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秀才谢师宴的隔天,陈远文就收到潘老太爷让潘管事送来的道贺礼物-一套名贵的文房四宝,陈远文觉得他参加乡试的笔墨纸砚有着落了。
此外,潘管事还转达了潘老太爷想约陈远文明天去琉璃工坊一叙的想法。
陈远文想着他这边他爹已经和蔡家镖局约好,后天返回从化。
这次回去,因为要祭祖和摆秀才宴等一系列活动,还要陪阿公和阿奶在陈家村住一段时间,估计需要离开广州府一段时间,短则10天,长则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说不定,琉璃工坊的事情确实需要提前交代一番。
今天难得有空,陈远文也好久没出门逛街,他想出门透透气,顺便买一些礼物回去备着。
毕竟,他考上秀才了,别说那些远房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是他的亲大姑和他舅舅们家就有一大堆表哥表姐,到时候,肯定都会过来吃席,大家都知道他呆在府城好几个月,又考上秀才,出息了,总不能一点礼物也不给。他真要敢这么做,估计他大姑会把他的抠搜说得整个从化都知道。
广州府相比山旮旯的从化肯定有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刚好今天王一帆也过来陈家小院,他和他爹这次也跟着他们三家一起回去,说家里亲朋好友等着他的童生宴,毕竟除了他们仨秀才,王一帆可以说是全县第四名了,16岁的童生搁在穷土僻壤的从化可是少年有成呀。
于是,四家人就一起结伴出行,浩浩荡荡逛街买礼物去了。
陈远文的目标是很明确,那就是要不就买比从化县便宜很多的东西,如各种布匹,从化都是从广州府拿货回去卖的,在广州府买起码便宜两成以上,而且花色还很新颖;要不就买从化没有或稀缺的产品,如上次他在三十六行里买的那些海外舶来品的彩色琉璃珠钗等小玩意,但是现在他们工坊也有这些产品,例如那些小面的化妆镜等,他完全可以用出货价买一批回去送人,又便宜又体面。
打定主意后,陈远文就厚着脸皮直接让潘管事帮忙介绍性价比高的布商,作为广州府数一数二的大海商,肯定有固定的布匹供应商,潘管事也不问他们要买多少,直接就带着他们来到相熟的织布工坊,让工头带着他们到库房挑选,潘管事说价格比外面足足便宜三成以上,而且很多颜色和图样在外面还没发售。
陈远文犹如老鼠掉进米仓一样,把中等价位的各色绸布各来了二十匹,足足买了一百多匹,又把一批泡过水,超低价处理的粗布也包圆场了,这购买力把陈传富都吓着了。
陈远文拉着他爹走到角落里说道,这些布匹他比较过外面的布庄,比从化县便宜近五成,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付点运费给镖局拉回去从化县,不管是送礼自用还是转手卖出去都是一笔好买卖,那批特价的粗布可以给舅舅们和表哥表弟们上山干活的时候穿,粗布耐造。
陈传富赶紧凑到陆姑丈和黎父身边,把陈远文的发现和谋算说了一遍,陆姑丈和黎父也一改之前抠抠搜搜的作风,大手笔地买买买。
至于陈远文为什么只集中火力购买中等的丝绸布匹,只买了少量的松江细棉布自用,那是因为他自认非常了解老家那批乡下亲戚的习性,他们也许穿不惯绸缎,但他们一定喜欢绸缎的价格。
虽然松江细棉布的价格比一般的绸缎还贵,但是农家人不知道呀,送他细棉布,陈远文担心会被误会看不起人,所以他只能投其所好,打算每户都送一匹闪闪亮的绸缎。
送礼这个事情嘛,就不能光随自己喜好,得收礼物的人喜欢,比起低调的细棉布,光滑的绸缎显然更得农村人喜爱。
陆姑丈和黎父听完陈远文的说法,立马扔掉手里的那堆细棉布,转头扑进那堆绸缎堆里扒拉个不停。
终于一个时辰后,陈远文一行才心满意足地从布坊出来,后面还跟着一辆满载布匹的马车,陈远文让他们干脆直接把货送到蔡家镖局在广州府的落脚点,直接移车到蔡家的马车上打包好,准备后天运回从化,蔡家镖局是三叔的亲家大伯主持的,肯定不用担心货物丢失的问题。
在外面酒楼吃过午饭后,一行人又去南城商业街为家里人细心挑选了一些特产和礼物就打道回府。
第二天,其他人留在小院打包行李,陈远文则带着陈烈去琉璃工坊,到了工坊,冯宁已经在大门口等候多时,对冯宁的做事态度,陈远文还是挺满意的。
他准备从老家回来后就亲自教冯宁学阿拉伯数字和复式记账法。
他实在受不了那些用汉字书写的数字和那流水账式的单式记账方式,每一笔账目只记录现金的收付,不涉及借贷双方,而且无固定符号或格式,以自然类别(如时间、事件)排列,内容描述为主,无法反映资金的流动,每次核对账目都让他看得眼睛痛、头痛,非常不方便。
他准备教冯宁复式记账法,也就是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的记账法,每笔交易同时记录借贷双方,确保账目平衡,核对账目就非常省事。
说起这个,他就不由得感谢自己前世在大学期间,因为担心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好就业,那年学校推出第二专业的辅修课程,有会计,有行政管理,有英语等,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会计,想不到毕业后居然幸运地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他的二专知识就用不上,想不到胎穿后居然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但这个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怎么也得等他忙完衣锦还乡的事情,从老家从化返回广州府后再说。
而且,他还得去淘一本阿拉伯数字的外文书回来,给他的阿拉伯数字找一个说法才行。
这次回老家,他打算带着冯宁回去,以后老家和广州府之间的事情,也许需要冯宁代他来回送信和联络之类的。
因此,冯宁需要知道他老家在何方,老家的人也要认识冯宁是他身边办事的人。
冯宁知道自己可以跟着公子回从化老家也很高兴,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离开广州府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进入琉璃工坊,潘管事已经殷勤地前来带路。
路上,他小声告诉陈远文,今天恰好徐知府和徐小姐也在,等会估计会一起参观工坊。
陈远文真诚地多谢了潘管事的通风报信,看来回头要嘱咐冯宁记得之后给潘管事的节礼要加厚两成才行。
进入会客厅,果然徐知府和徐知妍已经坐在上首和潘老太爷在喝茶聊天,活泼的徐小姐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惹得潘老太爷时不时开怀大笑。
陈远文躬身行礼道:“学生陈远文见过潘老太爷、徐大人和徐小姐。”
还没等他行完礼,徐知府已经挥手潘管事赶紧把他扶起来,他慈爱地看着陈远文示道:“远文,不必多礼。今日没有徐大人,你称呼我伯父即可。说起来,我还要多谢你之前救了妍儿呢。”
陈远文连称不敢当,强调徐小姐当时只是一时贪玩,和嬷嬷和丫鬟一时走散了,他只是适逢其会地及时把她送回家人身边而已,只字不提徐知妍被贼人掳走的事情。
徐知府对他的识相相当地满意,嗯,居功而不自傲,很好。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