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铁流暗涌
龙渊城枢密院签发的加急诏书,以最高级别的灵能传讯方式,发往帝国各相关衙署及“智械未来”设在龙渊的总代表处。传闻终于落地,朝廷正式启动了对“陆战三型”战斗装甲的大规模采购程序。这份诏书的内容,很快也通过特殊渠道,摆在了青霖市市长吴选青的案头。
诏书的核心内容清晰而具体:
采购规模:首批次采购一百二十台“陆战三型”基础作战单元,后续视战况及评估结果,可能追加至三百台。
装备分配:优先装备北境铁堡防线,首批八十台将于诏令下达后三十日内交付铁堡守军;其余四十台,酌情配发给战况吃紧的东南方向,其中青霖市获配十台。
技术保障:“智械未来”需提供完整的操作培训、维护手册及初期技术保障支持。朝廷工部及将作监将派遣人员参与技术对接与学习。
付款方式:以帝国未来五年的部分矿产开采权及东南三州赋税收入作为抵押,分期支付。首付三成,货到验收后支付四成,剩余三成待一年实战检验无重大缺陷后结清。
这份诏书,标志着帝国在应对冥川灾变的战略上,正式迈入了大规模倚重外部高科技装备的阶段。朝堂之上,主战派虽达到目的,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抵押和潜在的技术依赖,也难言轻松;保守派则痛心疾首,却无力回天。首辅文渊在诏书上用朱笔批下“慎之又慎,务求实效”八字,道尽了其中的无奈与期望。
消息传出,“智械未来” 在龙渊城的代表处一片欢腾,其影响力与财富将借此急剧膨胀。赛博神教 则保持缄默,但其与工部接触的频率明显增加,暗示其在“机械安全”和“灵能兼容”领域拥有“独到”解决方案。反AI协会 的成员则在各地紧急集会,散发传单,警告此举是“引狼入室”,将导致帝国军工体系崩溃。
对于青霖而言,获配十台“陆战三型” 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守军士兵大多感到振奋,毕竟“陆战三型”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但高层却心情复杂。
吴选青看着诏书,对周震和夏侯岳叹道:“十台机甲,杯水车薪。但朝廷此举,意味着后续对青霖的直接援助可能会进一步削减。我们更要靠自己了。” 他敏锐地意识到,帝国资源将大幅向北境倾斜。
夏侯岳则更关注实战细节:“机甲到位后,如何与现有战术体系融合?后勤维护能否跟上?‘智械未来’的技术后门是否真的可控?这些都是问题。” 他的担忧务实而冷峻。
楚歌得知后,只对苏软软说了一句:“外力可借,不可恃。” 苏软软深深点头,她明白,青霖必须拥有自己的底牌。
就在朝廷采购诏书抵达的几乎同一时间,青霖地下深处,“坚城实业”秘密实验场内,一场关键的技术验证正在紧张进行。
实验场中央,矗立着一台与“陆战三型”风格迥异的战斗装甲。它没有“陆战三型”那样厚重压迫的流线型外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棱角分明、模块化组合的结构,体型略小,但显得更加精悍和……“拥挤”。这正是苏软软带领团队,在极度缺乏外界支援、充分利用青霖本地资源和前期技术积累(包括对“陆战三型”的逆向研究、对冥川能量特性的分析以及楚歌带回的奇异晶体)下,呕心沥血研发出的原型机—— “风暴”多人载具型灵能机甲。
与“陆战三型”强调单机性能和智能辅助不同,“风暴”的设计理念核心是 “多人协同、灵能增幅、资源集约”。
“验证开始!”苏软软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实验场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疲惫。
只见三名经过初步培训的驾驶员(一名原“陆战三型”见习驾驶员,两名灵能修为不错的城防军老兵)迅速进入机甲背部开启的舱门。机甲内部并非单座驾驶舱,而是前后串联的三个座位,分别对应主驾驶(战术指挥)、火力控制、灵能协调\/防御三个岗位。
“灵能回路接续!”主驾驶员喊道。
“火控系统上线!”火力手确认。
“协调灵能稳定,防御符文激活!”灵能协调员报告。
瞬间,“风暴”机甲表面的符文依次亮起,一种不同于“陆战三型”的、更加澎湃且带着一丝不稳定野性的灵能波动散发出来。其能源核心,正是利用了楚歌带回的那块暗红色晶体的部分特性,结合对冥川能量的部分逆向成果,虽然功率输出波动较大,但瞬间爆发力惊人。
“机动性测试!”苏软软下令。
“风暴”机甲猛地窜出,速度竟不比“陆战三型”慢多少,而且转向、变向更加灵活,这是三人分工协作,减轻主驾驶负荷带来的优势。
“火力测试!锁定移动靶标!”
机甲肩部的灵能机炮和手臂搭载的多管发射器同时开火,弹道并非漫射,而是在灵能协调员的微操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缠绕、聚焦效果,明显提升了命中率和穿透力。这是“风暴”的另一大特点:三人灵能共鸣,增幅武器效能。
“防御测试!承受等效b级鬼物能量冲击!”
一道模拟能量光束击中机甲前臂瞬间展开的灵能护盾。护盾剧烈波动,但并未碎裂,灵能协调员脸色一白,主驾驶员和火力手则迅速调整姿态,分担压力。协同防御,共同承伤。
测试持续了数个小时。当“风暴”原型机最终停机,三名驾驶员疲惫但兴奋地爬出舱门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苏软软看着采集到的数据,长长舒了一口气。尽管“风暴”原型机还存在稳定性不足、对驾驶员默契要求极高、长时间作战可靠性存疑等问题,但它证明了一条可行的、基于青霖自身条件的技术路径!
“我们成功了!虽然只是第一步,但这证明,没有‘智械未来’,我们也能造出属于自己的利剑!”苏软软对闻讯赶来的吴选青、楚歌等人宣布,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彩。
楚歌看着那台充满“青霖”风格的机甲,点了点头:“很好。这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他知道,这粗糙的“风暴”,或许比那十台即将到来的、光鲜亮丽的“陆战三型”,更值得信赖。
吴选青当即拍板:“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风暴’项目的后续完善和小批量试生产。这是我们青霖的未来!”
朝廷的采购诏书与青霖的“风暴”原型机,几乎同时标志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依靠外部强大但可能受制于人的“捷径”;另一条是立足自身、艰难但掌握主动的“正道”。
十台“陆战三型”或许能短期内增强青霖的防线,但苏软软和她的团队创造的“风暴”,则代表了青霖不屈的意志和自力更生的希望。
消息很快在青霖高层和小范围内传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反AI协会的李明远更是激动不已,视其为“正确技术路线”的胜利。而赛博神教的墨菲特,则派人送来了“祝贺”,并“委婉”地表示,神教在“多人灵能协同”和“机械稳定性”方面有“丰富经验”可供参考。
青霖市,在获得外部有限援助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决心。然而,冥川节点的方向,暗红色的光芒似乎又浓郁了一丝,仿佛在嘲笑着一切的努力。下一次鬼潮的规模与强度,无人能知。获得新装备的北境能否稳住战线?青霖的“风暴”又能否在真正的血战中证明自己?一切的答案,都将在不久后的战场上见分晓。
喜欢末世鬼气,我靠防御成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末世鬼气,我靠防御成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