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写完信,柳依依细心地将信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她决定前往学院门口,把信投进附近的邮筒。
张芳芳和杨桂兰也陆续起床,杨桂兰看着柳依依忙碌的身影,笑着对张芳芳说:“依依这孩子,对加林可真是贴心,一大早就起来写信了。”
张芳芳点头回应,“是啊,依依和加林感情一直都特别深厚。他们俩从小一块儿长大,相互关怀,彼此照顾。”
吃完早饭,张芳芳准备去上学。杨桂兰和柳依依留在家里,将那天购买的特产整理一番,打算给洋田大队的乡亲们寄回去一些。
“芳芳,你放心去上学吧,我把这些东西收拾好,让依依去邮局给大家寄回去,让他们也尝尝上海的风味。”杨桂兰说道。
柳依依抱着男宝宝启轩,与张芳芳一同从门口出来,上海的邻里们看到她们,纷纷热情地围拢过来。
“依依,芳芳,听说侬俩国庆出去白相了,哪能样子啊,好白相伐?”一位老阿姨好奇地询问。
柳依依顿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她们在外滩和南京路的奇妙经历,邻居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哎哟,外滩啊,那夜景美得嘞!霓虹灯闪烁不停,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好看得不得了!还有南京路,人多得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商店里的东西五花八门,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邻居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哇,听侬讲起来老有劲额嘛,真额老羡慕侬俩能去外滩跟南京路。阿拉活了介许多年数,到现在还没去过嘞。”另一位老阿奶说道。
有个中年妇女搭腔道:“是呀是呀,听说外滩晚上还有灯光秀额,老好看额,侬俩看到伐?”
柳依依连忙回答:“看到呀,灯光打在对面的建筑上面,五颜六色的,就像变戏法一样,好看极了!”
张芳芳笑着说道:“等以后有辰光,阿拉一道去呀。上海好白相额地方交关多嘞,阿拉慢慢交去白相。像城隍庙,豫园,还有静安寺,侪值得去一趟。”
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问道:“阿姨,侬讲额城隍庙,听说有交关小吃额,是伐?”
张芳芳点头肯定,“对额呀,城隍庙额小吃老灵额,南翔小笼包、排骨年糕、海棠糕,好吃得来,保证侬吃了一趟还想第二趟。”
一位伯伯也笑眯眯地搭话,“阿拉老早去过城隍庙额,不过辰光隔得长远嘞,现在肯定大变样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小弄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张芳芳与她们聊了一会儿,便告辞转身前往学院,留下柳依依继续与邻里们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柳依依渐渐能听懂一些上海话,但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
她心里暗自思忖,嫂子可真厉害,一到上海就能听懂上海话,还能流利地与人交谈,难道她原本就是上海人?
放学后,张芳芳回到家中,看到杨桂兰已经将特产整理妥当,包裹也打包得整整齐齐。“妈,您辛苦了。”张芳芳说道。
杨桂兰摆摆手,“不辛苦,这有啥辛苦的。我就想着赶紧给乡亲们寄回去,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晚上,三人围坐在桌前吃晚饭。柳依依突然说道:“嫂子,妈,我就在想,上海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要是洋田大队的乡亲们也能来看看就好了。”
张芳芳思索片刻后说:“依依,你的想法挺好的。不过洋田大队离上海路途遥远,乡亲们平日里又要忙着农活,来一趟确实不太容易。”
杨桂兰也点头表示认同,“是啊,而且来上海花销也不小,大家可能会舍不得。”
柳依依虽有些失落,但很快便振作起来,“我知道会面临困难,但是我觉得可以想办法解决呀。说不定以后咱们洋田大队发展好了,乡亲们生活富裕了,就有机会来大城市开开眼界了。”柳依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脑海里已然开始勾勒洋田大队未来的发展蓝图。
张芳芳看着柳依依充满激情的模样,鼓励道:“依依,有想法是好事,说不定以后真能实现呢。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咱们洋田大队也在逐步发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桂兰也笑着说:“对,我相信依依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说不定真能带着大伙过上好日子,让大家都来上海逛逛。”
晚饭后,柳依依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带着宝宝休息,而是在宝宝睡着后,坐在灯下,拿出纸笔,开始认真撰写自己对洋田大队未来发展的规划。
她先从洋田大队现有的资源着手,想到洋田大队拥有肥沃的土地,适合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
“如果能引进一些优质的种子,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再通过合适的渠道销售出去,乡亲们的收入肯定能增加。”柳依依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
接着,她又联想到洋田大队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或许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可以打造一些农家乐,让城里的人来体验农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这样既能增加收入,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洋田大队。”柳依依越想越兴奋,笔下的字迹也愈发流畅。
不知不觉,已至深夜,柳依依终于完成了初步的规划。看着满满几页纸的内容,她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仿佛已然瞧见洋田大队未来繁荣昌盛的景象。
第二天,柳依依将写好的规划拿给张芳芳看:“嫂子,你帮我看看这个,我写了些对洋田大队发展的想法,你觉得可行吗?”
第三天,张芳芳接过规划,仔细地看了起来。她一边看,一边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依依,你写得真不错啊。这些想法很有创意,也很贴合洋田大队的实际情况。不过,要实施起来可能会面临不少困难,比如资金问题,还有市场渠道的开拓。”张芳芳指出了一些关键问题。
柳依依点点头,“我知道嫂子,我也考虑到这些了。资金方面,咱们可以先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或者发动乡亲们一起集资。市场渠道的话,咱们可以先和附近城市的一些商家合作,慢慢打开销路。”
张芳芳微笑着说:“依依,没想到你考虑得这么周全。看来你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啊。不过,光咱们俩商量还不够,等有机会回洋田大队,得和乡亲们还有村干部好好讨论讨论,听听大家的意见。”
柳依依兴奋地说:“好啊嫂子,我也正这么想呢。我觉得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把洋田大队建设得越来越好。”
突然,柳依依像是想起什么,眼睛看向张芳芳,好奇地问道:“嫂子,你怎么一来到上海,就会说上海话,而且说得那么流利?”
张芳芳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差点暴露了穿越者的身份,连忙解释道:“你嫂子下放前,在县中上学时,很早有一批上海人来帮我们县办纺织器材厂,他们的子女都在县城一中上学,有好几个就在我们班上,久而久之跟着他们学,我就学会了。”
“哦!原来是这样。”柳依依这才打消了心中的疑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依依在悉心照看好宝宝生活之余,依旧坚持不懈地完善着她对洋田大队的发展规划。
她利用空余时间,广泛查阅各种资料,深入了解其他地方农村发展的成功案例,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生活让柳依依接触到了更多新鲜事物和先进理念,这进一步开阔了她的眼界,也为她的规划增添了不少新颖思路。
时光悄然流转,又过了些日子,柳依依终于盼来了哥哥柳加林的回信。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哥哥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柳加林在信中满是对她在上海这段经历的羡慕,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切的情感,“依依,听你讲述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我仿佛身临其境,内心满是向往。这座繁华都市的活力与机遇,着实令人憧憬。”
紧接着,哥哥对她关于洋田大队发展的规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依依,你的想法犹如黑暗中的明灯,太棒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让洋田大队彻底改头换面,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在这边也丝毫不敢懈怠,正全力以赴地学习,一心想着多掌握些新技术,为咱们大队的发展添砖加瓦。对了,你提及的那些规划,每一条都切中要害,尤其是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部分,极具前瞻性与可行性……”
柳依依读着信,脸上的笑意愈发浓郁,心中仿佛灌了蜜一般,甜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洋田大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迈向繁荣的美好景象。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