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主动澄清谣言、刻意保持距离后,沈廷舟也默契地调整了相处模式。他明白,此时过多接触不仅会让谣言再起,还可能给林晓棠带来更多非议,倒不如暂时保持距离,让她能安心专注于自己的事。
以往,沈廷舟会在下班后顺路给林晓棠带技术资料,如今却改成将资料放在技术科的公共文件柜里,附上便签“机床编程参考资料,林晓棠同志请自取”;之前遇到手工订单的难题,林晓棠一开口,他就会立刻帮忙分析,现在则会先问“是否需要召集大家一起讨论”,把私人交流变成公开的团队协作。
有次林晓棠在机床调试现场遇到参数难题,犹豫了半天还是想找沈廷舟请教,却看到他正带着几位师傅讨论主轴校准,便默默退了回来,自己翻出之前记的笔记,对照着机床操作面板一点点摸索。等她终于找到参数调整的关键时,抬头才发现沈廷舟站在不远处,眼神里带着赞许,却只是远远点了点头,没过来多说一句话。
林晓棠心里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却很快调整好心态——她知道沈廷舟的避嫌是为了保护她,而自己更该把这份在意,转化为努力的动力。
从那以后,林晓棠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手工生意中。在技术科,她提前半小时到岗,把当天要处理的图纸按紧急程度分类,标注好关键参数和加工注意事项,连老员工都忍不住说:“晓棠整理的图纸,比咱们自己画的还清楚,省了不少功夫!”
机床升级项目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需要整理近百份调试记录。林晓棠主动承担了这项繁琐的工作,不仅将记录按日期和设备分类归档,还在每份记录后附上“问题总结”,把调试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整理成清单,方便后续查阅。张科长看到后,在科室会议上特意表扬:“晓棠整理的记录既详细又实用,为项目验收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家要多向她学习!”
手工生意上,林晓棠更是不敢松懈。为了按时交付150件儿童毛衣订单,她重新优化了分工:让擅长精细活的张阿姨负责织小动物花纹,经验丰富的李阿姨把控主体质量,自己则每天花两小时研究新花纹,还特意买了几本儿童绘本,从里面找灵感,设计出带小花朵、小星星的简约图案,既好看又容易织制。
为了提高效率,林晓棠还制定了“日进度打卡”制度——每天晚上在手工坊的墙上更新每个人的完成数量和质量情况,完成好的给予“额外毛线奖励”,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之前需要两天完成的花纹,现在一天半就能搞定;原本每天8件的产量,慢慢提升到了10件,订单进度比预期提前了5天。
闲暇时,林晓棠还会把手工技巧整理成“教学手册”,从起针、织法到收针,一步步配上示意图,方便新加入的工人学习。有位刚加入的邻居阿姨说:“晓棠这手册比我女儿买的织毛衣教程还好用,我跟着学,三天就会织简单的花纹了!”
随着精力的高度集中,林晓棠的效率越来越高。白天在工厂处理技术工作,晚上回家赶手工订单,虽然忙碌,却过得格外充实。她不再纠结于和沈廷舟的接触多少,反而觉得这样的状态很好——靠自己的能力把每件事做好,心里踏实又有底气。
沈廷舟看在眼里,既欣慰又有些心疼。他偶尔会在公共文件柜里多放一份“机床维护小技巧”的笔记,扉页上写着“通用操作参考,供大家学习”;在食堂看到林晓棠和邻居们一起吃饭,也会让师傅多给她们盛一勺热汤,却从不多说一句话。
有次工厂停电,技术科放假半天,林晓棠趁机在家赶手工订单,沈廷舟刚好路过家属院,看到她家里的灯亮着,便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听到里面传来“这个花纹要织得再圆一点”的讨论声,笑着转身离开——他知道,林晓棠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而这份独立和坚韧,比任何靠近都更珍贵。
晚上,林晓棠看着手工坊里堆得越来越多的儿童毛衣,又翻了翻技术科的工作完成清单,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对着镜子笑了笑,告诉自己:暂时的距离不算什么,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等到有一天能真正独当一面时,所有的误解和非议都会烟消云散。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继续专注脚下的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