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 11 月的午后,阳光斜斜淌进刑侦队会议室,给 “包子案” 的结案报告镀上一层暖边。秦奋把最后一页报告叠整齐,指尖在封面上敲了三下 —— 这是他标志性的收尾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周铁山故意杀人、陈明教唆犯罪,证据链完整到能钉死,检察院那边早上已经签收了。”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眼下的青黑:张卫国的胡茬冒了半寸,是熬了三个通宵的证明;韩鹏的袖口还沾着屠宰场的油污,昨天核对物证时蹭上的;李天的笔记本边缘卷得像朵蔫掉的花,密密麻麻记满了走访笔录。
“这阵子大家连轴转,最久的三天没沾过床,辛苦你们了。” 秦奋的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嘴角却悄悄勾了点弧度。
会议室里静了两秒,只有钢笔划过纸页的轻响。直到秦奋补充道:“明天全队晚到半小时,在家补个觉,不用赶早高峰挤公交。”
“秦队万岁!” 韩鹏第一个蹦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我要睡到大中午,把这三天的觉都补回来!”张卫国揉着僵硬的肩膀笑:“正好给我家那口子露一手,上周答应的红烧肉还没兑现呢。”李天摸着饿扁的肚子,小声接话:“我妈说给我炖鸡汤,终于能喝上热乎的了。”
疲惫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散了大半。林枫看着同事们舒展的眉头,也跟着笑了 —— 这案子从接报到结案,他们熬了七个通宵,此刻的轻松来得格外珍贵。
散会后,韩鹏拽着刘斌往食堂抢最后一份红烧肉,张卫国给家里打去报喜电话。林枫收拾好案卷,目光却落在会议室角落那排蒙着灰的旧档案柜上,想起刚入队时老陈说的:“刑侦队的底气,一半在破了的案子里,一半在没破的悬案里。”
抱着几分职业本能的好奇,他拎起公文包,往西侧老楼的档案室走去。
档案室的木门推开时,“吱呀” 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2000 年的深秋寒意已经钻进老楼,混合着旧纸张的霉味、樟脑丸的气味,扑面而来。文案管理员李梅正蹲在第三排书架前,把散乱的案卷按年份归位,她在警局待了快十年,藏青色制服洗得发白,头发用一根旧发圈挽着,见林枫进来,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小林?刚开完会就来翻旧账?”
“李姐,想看看以前的悬案,学学怎么抠细节。” 林枫走过去,帮她扶起一个歪倒的铁皮档案盒,盒身油漆剥落处,“1990 - 未破” 的字样隐约可见。
李梅的动作顿了顿,眼神暗了暗,从最顶层搬下一个更沉的盒子 —— 盒角被磨得圆润,标签上的字迹被岁月浸得模糊,只能辨认出 “雨夜连环杀人案” 七个字。她搬来两把掉漆木椅,坐在林枫对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盒盖:“这案子你得看,但别太钻牛角尖。1990 年那阵,北郊的天都是阴的。”
林枫掀开盒盖,第一页就是张泛黄的现场照片:雨夜里的窄巷,积水倒映着商铺的灯,一个穿红裙的女人蜷缩在墙根,裙摆被雨水泡得发胀,像一朵烂在泥里的花。
“案子从 1990 年入梅开始,八个月死了四个女人。” 李梅的声音压得很低,“受害者全是 26 到 32 岁,长得清秀,有个死规矩 —— 雨天晚上、独自一人走小巷、穿红色连衣裙。”
林枫划过勘查记录,字迹工整却仓促:“第一个是纱厂女工,加班后走小巷,被人从背后抹了脖子,切口平整得像尺子量过;第二个是百货售货员,收摊遇雨,死在公交站台后巷;后两个也一样,没搏斗痕迹,没指纹,没目击者。”
“当年没查到一点线索?” 林枫皱眉,看到 “排查两千人无果” 的字样。
“局里几乎全员扑上去了。” 李梅叹了口气,眼里带着后怕,“那阵子北郊的女人晚上不敢出门,服装店红裙全下架,我妈把我唯一的红裙子藏进箱底。有次下大雨,我爸接我下班,手里攥着根钢管,说‘宁可被当疯子,也不能让你出事’。”
“后来怎么停了?” 林枫翻到最后一页,记录停在 1990 年 12 月。
“没人知道。” 李梅摇摇头,“最后一个死者遇害后,连下五场暴雨,凶手没再出现。老队长退休前还说,‘那不是停手,是在等机会’。”
林枫把照片按原样放回去,默默记下关键信息:1990 年,北郊,雨夜,红裙独行女性,颈部致命伤,凶手反侦察能力极强。走出档案室时,夕阳沉到了屋檐后,他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1990 雨夜红裙案”,笔尖划过纸页,留下一道深痕。
喜欢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