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十月初五,黄道吉日,天朗气清。应天府仿佛被金箔包裹,从紫禁城的琉璃瓦到秦淮河的粼粼波光,无处不闪耀着喜庆的光辉。空气中弥漫着桂子甜香、檀香、以及一种举国同庆的热烈气息。大明帝国皇太子朱标的大婚之典,于焉开启。
寅时三刻,晨光熹微。东宫春和殿前,卤簿大驾早已陈列齐整。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纛、伞、扇……在初升朝阳下反射着刺目的金光,象征着储君的至高尊荣。身着金甲的拱卫司禁卫持戟肃立,如同凝固的雕塑。
殿门缓缓开启。太子朱标身着衮冕,玄衣纁裳上绣着威严的山龙华虫,九旒冕冠垂下的玉藻轻轻晃动,遮不住他清俊面容上那份温润如玉又隐含庄重的神采。他稳步而出,在礼官的高声唱赞和庄严的导迎乐声中,登上那辆象征着储君身份的华丽金辂。
“起驾——!”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悠长的宣喝,庞大的迎亲队伍如同苏醒的金色巨龙,缓缓启动。吴王朱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诸亲王,皆着亲王常服,骑马护卫在金辂两侧及后方,一个个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拱卫着他们的长兄。朱栋虽在队列中,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视着沿途屋顶、窗棂的暗影,确保每一个鹗羽卫的暗哨都处于最佳位置。沿途早已净街,百姓被五城兵马司官兵有序地拦在街道两侧,人头攒动,欢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太子殿下千岁!”
“恭贺太子殿下大婚!”
声浪几乎要将应天城掀翻。朱标端坐金辂之中,透过珠帘望向外面沸腾的海洋,心中暖流涌动,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他向热情的百姓微微颔首致意,引来更热烈的欢呼。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抵达鄂国公府。府邸中门大开,张灯结彩,喜气盈门。常遇春身着国公礼服,虽面色尚显苍白,但精神矍铄,在蓝氏及阖府男丁的簇拥下,于大门外阶下恭迎。当金辂停稳,朱标降辂的那一刻,常府内外,连同周围观礼的勋贵、官员,齐齐跪倒:“恭迎太子殿下!”
朱标快步上前,亲自扶起常遇春:“鄂国公快快请起!今日乃家礼,不必多礼。”声音温润,带着对功臣和长辈的敬重。
常遇春虎目微湿,激动道:“殿下亲临,蓬荜生辉!老臣……感激涕零!”他强撑着站直身体,不愿在女儿的大喜日子显露病态。
在礼官引导下,朱标步入正厅。厅堂布置得庄重华贵,香案上红烛高烧。礼官奉上一只羽色光洁、象征忠贞不渝的活雁。朱标双手接过,神情肃穆,将雁高举过额,然后郑重地置于常家香案之上。这便是奠雁礼,古礼之遗风,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缔结婚约的诚意。
礼成,乐声再起。朱标转向常遇春和蓝氏,深深一揖:“标,今日亲迎元昭,拜别岳父岳母。必当珍之重之,相携白首,不负所托。”话语真诚,掷地有声。
常遇春与蓝氏连忙还礼,蓝氏早已泪眼婆娑:“殿下仁厚,小女得托殿下,是她的福分……”常遇春用力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朱栋站在朱标身侧稍后,看着这一幕,对常遇春微微点头,眼神中传递着安心的讯息。
吉时到。在女官的搀扶下,新娘子常元昭身着华美繁复的太子妃翟衣,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面覆红盖头,莲步轻移,自闺阁而出。翟衣深青为质,织金云凤纹,庄重华贵至极。她身形微微颤抖,显是紧张,但在红纱遮掩下,那份端丽与温婉依旧透骨而出。
朱标看着盛装的妻子向自己走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与温柔。他上前,亲自从女官手中接过常元昭的手,引她登上紧随金辂之后的凤轿。凤轿装饰以金凤、翟羽,辉煌夺目。
“起轿——回宫!”
随着又一声宣喝,迎亲队伍调转方向。太子金辂在前,太子妃凤轿在后,诸亲王簇拥,庞大的卤簿仪仗相随,在更加热烈的欢呼与礼乐声中,缓缓驶回紫禁城。朱棣策马靠近朱栋,低声道:“二哥,常伯伯脸色……”朱栋目光凝重,微微摇头:“脉象尚稳,但需静养。过了今日便好。”
凤轿经东华门直入宫禁,并未直接去东宫,而是先至奉先殿。这是大婚礼仪中至为庄重的环节——拜谒列祖列宗。
奉先殿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朱元璋与马皇后已身着礼服在此等候。朱元璋神情肃穆,马皇后则面带慈和与期盼。朱标与常元昭在礼官指引下,于朱明列祖列宗神位前,行三跪九叩大礼。礼官高声诵读告文,禀明皇太子已成年婚娶,新妇入门,祈求祖宗庇佑,国祚绵长。
朱元璋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儿媳,看着那象征着血脉传承与江山稳固的一幕,眼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他亲自上前,焚香祷告。马皇后则轻轻扶起常元昭,仔细端详着儿媳秀丽端庄的容颜,眼中满是满意,温言道:“好孩子,快起来。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你的家了。”常元昭感受着皇后手心的温暖,紧张稍缓,恭敬回道:“谢母后。”
拜谒完祖先,新人移驾奉天殿,正式拜见帝后。朱标与常元昭再次行大礼参拜。
朱元璋端坐受礼,声音洪亮中带着难得的温和:“标儿成家,朕心甚慰。元昭贤淑,堪为良配。望尔二人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为天下夫妇之表率。标儿更当勤勉国事,不负朕望。”
马皇后则亲自将常元昭扶起,拉着她的手,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元昭,既入宫门,便是我朱家儿媳,亦是天下未来国母。当谨守妇德,辅佐太子,孝敬尊长,和睦宫闱。本宫视你如女,若有难处,尽管来寻。”说着,将一对通体润泽、象征平安和顺的羊脂白玉镯戴在了常元昭的手腕上。常元昭感动得再次下拜:“儿臣谨记父皇母后教诲,定当恪守本分,尽心侍奉。”
礼毕,帝后赐宴新人,略进茶点,以示慈爱。随后,礼官引领新人前往东宫春和殿,行最重要的合卺礼。
春和殿内红烛高照,喜气洋洋。铺设着龙凤呈祥锦褥的婚床居于殿中。礼案上已备好同牢、合卺酒器。
在赞礼官悠扬的唱赞声中:
沃盥礼: 侍女奉上盛有清水的金盆和丝帕,朱标与常元昭象征性地净手洁面,寓意去旧迎新,纯洁开始。
对席礼: 新人相对而坐于礼案两侧。
同牢礼: 礼官奉上烹制好的小豚肉。朱标与常元昭各执箸,共同食用同一牲体之肉,象征从此同甘共苦,共同生活。
合卺礼: 这是婚礼最高潮。礼官将两个用红丝线相连的匏爵斟满酒。朱标与常元昭各执其一。赞礼官高唱:“匏苦酒甘,甘苦与共;匏分卺合,合二为一!”新人先各自饮酒少许,然后交换酒杯,将对方杯中酒饮尽!匏瓜味苦,酒味甘甜,寓意夫妻二人今后将同甘共苦,祸福相依;合二为一的酒杯,象征夫妻从此合为一体,永不分离!
·
·
结发礼: 礼官取朱标一缕发梢,常元昭一缕青丝,用红丝线缠绕系结,装入精美锦囊,置于枕下,寓意“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礼成!赞礼官高呼:“礼成——!奏乐——!”欢快喜庆的安乐之章瞬间响彻东宫。至此,朱标与常元昭正式结为夫妻。朱标看着眼前凤冠霞帔、面若桃花的妻子,眼中满是柔情,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常元昭脸颊飞红,羞涩地垂下眼帘,心中却是满满的甜蜜与安稳。朱栋、朱棣等兄弟在殿外观礼,见此情景,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朱樉更是咧嘴直乐,差点要嚷出来,被朱棡一把按住。
合卺礼后,盛大的宫宴在奉天殿广场及两侧配殿举行。朱元璋与马皇后高踞御座,接受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外国使节的山呼朝贺。朱标与常元昭已更换了相对轻便但仍显尊贵的礼服,坐于帝后下首。
宴席极尽奢华,光禄寺倾尽全力。水陆珍馐,南北佳肴,琼浆玉液,流水般呈上。教坊司献上恢弘壮丽的宫廷乐舞平定天下之舞,刚劲有力,万国来朝之舞华美多姿。
勋贵公卿们轮番上前敬酒贺喜。徐达举杯,声如洪钟:“臣恭贺陛下、娘娘!恭贺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太子大婚,国本永固,乃我大明千秋之喜!愿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殿下琴瑟和鸣,早诞皇孙!”他看向朱标和常元昭的眼神,充满了长辈的慈爱与期许。
常遇春在蓝氏和蓝玉还有儿子常茂的搀扶下,也坚持上前。他强忍着身体深处的不适,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老臣……敬陛下、娘娘!敬太子、太子妃!愿殿下们……白首同心,福泽绵长!”他一饮而尽,脸上因激动和强撑泛起不正常的红晕。朱标连忙起身:“鄂国公保重身体,心意到了即可。”朱栋也悄然示意侍立的提举司医官注意。
李善长随后上前,笑容满面,贺词也极为得体:“天作之合,龙凤呈祥!太子殿下大婚,乾坤正位,日月同辉!臣等恭祝太子、太子妃殿下永享安康,为我大明开枝散叶,福祚无疆!”只是那笑容背后,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冯胜、朱亮祖等人也紧随其后敬酒,言辞恭谨。
朱元璋心情极佳,来者不拒,笑声爽朗。马皇后则温言细语,对命妇们多有抚慰。宴会气氛热烈而有序。朱樉耐不住性子,拉着朱棣、朱棡等兄弟,开始行令劝酒,场面一时更为热闹。朱栋虽也饮了几杯,但大部分时间保持着清醒,目光扫视全场,确保无虞。
夜色渐深,宫宴渐入尾声。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无数绚丽的烟花自皇城四周腾空而起,在应天城的夜空轰然绽放!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将整个京城映照得如同梦幻仙境。百姓的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为这场旷世婚礼画上最璀璨的句点。
奉天殿前,朱元璋携马皇后,朱标携常元昭,接受百官仰望。朱元璋指着漫天华彩,对身边的儿子儿媳,更是对天下宣告:“看!此乃咱 大明之盛世光华!标儿,元昭,这江山,这黎民,这好日子,咱以后就交给你们了!”
朱标与常元昭紧紧相依,望着这象征着帝国繁荣与未来的盛景,心潮澎湃,齐声道:“儿臣、臣妾定不负父皇厚望!”
烟花之下,人群之中。常遇春仰望着那照亮夜空的璀璨光芒,脸上带着欣慰满足的笑容。然而,一阵剧烈的、无法抑制的咳嗽突然袭来,他猛地用手捂住嘴,身体剧烈地颤抖。蓝氏和常茂大惊失色,连忙搀扶。当常遇春的手放下时,掌心赫然有一抹刺目的鲜红!在漫天烟花的映照下,那抹红,显得如此惊心。
不远处的朱栋,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常府亲眷这边的异动和常遇春瞬间萎顿下去的身形。他心中一沉,立刻对身边的李炎低语几句。李炎会意,迅速带着两名鹗羽卫好手,不动声色地挤开人群,向常遇春靠近。绚烂的烟花依旧在头顶轰鸣炸响,照亮了常遇春苍白如纸的脸,也照亮了朱栋眼中深深的忧虑,这举国欢腾的好日子背后,终究还是笼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