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宇宙重启后8000年.03.17-重启后年.12.01
地点:维度枢纽主控层规划室,永安星地表建设区,永安星同步轨道,“守护者号”防御旗舰改造坞
维度枢纽规划室的全息星图上,一颗蓝绿相间的行星正缓缓自转,大气环流形成的白色云带如同轻柔的纱幔,包裹着地表的山川与海洋。重启后8000年的春分,季勃达的指尖落在行星的北半球,那里有一片广袤的平原,背靠连绵的山脉,面朝澄澈的海洋,是星核筛选出的最优宜居区域。
“就这里。”他的声音笃定,打破了规划室的寂静。
罗辑站在他身侧,目光扫过星图上标注的参数:“重力加速度0.98G,大气成分与旧地球相似度92%,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标,地质结构稳定,确实是绝佳的选择。”
“名字想好了吗?”季勃达转头看向他,眼底带着一丝罕见的柔和。
“永安。”罗辑脱口而出,像是早已深思熟虑,“永享安宁,终结逃亡。这是我们所有人,从2007年逃离地球开始,就藏在心底的愿望。”
“永安星。”季勃达轻声重复,这三个字如同烙印,刻进文明的基因里。他抬手,在全息星图上为这颗行星标注名称,光芒闪烁间,“新家园计划”正式启动的指令,通过维度枢纽的通讯网络,传遍了整个社群。
首批登陆舰队从维度枢纽出发时,季勃达站在“守护者号”的舰桥,看着数十艘运输舰组成的编队,如同迁徙的星群,朝着永安星的方向驶去。舰桥的观测窗外,新宇宙的星空澄澈而静谧,没有了噬兽的能量波动,没有了重启的能量风暴,只有恒星的光芒温柔地洒在舰体上,带着久违的暖意。
“紧张?”罗辑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饮,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折射着星光。
季勃达接过,指尖传来的温度驱散了些许寒意:“不是紧张,是怕。”他坦诚道,“怕我们习惯了逃亡,忘了怎么建设;怕安稳的环境,磨掉了文明的警惕;更怕辜负了那些没能走到这里的人。”
罗辑沉默片刻,望着窗外的舰队:“我们从旧地球带出的,不只是2000人的生命,还有文明的韧性。逃亡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存在,现在,是时候让这份存在落地生根了。”
舰队抵达永安星轨道时,季勃达率先乘坐登陆舱着陆。舱门打开的瞬间,清新的空气涌入鼻腔,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植物的清香——那是科研组提前投放的宇宙适配型植被,已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脚下的土壤松软湿润,踩上去能感受到细微的颗粒感,远处的山脉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的光泽,海面波光粼粼,几只被生态改造吸引来的原生飞鸟,正舒展翅膀掠过天际。
这是季勃达第一次在新宇宙的行星地表,感受到如此真切的生机。没有金属船舱的冰冷,没有宇宙真空的死寂,只有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和海浪拍打岸边的哗哗声。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文明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重新跳动。
“建设方案分三期执行。”科研组组长快步走来,手里的平板上显示着详细的规划图,“一期搭建临时定居点与能源核心,二期构建城市主体框架与地下防御体系,三期完善生态闭环与民生设施,预计总耗时两千年。”
“地下防御体系要优先,”季勃达睁开眼,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即使宇宙威胁解除,黑暗森林法则依然存在,我们不能放弃警惕。”他指向远处的山脉,“山脉下方的岩层坚固,适合修建深层防御工事,与地表城市形成联动,同时预留维度枢纽的能量接驳口。”
“明白。”
首批定居点的搭建,充满了挑战。虽然永安星的环境已基本适配,但新宇宙的地质活动仍有不稳定之处,时有小型地震发生;夜间的温度骤降,远超预期,需要紧急调整保温材料的参数;部分宇宙作物的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初期的食物供应出现短缺。
季勃达几乎扎根在建设现场,白天协调各小组的工作,解决技术难题,晚上则回到临时营帐,与罗辑、星核对接枢纽的能量供应。他的维度融合体躯体,能承受极端环境的考验,但精神的疲惫却如影随形。有无数个深夜,他会独自走到定居点外的山坡上,望着头顶的星空,想起旧地球的夜空——那里有污染的雾霾,有城市的光污染,却承载着人类文明数万年的记忆。
“在想地球?”罗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披着一件保暖外套,递给季勃达。
“嗯。”季勃达接过外套披上,“不知道那里的尘埃,是否还残留着人类的痕迹。”
“痕迹会消失,但文明的意志不会。”罗辑在他身边坐下,望着永安星的月亮——那是一颗小巧的卫星,散发着柔和的银光,“我们在这里建立的家园,就是地球文明的延续,是那些牺牲者的归宿。”
季勃达沉默点头,他知道罗辑说得对。但内心深处的“苟命”本能,仍在不断提醒他:不能松懈,不能安逸。这种本能,曾让他在旧宇宙的绝境中带领社群活下来,如今,也将成为文明在新家园立足的基石。
重启后8500年,一期建设完成。临时定居点已扩展为初具规模的小镇,能源核心稳定运行,地下防御工事的第一层也已竣工。社群成员们陆续从维度枢纽迁移而来,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深耕维度科技,工匠们则忙着打造适配行星环境的工具。曾经的逃亡者,终于有了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重启后8800年的一个清晨,永安星的同步轨道监测站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不明小行星群,预计72小时后撞击行星,最大直径约5公里。”
定居点瞬间陷入恐慌。虽然社群成员都经历过宇宙的风浪,但在刚刚安定的家园面临威胁时,本能的恐惧还是难以抑制。有人提议启动维度屏障,将小行星群挡在外侧;有人建议用维度战舰的武器摧毁小行星;还有人担心此举会暴露永安星的位置,引发未知文明的注意。
“启动‘星盾’防御系统,同时派遣机甲小队辅助拦截。”季勃达的指令迅速下达,没有丝毫犹豫。“星盾”是建设期间同步部署的轨道防御网络,由数十个防御锚点组成,可释放能量护盾,抵御外部冲击。
72小时的倒计时,如同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季勃达坐镇同步轨道的指挥舰,实时监控小行星群的轨迹。罗辑则留在地表,组织居民疏散到地下防御工事,安抚大家的情绪。
“小行星群中检测到异常能量信号,疑似被人工改造过。”星核的声音突然响起。
季勃达心头一紧:“放大信号,解析来源。”
全息光幕上,小行星群的图像被放大,其中几颗小行星的表面,有明显的金属结构痕迹,能量信号正是从这些结构中发出的。“不是自然天体,是废弃的星际探测器残骸,被宇宙引力捕获,形成了小行星群。”星核的解析结果传来。
虚惊一场。但季勃达并未放松,他下令机甲小队摧毁那些带有金属结构的残骸,其余小行星则由“星盾”系统拦截。当最后一颗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化作流星划过夜空时,定居点传来了欢呼声,季勃达却站在指挥舰的观测窗前,眉头紧锁。
这些废弃的探测器,证明新宇宙中曾存在过其他文明,或许现在依然存在。黑暗森林的阴影,从未真正远离。
“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防御力量。”季勃达对罗辑说,此时小行星撞击的危机刚刚解除,两人站在地表的防御塔上,望着平静的海面,“维度战舰和轨道防御还不够,我们需要一艘能覆盖整个行星的防御旗舰。”
“你想改造‘苟命号’?”罗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嗯。”季勃达点头,“‘苟命号’是我们从地球带出的核心载体,见证了整个逃亡历程,它的船体结构经过多次升级,适配性最强。将它改造为防御旗舰,停泊在同步轨道,作为永安星的最后一道防线。”
重启后9000年,“苟命号”进入改造坞。工程师们拆解了它的逃亡模块,加装了从维度枢纽获取的防御技术——全方位能量护盾发生器、维度能量主炮、星际预警雷达阵列,同时保留了核心的维度跳跃功能,以备不时之需。改造工作持续了整整五百年,当“苟命号”以全新的姿态驶出改造坞,停泊在永安星同步轨道时,它的舰体上,被镌刻上了四个大字:“守护者号”。
“从‘苟命’到‘守护’,这艘飞船的使命,和我们一样,完成了进化。”罗辑站在季勃达身边,看着舷窗外的防御旗舰,眼中满是感慨。
季勃达望着“守护者号”,仿佛看到了2007年那个深夜,在旧地球的废弃工厂里,一群人用简陋的设备,一点点搭建起飞船雏形的场景。那时的“苟命号”,是求生的筏子;如今的“守护者号”,是家园的盾牌。
二期建设期间,地表城市的主体框架逐渐成型。建筑风格融合了旧地球的传统元素与新宇宙的维度科技,高楼大厦的外墙采用了可调节透光率的维度材料,既能抵御极端天气,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城市的道路下方,铺设着能量传输管道,为整个城市提供动力;地下防御体系已深入岩层千米,设有能源储备库、应急避难所、武器发射井,与同步轨道的“守护者号”形成立体防御网络。
社群中的普通人,也在为家园的建设贡献着力量。曾经的机械师,如今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曾经的农民,如今培育着适配永安星环境的农作物;甚至那些在新宇宙出生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建设队伍,他们从未经历过逃亡的苦难,却从维度记忆传承中,接过了守护文明的责任。
有一次,季勃达在城市建设现场,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跟着工程师学习调试能量管道。少年的眼神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当他遇到难题时,会毫不犹豫地请教,脸上没有丝毫怯懦。
“这就是我们建设家园的意义。”罗辑走到他身边,轻声说,“让他们不用再活在恐惧中,不用再颠沛流离。”
季勃达点头,心中的某个角落,悄然软化。他忽然明白,“苟命”的终极意义,不是永远蜷缩在安全的壳里,而是为了让文明的火种,能在宇宙中自由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重启后9500年,三期建设启动,生态闭环的完善成为重点。科研组培育出了更多适配永安星的动植物,将它们投放到森林、海洋、草原中,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链;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街道两旁种满了从旧地球基因库中复苏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草木清香;民生设施逐渐完善,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相继建成,曾经只有金属与冰冷仪器的生活,变得充满了烟火气。
季勃达偶尔会在闲暇时,走到城市的广场上,看着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老人们在长椅上聊天,年轻人们讨论着维度科技的新进展。他会想起当年在旧地球的出租车上,听着收音机里的市井新闻,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那时的平凡生活,如今在新宇宙的行星上,终于得以重现。
但他从未忘记警惕。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亲自驾驶机甲,巡视永安星的轨道与周边星域,检查防御系统的运行状态。星核构建的宇宙监测网络,也在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捕捉着任何异常的能量信号。在一次巡视中,监测网络检测到一艘小型外星探测器,正从距离永安星100光年的区域掠过,没有任何攻击意图,只是在进行宇宙观测。
“是否启动伪装机制?”星核询问。
“启动。”季勃达下令,“同时加强监测,记录其航行轨迹与信号特征。”
探测器没有发现永安星的存在,很快便消失在宇宙深处。这次事件,再次提醒季勃达,新宇宙并非一片净土,未知的文明无处不在,黑暗森林的威胁,始终潜伏在星空的阴影中。
重启后年,“新家园计划”正式竣工。永安星的地表,一座融合了地球风格与维度科技的城市拔地而起,高楼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森林与城市和谐共生,海洋与天空相映成趣。地下防御体系与同步轨道的“守护者号”旗舰联动,形成了无懈可击的防御网络;生态闭环稳定运行,食物、水源、能源实现完全自给;社群成员安居乐业,文明的秩序井然有序。
改造后的“苟命号”——如今的“守护者号”防御旗舰,静静地停泊在同步轨道上,舰体上的光芒如同星辰,守护着这颗承载着人类希望的行星。维度枢纽与永安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能量通道,确保家园能随时获得枢纽的支援。
竣工庆典当天,季勃达站在城市核心的维度塔顶端。这座高塔是城市的地标,也是维度能量的传输核心,塔顶的观测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与周边的风景。罗辑站在他身边,社群的成员们聚集在塔下的广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彩带与气球在天空中飘扬。
季勃达拿起扩音设备,声音通过维度信号,传遍了永安星的每一个角落:“从2007年逃离地球,到跨越宇宙轮回,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牺牲。我们曾在小行星带蛰伏,在高维能量区挣扎,在重启风暴中坚守,在噬兽战场上浴血奋战。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因为我们从未放弃对生存的渴望,从未忘记文明的传承。”
他的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人群,扫过远处的森林与海洋,扫过头顶的星空:“这里,不是避难所,是我们的家园,是人类文明在新宇宙的新起点。我们以‘苟命’为生,以守护为责,从今往后,永安星将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对抗宇宙黑暗的灯塔。”
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人们挥舞着手臂,眼中满是激动与自豪。罗辑笑着拍了拍季勃达的肩膀,眼中的释然与希冀,如同永安星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季勃达放下扩音设备,望着头顶的星空。那里有无数的恒星,无数的星系,无数的未知。黑暗森林的威胁依然存在,宇宙的挑战仍在前方,但他不再感到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身后有整个文明的支撑,脚下有坚实的家园。
风从维度塔顶端吹过,带着永安星的草木清香。季勃达闭上眼睛,感受着文明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仓皇逃亡的苟命者,到守护家园的文明领袖,他走过了两万年的岁月,跨越了两次宇宙轮回。如今,他终于可以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告慰旧地球的英灵:人类文明,已在新宇宙,扎根生长。
喜欢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