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阳还没升起,院子里还带着清晨的凉意和草木的清新气息。
杨平安伸展了一下四肢,便开始了他雷打不动的晨练。
他没有练什么花哨的招式,只是父亲教他的那套拳法,动作流畅而充满力量感,在静谧的院子里带起微微的风声。
没过多久,正房的帘子被掀开,杨大河也走了出来。
见儿子已经在锻炼,便也活动着手脚加入了进来。
爷俩没有多话,只是在晨光中,默契地一起活动着筋骨,时而同步出拳,时而各自拉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温情与力量感。
孙氏伺候完院子里那几畦长势喜人的蔬菜,又拿着大扫帚将院子洒水清扫得干干净净,额角已微微见汗,
心情却如同这被晨光洗涤过的院落一般,清爽而亮堂。她回到屋里简单洗漱了一下,便转身进了厨房,准备张罗一家人的早饭。
刚踏进厨房门槛,她的目光就被灶台旁那偌大的陶瓷盆吸引住了。
只见盆里躺着五条处理得干干净净的大鲤鱼。
旁边还放着一大块肥瘦相间、瞧着足有十来斤的五花肉,肉皮刮得干干净净。
更边上,还有一只褪尽了毛、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大公鸡。
孙氏先是一愣,随即脸上便露出了了然又温暖的笑容。
不用问,这肯定是平安那孩子一大早“折腾”回来的。
她心下明白,平安这是估摸着今天休息日,三个姐姐多半会带着女婿回来,不光准备了今天团聚的吃食,
连让她们带回去的那份,都一并预备齐全了。这孩子,心思总是这般细心周到。
她习惯性地走到碗橱前,想看看米面还够不够。
打开橱柜门,里面满满当当的景象让她又是一怔。白面、玉米面分别装在结实的布袋里,鼓鼓囊囊;
小米和大米也各自占了不小的地盘;旁边还整齐地码放着至少十斤挂面。
她伸手在一个大袋子里摸了摸,指尖传来的触感告诉她,里面全是制作好的肉干。
看着这满橱的粮食和儿子备下的丰厚肉食,孙氏心里像是被温水泡过一样,
软乎乎的,又涨得满满的。她知道儿子心疼姐姐们,自打他有能力以来,就总想着补贴她们。
可她没想到,这孩子能做到如此地步,方方面面都考虑得这般细致,比她这个当娘的想得还要周全。
这股暖流涌上心头,加上刚找到——失散多年的舅舅和两位哥哥,而且都过得很好!
娘家并非只剩她孤零零一个,还有那么多血脉至亲在,让她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连走路都觉得脚下生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人多,得多准备点。”孙氏喃喃自语,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手上已经开始利落地忙活起来。
她先找出大锅,淘洗了足够多的小米,加上水,点上火开始熬粥。
粥锅里放上木质篦子,一块给两个小外孙安安和军军蒸上鸡蛋羹,又去洗了十几个生鸡蛋一块放上,打算一锅出,这样省时间又省柴火。
接着,她把昨晚临睡前就发上的一大盆面端到案板上。
面团发得极好,蓬松柔软,带着淡淡的酸香。
孙氏挽起袖子,熟练地揉面、分剂、揉成光滑的馒头胚子。
她估计,女儿女婿们休息日会回来,得提前准备好中午的主食。
其实,为了每次休息日的团聚,不止杨平安在准备,她这个做娘的,也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盘算了。
刚才在院子里浇菜时,她心里就在打算着:一家一份的同时,大闺女家多给些西红柿和黄瓜,生吃炒菜都行;
二闺女喜欢豆角,得多摘点;三闺女怀身子,葡萄正当时,给她带些……还有那丝瓜、南瓜,也都长得正好,
每家都能分上不少。每次女儿们回去,她都得大包小包地给她们塞得满满当当。
厨房里,粥香、蛋羹香、还有即将出锅的馒头香渐渐融合在一起。
王十一是被一阵阵勾人馋虫的香味从睡梦中硬生生给勾醒的。
那味道层次分明——是小米粥熬到火候独有的醇厚米香,混合着香油遇上滚烫蛋羹激发出的浓郁蛋香,
还有隐隐约约、从蒸笼缝隙里钻出来的、带着酵母微酸气息的面食甜香。
这几股味道交织在一起,像是有魔力的小钩子,穿过门缝,钻进他的鼻腔,直接把他从床上拽了起来。
他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凭着本能趿拉着鞋子,循着香味就进了厨房。
只见孙氏正背对着他,在灶台前忙碌着,蒸汽氤氲,让她的身影看起来格外温暖。
“大娘……”王十一带着刚睡醒的鼻音,瓮声瓮气地开口,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期待,
“咱今早上吃啥啊?我在床上就被香得躺不住了!” 他在杨家住了这些时日,早就熟得跟自己家一样,
称呼也从最初的“阿姨”自然而然地改成了更显亲近的“大娘”。
孙氏闻声回过头,看到王十一顶着个鸡窝头,睡眼惺忪却一脸馋样的站在门口,忍不住笑了:
“醒啦?就是些家常便饭。熬了小米粥,拌点小菜和咸菜,给安安军军蒸了鸡蛋羹,馒头这都快出锅了。
快去洗把脸,精神精神,一会儿就能吃了。”
“哎!好嘞大娘!”王十一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几分,应得格外响亮。
他虽然答应着,脚却没挪窝,眼睛一个劲儿地往冒着热气的蒸锅和咕嘟咕嘟响的粥锅里瞟,那模样,活脱脱一只等着投喂的大狗。
孙氏看着他这副馋样,心里觉得好笑又亲切。
这孩子,刚来的时候还有些公子哥儿的矜持,现在算是彻底被自己家的饭菜和氛围给“同化”了,真实又可爱。
“行了,别在这儿杵着了,赶紧洗漱去。等会,咱们就开饭。”孙氏笑着催促道。
王十一这才嘿嘿一笑,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依依不舍地转身朝水井边走去。
院子里,杨平安和父亲杨大河收起了晨练的最后一式,缓缓吐纳,周身热气腾腾。
王十一也刚好洗漱完毕,甩着湿漉漉的手凑了过来,脸上睡意全无,只剩下对早餐的迫切。
“平安,杨大爷,练完了?咱赶紧摆桌子开饭吧?我这肚子都咕咕叫了!”王十一摸着肚子,嗓门敞亮。
杨平安看着他这急不可耐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就你急。”说着便和王十一一起,利落地将堂屋的方桌擦净,摆好碗筷。
三人刚把碗筷摆放整齐,厨房里孙氏就端着满满一盆金黄的小米粥走了出来,粥熬得恰到好处,米油都熬了出来,香气扑鼻。
接着是一大盘刚出笼的白胖馒头,热气腾腾,看着就暄软。
给两个孩子特意蒸的鸡蛋羹也端了上来,嫩黄滑腻,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几滴香油,还有十几个熟鸡蛋用一个陶瓷大碗盛着。
就在饭菜上桌,香气弥漫整个堂屋的时候,传来了开门声和细碎的说话声。
杨冬梅和王若雪也起床了,两人显然是被饭香唤醒。
几乎同时,杨平安的房间里也传来了动静。
安安和军军这两个小家伙也醒了,大概是闻到了香味,或者是被外面的声响吵到,正揉着眼睛,
穿着小肚兜,光着脚丫就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嘴里含糊地喊着:“舅舅……饿……”
“哎呦,我的小祖宗,怎么不穿鞋就跑出来了!” 孙氏见状,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儿。
杨平安动作更快,几步上前,一手一个将两个小家伙捞起来,免得他们着凉。
“先洗漱,洗完才能吃饭。”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抱着两个小的就去水缸边,熟练地帮他们洗漱。
安安和军军在他手里格外听话,配合地仰起小脸,任由舅舅用毛巾给他们擦洗。
等到一家子大大小小、连同两位“编外成员”王十一和王若雪都围坐到桌边时,杨家的早饭才正式开始了。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