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一位画家看完展后,创作了一幅《雪岭枪魂图》——画面里,88狙斜倚在雪山脚下,枪托上的裂痕里绽放着一朵格桑花,陈峰、麦麦提、祖丽皮亚的身影在风雪中若隐若现,远处的边境线上,巡逻队的马蹄踏雪而行,孩子们在花田里欢笑。画家特意把这幅画送给了艾克拜尔,说:“这不是我画的,是88狙的故事,自己‘长’出来的。”
小艾克拜尔跟着爷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每到一处,他都会主动承担起“小小讲解员”的角色,拿着那支画了裂痕和格桑花的彩笔,给观众们讲边境线的格桑花田,讲爷爷和艾连长的故事,讲自己在博物馆里陪老枪的日子。他的声音稚嫩却坚定,眼里的光,和当年那个在橡皮上画裂痕的小艾克拜尔(艾连长)一模一样。
“大家看,这道裂痕里,藏着一朵格桑花。”在杭州的展台上,小艾克拜尔踮着脚尖,指着88狙的枪托,“祖丽皮亚奶奶说,守护可以是温柔的,就像格桑花一样,在雪地里也能开花。我们新疆的小朋友,都会种格桑花,都会当小守护者。”
台下的观众们被他的认真打动,纷纷鼓掌。一位老奶奶拿出一个亲手绣的格桑花荷包,递给小艾克拜尔:“孩子,把这个送给老枪,让它带着杭州的祝福,回新疆去。”
巡展的最后一站,是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了这把来自雪岭的老枪。展厅里,不仅陈列着88狙和它的“宝贝”——陈峰的日记、老赵的照片、水晶罐里的花瓣,还特意搭建了一个“边境线微缩景观”:雪山、冰湖、毡房、格桑花田,还有巡逻的军马和战士模型,栩栩如生。
开展当天,深圳的中小学生们排着队,来参观88狙。他们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提问:“叔叔,边防连的战士们冬天冷不冷?”“阿姨,格桑花真的能在雪地里开吗?”“小艾克拜尔,你真的见过88狙‘心跳’吗?”
小艾克拜尔一一回答,还把自己收集的格桑花种子,分给每个孩子:“这是边境线的格桑花种,你们回去种下,等花开了,就像和新疆的小朋友,一起守护祖国啦。”
巡展结束时,艾克拜尔看着满满一箱的“宝贝”——各地观众的留言本、孩子们的画、画家的《雪岭枪魂图》、老奶奶的格桑花荷包,还有来自十几个城市的泥土和花瓣,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88狙的巡展,不仅是一次“走出去”的旅程,更是一次“请进来”的约定——它把新疆的故事,带到了全国;也把全国人民的祝福,带回了新疆。
回程的火车上,小艾克拜尔趴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问:“爷爷,老枪会不会想家啊?”
艾克拜尔摸了摸孙子的头,又看了看身边的运输箱,笑着说:“会啊,但它也知道,全国人民都记得它,都爱着它,所以它很开心。等我们回到新疆,把这些‘宝贝’放在它身边,它就更开心了。”
火车一路向西,朝着新疆的方向驶去。运输箱里的88狙,仿佛也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枪托的包浆,在透过车窗的阳光里,泛着愈发温润的光。
回到博物馆的那天,依旧是个晴天。边防连的战士们、边境村的牧民们、学校的孩子们,都来迎接88狙回家。艾连长扛着新采摘的格桑花,走到运输箱旁,笑着说:“老枪,欢迎回家!这是今年最新鲜的格桑花,给你插上。”
孩子们围着运输箱,齐声喊着:“老枪回家啦!雪岭枪魂回家啦!”
艾克拜尔亲手打开运输箱,小心翼翼地把88狙放回展柜里。然后,他把巡展带回的“宝贝”,一一陈列在展柜周围:《雪岭枪魂图》挂在墙上,留言本堆在桌子上,格桑花荷包和孩子们的画贴在玻璃上,各地的泥土和花瓣,装在小小的玻璃瓶里,排成一排。
展柜里的88狙,被这些“宝贝”环绕着,仿佛不再是一把孤立的老枪,而是一个连接着全国人民的“精神坐标”——它的一端,在遥远的帕米尔高原,在新疆的边境线;另一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每一个被它的故事感动的人心里。
艾克拜尔站在展柜前,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雪岭枪魂”从来都不是局限在雪岭之间的——它是属于全中国的,是属于每一个心怀守护、心怀祖国的人的。这把老枪,用它的裂痕和包浆,用它的故事和温度,在祖国的大地上,刻下了一个永恒的“新坐标”——这个坐标的名字,叫“信念”,叫“传承”,叫“祖国”。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岭枪魂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