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的螺旋桨声由远及近,震得窗框微微发颤。
孙连城睁开眼,站起身,整理了下衣领,朝门外走去。
走廊灯光白亮,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
他没有回头,也没看身后紧闭的指挥室门。
那里面的数据、屏幕、警报都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任务。
现在,战场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省委常委会会议室的门在他面前打开。
长桌两侧已坐了不少人,气氛沉闷。
李达康坐在主位旁,面前摆着两份文件,封面颜色不同,一份灰,一份红。
灰的是暂停职务的决议草案,红的是推荐晋升的报告。
孙连城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手机轻轻放在桌角,屏幕朝下。
他没有翻看任何材料,也没有主动开口。他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如沉默有力。
沙瑞金坐在上首,双手搭在膝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他没说话,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等什么。
李达康抬起手,示意会议开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今天议程有两项。一是关于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同志履职情况的审查建议;
二是对其工作表现的综合评定与人事提名。”
话音落下,没人接话。空气像是凝住了。
李达康的目光落在那两份文件上,停了几秒,然后缓缓推到桌面中央。
动作很轻,但所有人都听见了纸张摩擦桌面的声音。
孙连城依旧不动。他看着窗外,天边云层厚重,阳光被压成一条细线。
远处机场方向,那架直升机已经降落,旋翼还在转动。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条缝。秘书俯身进来,在沙瑞金耳边低语几句。
沙瑞金眉头微动,随即点头。
“中央督导组到了。”他说,语气平淡,却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面。
李达康的眼神变了。他原本握着笔的手顿了一下,随即放下。
他转头看向孙连城,目光直视。
三个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沙瑞金神色未动,像是早已预料。
孙连城坦然迎上去,没有回避。
李达康则在两人之间来回看了片刻,最终垂下眼,盯着那份红色文件。
会议室里没有人说话。
有人低头翻资料,有人端起茶杯又放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李达康伸手拿过红色文件,翻开第一页。
上面是孙连城的履历、政绩、群众评议结果,还有最近三个月在大风厂事件、祁同伟案、数据重建中的具体作为。
每一条都列得清楚,没有任何夸大。
他又看了看灰色文件。
那是纪委某小组提交的临时审查建议,理由是“程序瑕疵”“越权操作”“影响稳定”。
措辞严厉,但没有实据支撑。
他合上两份文件,重新并排放在桌上。
手指在红色文件上停留了几秒。
然后,他抽出签字笔。
笔尖触纸的瞬间,整个会议室仿佛静了下来。
连空调的嗡鸣都听不见了。
他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写得很慢,但每一笔都很稳。
最后一个捺划收尾时,墨迹略重,留下一个深色的点。
签完字,他把红色文件往前推了半寸。
这个动作不大,但在场的人都明白意味着什么。
孙连城终于动了。他微微低头,向李达康的方向轻轻点了下头。
不是感谢,也不是示好,而是一种确认——他知道,这一票,不只是支持一个人,而是选择了一种做事的方式。
李达康收回手,靠向椅背。
他的神情看不出情绪,但肩膀松了些。这场抉择压了他很久。
他知道这一签下去,等于和某些人彻底划清界限。
但他也清楚,如果不签,京州的局面会倒退五年。
沙瑞金这时开口了:“督导组十分钟后到会场,先听汇报。”
声音刚落,门口又传来动静。一名工作人员快步进来,递上一份通知单。
沙瑞金接过看了一眼,递给李达康。
李达康扫了一眼内容,眉头皱起。
“他们要求直接调阅第126号技术档案原件。”
孙连城第一次出声:“我可以提供全程操作日志和第三方认证记录。”
“不是你给不给的问题。”李达康抬头,“是他们点名要原始数据载体——那个装碎纸片的密封袋。”
孙连城沉默了一瞬。
他知道那东西现在在量子计算中心的保险柜里,全程双人监控,二十四小时录像。
但它太敏感了,一旦离开受控环境,风险不可控。
“我可以安排专人护送。”他说,“也可以现场演示复原流程。”
李达康看着他:“你信得过谁?”
“林远。”孙连城说,“从头参与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背景清白,无党派关联。”
李达康点头,拿起内线电话拨了个号码:
“通知保卫处,五分钟后,允许林远携带编号001证物出库,路线走b3通道,全程武装 。”
挂断电话,他看向沙瑞金:“这样可以了吗?”
沙瑞金没回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外面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一队穿制服的人员出现在走廊尽头,中间几位身穿深色夹克的人步伐稳健,胸前佩戴中央督导组徽章。
门再次被推开。
走在最前面的男人五十岁左右,面容严肃,手里拿着一个黑色文件夹。
他进门后环视一圈,目光在孙连城脸上停了两秒,然后转向沙瑞金。
“我们来得突然。”他说,“但有些事,不能再拖。”
沙瑞金站起身:“欢迎。材料已经准备好了。”
那人点点头,走到长桌前,拉开椅子坐下。其他人依次入座,随行人员开始架设录音设备和摄像头。
孙连城依旧坐着。
他看到督导组带来的笔记本电脑上贴着防窃听标签,接口处有封条。
这些都是标准程序,说明这次不是走过场。
李达康清了清嗓子:“我们现在开始第二项议程:关于孙连城同志是否具备继续履职资格的讨论。”
话音未落,督导组带队的人抬手制止。
“不用讨论了。”他说,“中央已经有初步意见。”
全场安静。
他打开文件夹,取出一张纸,念道:“经政法委、组织部联合评估,
孙连城同志在近期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的统筹能力与政治担当,相关技术手段应用符合最新政策指引。
建议将其列为汉东省下一阶段改革试点主要负责人人选之一。”
念完,他合上文件夹,看向孙连城:
“明天上午九点,你要到北京报到,参加专项工作会议。”
没有人说话。
李达康盯着那份刚刚签过字的推荐表,忽然笑了下。
不是高兴,也不是讽刺,而是一种释然。
他转头对孙连城说:“听见了吗?不是我选你,是上面早就定了。”
孙连城摇头:“不是定了,是试用。这种时候,没人敢保证谁能走到最后。”
李达康看着他,很久没说话。
然后他说:“那你就好好干。别让这一步棋,白走了。”
孙连城点头。
沙瑞金这时站起来,走到窗边。
外面的直升机已经熄火,旋翼停止转动。
几名督导组成员正在和省委工作人员交接文件。
“会议结束。”他说,“后续安排另行通知。”
众人陆续起身离席。孙连城没有马上走。
他把手机翻过来,屏幕亮起,显示一条未读消息。
来自陈岩石:“他们问起游艇的事了。”
他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几秒,然后按下锁屏键。
李达康从旁边经过时停下脚步。
“你还藏着多少事?”他问。
孙连城抬头:“只做该做的事。”
李达康盯着他看了两秒,转身走了。
会议室只剩下两个人。沙瑞金站在原地没动。
孙连城起身,走到门口,手扶上门把手。
沙瑞金忽然开口:“赵立春昨天去了祠堂。”
孙连城的手顿了一下。
他没回头,也没说话,只是把门拉开一条缝。
外面的光洒进来,照在地板上。
喜欢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