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的午后没有丝毫暖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像一块浸透冰碴的铁板,压在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肩头。王卫国不在的观察哨旁,李大勇正蹲在战壕里,用一块浸了机油的棉布,反复擦拭着轻机枪的枪管,棉布划过金属表面的 “沙沙” 声,在寂静的阵地里格外清晰。空冥感知虽然随着王卫国的离开无法共享,但留在阵地上的战士们,却凭着连日训练的默契,各自投入到战前准备中,没有一丝慌乱。
孙二牛蹲在李大勇旁边,手里攥着那把编号 “029” 的步枪,手指却有些发颤 —— 不是冻的,是紧张。他的棉服袖口沾着机油,是刚才帮李大勇递零件时蹭的,棉鞋里灌满了雪,脚趾早就没了知觉,却还是一遍遍地用棉布擦拭枪托上的木纹,仿佛这样就能驱散心里的不安。
“二牛,擦枪要顺着木纹擦,不然会把木漆蹭掉,到时候冻住了更难握。” 李大勇头也没抬,手里的棉布依旧在机枪枪管上移动,动作熟练得像在北平兵工厂时一样,“你忘了卫国教咱们的?枪托是胡桃木的,得用温布先擦一遍,再上油,虽然现在没温水,用哈气哈软了棉布也行。”
孙二牛赶紧停下,对着棉布哈了几口热气,看着棉布边缘微微变软,再重新擦向枪托:“俺没忘,就是有点紧张…… 俺娘说,打仗要小心,可俺总怕自己打不准,拖你们后腿。”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怕被其他战友听到,黝黑的脸上满是愧疚,“上次演习,俺还打偏了两枪。”
李大勇放下手里的机枪,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棉服传过来,带着机油的味道:“怕啥!俺第一次打靶还脱靶呢!卫国不也说过,紧张是正常的,说明你把这事当回事。再说,咱们有卫国的空冥,有这把枪,还有彼此,肯定能打好!”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冻硬的玉米饼,递过去,“先吃点,垫垫肚子,别光顾着擦枪,一会儿没力气扛弹药。”
孙二牛接过玉米饼,牙齿咬下去时 “咯吱” 响,冰碴子硌得牙床疼,却还是慢慢嚼着 —— 这是炊事班早上分的,他一直没舍得吃,想着等王卫国回来一起分享,可现在只能先垫垫肚子。空冥感知不在,他只能靠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远处美军阵地的帐篷依旧冒着炊烟,侦察机的轰鸣声偶尔从头顶掠过,像一只盘旋的鹰,让人心里发紧。
战壕另一侧,三班的老兵老刘正带着两个新兵保养步枪。老刘的脸上带着一道刀疤,是抗战时跟日军拼刺刀留下的,他手里拿着一根细铁丝,仔细通着枪管里的膛线:“你们看好了,膛线里的雪要通干净,不然开枪时会炸膛!用铁丝缠上棉布,从枪管尾端穿过去,每通一次就擦一次,别嫌麻烦,这是保命的事。”
一个叫小郑的新兵手忙脚乱地跟着做,铁丝没拿稳,差点戳到自己,老刘赶紧扶住他的手:“别急,慢着来。俺当年跟日军打仗,就是因为没通干净膛线,枪没响,差点被日军的刺刀捅到。现在虽然是美军,可枪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
小郑点点头,手指的动作渐渐稳了下来,眼里的慌乱少了些。孙二牛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王卫国教他的 “空冥擦枪法”—— 开启空冥后,能清楚看到膛线里的每一处污渍,不用反复通就能擦干净,可现在他只能靠自己的眼睛,一遍遍地检查,生怕漏了哪处。
“俺帮你们通枪管吧!” 孙二牛走过去,从老刘手里接过铁丝,虽然没有空冥,却凭着之前跟王卫国学的技巧,熟练地穿进枪管,“卫国说,膛线有四条,每条都要通到,尤其是枪口处,最容易积雪。”
老刘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小子,学得挺扎实!看来卫国没白教你们。等这次仗打完,俺教你们拼刺刀,到时候就算枪打不响,也能跟美军比划比划!”
战壕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战士们一边擦枪,一边小声聊着天,话题大多离不开家乡和北平。李大勇说起自己在北平兵工厂时的事:“俺娘在北平郊区种地,俺每次回家,她都给俺煮玉米粥,放红糖,甜得很。等咱们打赢了,俺请你们去俺家喝粥,让俺娘给你们做贴饼子。”
孙二牛也跟着说:“俺家在吉林,冬天能冻住湖面,俺爹以前带俺在冰上滑冰车。等胜利了,俺带你们去滑冰,还能捞湖里的鱼,炖着吃可香了!”
小郑年纪最小,才十七岁,眼里满是向往:“俺想去北平,看看天安门,卫国哥说开国大典时可热闹了,还有糖葫芦,比俺老家的甜。”
老刘坐在旁边听着,嘴角也带着笑:“俺去过北平,前门外的胡同里,有卖驴打滚的,黏糊糊的,好吃得很。等咱们把美军赶回去,咱们一起去北平,逛胡同,吃小吃,让你们见识见识北平的好。”
这些关于家乡的对话,像一股暖流,驱散了阵地里的寒意。孙二牛擦枪的手不再抖了,李大勇保养机枪的动作更稳了,新兵们眼里的慌乱也变成了期待 ——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打仗,是为了这些家乡的味道,为了家人的笑容,为了能一起逛北平的约定。
“大家注意!检查弹药!” 张连长的声音突然传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弹药箱,正沿着战壕分发子弹,“每人三十发步枪弹,两发手榴弹,机枪手多带五十发机枪弹!都检查清楚,别拿到哑弹!”
战士们立刻停下手里的活,接过弹药箱。孙二牛打开自己的弹药箱,里面的子弹用油纸包着,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每一发都对着光看了看 —— 弹壳是黄铜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没有生锈,也没有变形,都是好弹。他想起王卫国教的,检查子弹要看弹壳底火,有没有凹陷,有没有生锈,这些细节都不能漏。
“二牛,你帮俺看看这几发,俺眼神不好。” 李大勇递过来几发机枪弹,他的眼睛在抗战时被日军的毒气熏过,看东西有些模糊,“要是哑弹,到时候打不响,可就麻烦了。”
孙二牛接过子弹,仔细检查每一发的底火:“都是好的,大勇哥,你放心。俺还多拿了两发,给你备用。” 他把备用弹塞进李大勇的弹药袋里,动作熟练得像做过无数次一样。
张连长走到他们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刺刀,正在往步枪上装:“卫国他们的侦查小组快回来了,刚才通讯兵说,他们已经摸到美军前哨附近,没被发现,很快就能带回情报。你们都准备好,等情报一回来,咱们就调整部署,随时准备迎接美军的进攻。”
“连长,俺们准备好了!” 李大勇举起手里的机枪,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只要美军敢来,俺一梭子就能把他们压回去!”
张连长点点头,目光扫过战壕里的战士们:“好!咱们志愿军,没有孬种!虽然咱们装备不如美军,可咱们有意志,有彼此,有保家卫国的决心!记住,咱们不是为了自己打仗,是为了身后的家乡,为了新中国的太平!”
战士们都挺直了腰板,齐声喊:“保家卫国!绝不后退!”
声音在战壕里回荡,穿透寒风,传到远处的湖面上,连美军侦察机的轰鸣声都仿佛被压过了几分。孙二牛握紧手里的步枪,枪托已经被他擦得发亮,弹药也检查好了,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他想起王卫国临走时说的 “活着回来,一起喝柏叶汤”,想起自己给娘画的圈,想起北平的约定,心里的紧张渐渐变成了坚定 —— 他要好好打仗,要活着回去,要兑现这些约定。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落在长津湖的冰面上,泛着刺眼的光。孙二牛蹲在战壕里,再次检查了一遍步枪的保险,确保处于关闭状态,又把手榴弹的引线轻轻拉出一点,方便紧急时使用。李大勇则在机枪旁堆了些干草,把机枪零件放在上面保温,这是王卫国教的雪地武器保养法,能防止零件冻住,影响射击速度。
“你们看!那边有动静!” 小郑突然指着湖岸东侧,声音里带着兴奋。孙二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三个身影正从雪地里快速跑来,动作敏捷,像三只猎豹 —— 是王卫国、老刘和陈老兵!侦查小组回来了!
“他们回来了!” 李大勇兴奋地站起来,手里的机枪差点碰到战壕壁,“快!帮他们接一下!”
孙二牛和其他战友赶紧跑过去,王卫国的脸上沾着雪,棉服后背被汗浸湿,却依旧眼神明亮,手里攥着一张画满标记的纸片 —— 是美军的火力部署图!他看到孙二牛,笑着递过来一个美军的子弹壳:“给你留的,美军的 m1 子弹壳,比咱们的粗,回去给你娘当念想。”
孙二牛接过子弹壳,冰凉的金属上还带着王卫国的体温,他紧紧攥在手里,像握着一块宝贝:“卫国哥,你们没事就好!俺们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
王卫国点点头,走到张连长身边,展开手里的纸片:“美军前哨有五个火力点,三个重机枪,两个迫击炮,还有十辆坦克,都在湖岸西侧,咱们得调整防御,把机枪阵地往左边挪五十米,避开他们的迫击炮射程……”
战壕里的战士们围过来,听着王卫国的汇报,眼里的期待越来越浓。孙二牛站在人群里,手里攥着美军的子弹壳,看着王卫国熟练地讲解部署,看着李大勇检查机枪,看着老刘整理弹药,心里突然一点都不紧张了 —— 他们有最好的战友,有最详细的情报,有最坚定的决心,就算面对美军的坦克和飞机,他们也能打赢。
夕阳落在长津湖的冰面上,把战士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钢铁的屏障。孙二牛再次擦了擦手里的步枪,枪管在夕阳下泛着光,他想起娘的叮嘱,想起北平的约定,想起保家卫国的誓言,心里默念着:“俺准备好了,美军来吧,俺不怕!”
战前的准备还在继续,擦拭好的武器整齐地摆在战壕里,检查好的弹药放在手边,战士们的眼神里没有了慌乱,只有坚定。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奋斗在激情岁月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