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把手机放回桌面,指尖在屏幕边缘停了半秒,随即收拢五指。
办公室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斜射进来的午后阳光,在文件堆上划出一道明暗分界线。
他刚挂断和季昌明的电话,那句“怕上面没态度,下面乱表态”还在耳边回荡。
他站起身,走到档案柜前,输入密码,抽出一份建委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验收管理的通知》原件。
纸张崭新,盖章清晰,但流程栏里缺了两个会签签名,这是跳过常规程序的痕迹。
他翻到新增条款页,目光落在“双人复核”和“廉政承诺书”这两项上。
这不是例行调整,是有人在设防。
他坐回椅子,打开电脑调出近期项目清单。
七个项目被标红,全部经丁义珍手签字,其中三项资金拨付节奏异常紧凑,审批时间比平均周期缩短四成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几项工程都涉及土地权属变更或配套建设,恰好与九号地块存在间接关联。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未公开的联审纪要复印件。
纸页右下角有他亲笔写的“特事特办”,日期是两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正是九号地块批复后的第三天。
当时丁义珍拍着胸脯保证“手续齐全、风险可控”,他还夸过此人办事利落。
现在想来,那份利落,更像是急于闭环。
他合上纪要,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
孙连城最近的动作越来越耐人寻味。
那些被以“资料不全”为由暂缓推进的项目,无一例外避开了这批高风险环节。
起初他以为是推诿拖沓,现在看,倒像是有意绕雷。
秘书敲门进来,放下一杯热茶。
“李书记,省委办公厅刚来电,沙书记下周来京州,调研主题定为‘营商环境优化’。”
李达康点头,没说话。
等秘书退出,他才缓缓端起茶杯。
这个时间点,这个主题,不是巧合。
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关注正在下沉,不再是只看Gdp增速。
如果这时候爆出大案,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市委书记。
可若主动揭盖子,或许还能掌握节奏。
他放下茶杯,拿起座机,拨到区政府总机。
“请接孙区长。”
电话响了三声,转到了语音信箱。
他顿了一下,挂断。
手指悬在重拨键上方,终究没有再按下去。
他从笔记本撕下一页纸,写下三个词:稳局、止损、可控。
贴在日历空白处,正对着下周二的位置,沙瑞金抵达的日子。
傍晚六点十七分,一辆黑色轿车驶入市委家属院。
李达康回家后没换衣服,径直走进书房。
欧阳菁端来一碗汤,放在桌上,轻声说:“你这两天话特别少。”
“没事。”他答了一句,目光仍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进度表。
她看了眼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项目名称,转身离开时带上了门。
十分钟后,书桌上的座机响了。
是门卫打来的,说有人送来一个信封,署名“丁义珍”。
“东西呢?”
“在传达室登记了,要不要送上来?”
“放着。”他说完就挂了。
半小时后,他驱车返回市委大楼。
保险柜前站了两分钟,才输入密码。
信封完好无损地放进去,连拆都没拆。
他知道丁义珍想说什么,无非是“被人陷害”“愿当面陈情”,甚至可能暗示某些他知道的事。
但他更清楚,只要打开这封信,无论看不看内容,都会留下痕迹。
他锁好柜子,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私人日记本,提笔写道:
“发展不能牺牲底线,但也不能因小失大。再看三天。”
夜里九点四十二分,他拨通了季昌明的手机号。
对方很快接起,语气平静。
“老季,”他说,“现在查案子,最怕什么?”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然后传来声音:“怕上面没态度,下面乱表态。”
他又问:“要是上面还没表态呢?”
“那就等。”
“等多久?”
“等到有人先动。”
通话结束,他坐在黑暗中,没有开灯。
手机屏幕暗下去之前,他看到时间显示21:47。
第二天上午九点,他召集市委办几位核心人员开会,议题是“重点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优化”。
会上他只讲了三点:
一是所有跨部门联审事项必须全程留痕;
二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需单独建立备查档案;
三是今后凡有紧急审批需求,须提前报备决策依据。
没人提问,也没人质疑。
会议在二十三分钟内结束。
散会后,他单独留下秘书,低声交代:
“去查一下,孙连城过去一个月有没有和省纪委、检察院以外的省级单位接触过。”
“需要通知他本人吗?”
“不用。”
“那……要是查到呢?”
“再来告诉我。”
中午十二点零五分,他收到一条短信:
张大炮今日上午正常上班,精神状态一般,未请假。
他看完删掉,顺手将手机反扣在桌面上。
下午三点,建委监察组送来一份补充说明,解释为何《加强验收管理通知》能特批直发。
理由是“响应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
落款日期比实际发布时间早了半天,补签的。
他把材料放在一边,没批注,也没退回。
这种事后追认的做法,说明有人急着立规矩,又不敢明着来。
临近下班,门卫再次来电,说丁义珍派来的人又来了,这次带了个U盘,说是“重要资料备份”。
“你怎么处理的?”
“按您昨天的指示,登记后暂存,未交接。”
“好。下班前把登记表复印一份送到我办公室。”
挂了电话,他起身走到窗前。
夕阳照在对面办公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他眯起眼,看着那片晃动的亮斑,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刚上任时的一句话: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那时候觉得效率就是一切,现在才发现,有些慢,是为了不翻车。
他回到桌前,打开抽屉,拿出一张白纸,开始列人名。
第一个是丁义珍。
第二个是孙连城。
第三个是张大炮。
第四个是王前远。
第五个是宏远建设法人代表。
然后他在纸上画线,试图连接这些人之间的关系节点。
当他把“九号地块”和“出入境辅助审核”两个词写上去时,笔尖顿住了。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
信息科负责人发来消息:
“张大炮今早九点四十三分驾车离家,目的地未登记。
十点零二分,车辆驶入阳光小区地下车库,停留至今。”
后面还有一句:
“我们的人在附近电力巡检时,发现车库东侧通风口有轻微撬动痕迹,已拍照留存。”
喜欢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