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林惊澜病愈归来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泼入一瓢冷水,瞬间炸响了整个京城。而随后王府发出的夜宴请帖,更是让无数人心中波澜起伏,揣测不定。
是夜,摄政王府灯火通明,车马络绎不绝。朱门洞开,甲士肃立,虽无刀光剑影,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威严肃杀之气弥漫。收到请帖的朝臣勋贵,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无人敢怠慢,皆准时赴宴。
林惊澜并未在门口迎客,而是端坐于正厅主位之上。他并未穿着亲王常服,反而是一身玄色暗纹锦袍,玉冠束发,少了些许雍容,多了几分沙场淬炼出的锋锐。他面容红润,目光湛然,哪里还有半分病容?仅仅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便如同一座沉稳的山岳,无形的压力笼罩整个大厅。
苏云裳与柳如烟分坐两侧稍下的位置,一个端庄雅致,一个妩媚干练,如同王府的左右屏障。慕容婉因伤势未愈,并未出席,留在内院静养。
赴宴的众人神色各异。以首辅李光弼为首的部分中立官员,面带微笑,言语谨慎;一些原本就依附林惊澜的官员,则难掩喜色,腰杆都挺直了几分;而如周廷儒等清流,以及一些与二皇子或有牵连的勋贵,则面色凝重,眼神闪烁,如坐针毡。
酒过三巡,气氛依旧微妙。林惊澜并未急于发难,反而与首辅李光弼等人谈起北疆风物、南疆见闻,言谈从容,气度恢弘。
然而,该来的总会来。
酒至半酣,林惊澜放下酒杯,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御史周廷儒身上,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周御史,本王离京养病期间,听闻你与诸位同僚,忧心国事,屡上奏章,恳请陛下亲政,忠心可嘉。”
周廷儒心头一凛,知道戏肉来了。他硬着头皮起身,拱手道:“王爷明鉴,臣等确有此议。陛下年岁渐长,正是励精图治之时,王爷既身体康复,正宜……正宜还政于上,此乃臣子本分,亦是江山社稷之福。”他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声音却不如往日洪亮。
林惊澜微微一笑,并未动怒,反而点了点头:“周御史心系社稷,本王甚慰。陛下亲政,本是迟早之事。然……”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转冷,“北疆虽定,然瓦剌虎视眈眈;南疆诸部,亦非全然臣服;朝中蠹虫未清,地方吏治待兴;更有宵小之辈,趁本王不在,于京畿重地兴风作浪,扰乱治安,甚至意图染指军权!”
他每说一句,声音便提高一分,目光也锐利一分,如同出鞘的利剑,扫过在场某些面色骤变之人。
“本王受先帝遗命,陛下托付,总揽朝纲,非为贪恋权位,实乃欲涤荡乾坤,廓清环宇,为我大周奠定万世太平之基!”林惊澜站起身,玄色袍袖无风自动,一股磅礴的气势沛然散发,“在此内外交困、百废待兴之际,妄谈还政,是欲置陛下于险境,还是欲乱我大周国本?!”
最后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周廷儒脸色煞白,踉跄后退一步,竟不敢直视林惊澜的目光。
林惊澜不再看他,目光转向人群中几位神色不安的武将和勋贵:“京营副将陈安,忠勤王事,却不幸坠马身亡,本王心痛不已。然,其部乃京畿屏障,不可一日无主。本王已决议,擢升原昭武校尉张诚为代副将,统辖其部。张诚在北疆屡立战功,忠诚可靠,必能胜任。”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那张诚,分明是林惊澜“惊澜军”出身的嫡系!陛下之前安排的人选,竟被直接否决!这是毫不掩饰地宣告他对军权的绝对掌控!
紧接着,林惊澜又道:“至于南城械斗,波及无辜,影响恶劣。本王已令有司彻查,所有涉案人等,无论背后是谁,一律严惩不贷!相关证物、供词,不日便会呈送大理寺。”他目光若有若无地瞥过原成国公府一系的几位勋贵,那几人顿时汗如雨下。
敲山震虎!这是赤裸裸的敲山震虎!
林惊澜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他的回归,展示了他的力量与决心。他并未大规模清算,但精准地拿回了军权,点明了治安问题,震慑了清流和潜在政敌。
宴会的气氛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年轻的摄政王,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强势,也更加可怕。
就在这时,府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王府侍卫快步走入,在林惊澜耳边低语几句。
林惊澜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随即朗声道:“诸位,看来今晚的宴会,还有不速之客。请随本王一同看看,是何方神圣,敢扰本王雅兴。”
说罢,他率先向外走去。众宾客心中好奇与惊疑交织,纷纷跟上。
王府大门外,只见一队宫中禁卫护着一辆马车停驻。马车帘掀开,一名面白无须、身着内侍监服饰的中年太监走了下来,手持明黄绢帛,尖声道:“圣旨到!摄政王林惊澜接旨!”
众人心中一震,皇帝竟然在此时下旨?是安抚?是斥责?还是……进一步的交锋?
林惊澜面色平静,撩袍跪倒:“臣,林惊澜接旨。”
所有宾客也呼啦啦跪倒一片。夜风之中,只有太监尖细的嗓音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林惊澜,为国操劳,偶染微恙,今既康复,朕心甚慰。着即日起,恢复摄政王一切权柄,总领朝政,望王兄善加辅弼,勿负朕望。另,闻王兄麾下慕容婉将军,为国负伤,朕感其忠勇,特赐宫中秘制‘雪参玉蟾丸’一瓶,望其早日康复。钦此!”
旨意内容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皇帝非但没有趁机削权,反而再次明确肯定了林惊澜的摄政地位,并对其麾下将领施以恩赏。这看似是隆恩浩荡,但结合此前种种,其中安抚、试探乃至更深层次的用意,耐人寻味。
“臣,领旨谢恩。”林惊澜叩首,接过圣旨,面色无喜无悲。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望向皇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皇帝的这步棋,下的倒是巧妙。既全了面子,也暗中递了话。但这京城的风,既然已经刮起,又岂是一道圣旨能够轻易抚平的?
今夜之后,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摄政王林惊澜,已然以更加强势的姿态,重新屹立于朝堂之巅。而真正的风云变幻,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山河红颜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山河红颜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