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不是温度的冷,是维度坍缩带来的本质寒意,顺着意识层面渗透进来,让每一寸维度融合体的结构都泛起细微的战栗。我站在监测室的观测窗前,掌心贴着冰冷的合金舱壁,目光穿透层层能量护盾,死死盯着宇宙中心——那颗已然凝聚成型的奇点,像一枚镶嵌在黑暗画布上的绝对虚无,正以不可抗拒的引力,拉扯着宇宙中仅剩的物质残骸。
宇宙重启前10年,坐标:宇宙中心高维能量区,重启避难所核心监测室。
“奇点引力场强度突破300万高斯,较十年前提升150%,周边空间曲率达到临界值,避难所维度锚定装置负荷率升至93%。”AI“零”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是引力场干扰下的必然损耗,“引力抵御系统当前能效87%,需强化结构支撑,否则无法应对后续物质汇聚的冲击。”
我缓缓转身,走向主控制台,指尖划过虚拟界面上跳动的数据流,每一组数字都像悬在头顶的利剑。罗辑坐在副位上,正低头审阅引力系统的加固方案,他的身形比十年前更加单薄,周身的维度粒子波动也略显紊乱,长期的高负荷值守让这位昔日的执剑人耗尽了太多精力。
“方案可行性如何?”我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刻意维持的冷静,打破监测室的死寂。
罗辑抬起头,眼底布满细密的红血丝,指尖在方案上轻点:“科研组提出的‘多维晶格加固法’可行,能通过构建三维交叉的能量晶格,增强锚定装置与高维能量区的绑定强度,抵御引力冲击的能效可提升至95%以上,但需要耗时一年完成改造,期间锚定装置负荷会临时突破96%,存在一定风险。”
“风险可控吗?”我追问,目光落在方案中的风险评估模块。
“可控,但需要全员配合,”罗辑颔首,“改造期间,需关闭三层外层护盾中的一层,将能量全部集中到锚定装置和剩余护盾,同时轮值成员需24小时值守,实时调整参数应对突发引力波动。”
“那就执行,”我果断拍板,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击,下达指令,“通知科研组、工程组、轮值组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一小时后启动加固工程,优先保障锚定装置核心部件的能量供应。”
“收到。”AI“零”同步响应,将指令传递至各部门。
监测室的门被推开,轮值组长陈默快步走进来,脸色凝重:“季队,外层监测到零星的物质残骸流,正以0.3倍光速向奇点汇聚,部分残骸体积较大,可能会撞击到避难所护盾。”
我立刻调出外层监测画面,虚拟界面上,无数暗灰色的物质碎片像被狂风裹挟的沙尘,在扭曲的空间中划出诡异的轨迹,其中几块直径超过百米的星体残骸,正朝着避难所的方向快速逼近。
“计算轨迹,调整中层护盾能量分布,重点防御残骸撞击区域,”我沉声下令,“通知机甲护卫队做好应急准备,若残骸突破外层护盾,立即启动精准爆破,避免对中层护盾造成损伤。”
“明白!”陈默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声在走廊里渐行渐远,带着急促的紧迫感。
罗辑看着监测画面,轻声感慨:“宇宙的终末,连尘埃都无法幸免。这些物质残骸,曾经都是孕育过恒星、甚至文明的星体,如今却只能沦为奇点的养料。”
我沉默着,心底泛起一阵沉重。是啊,宇宙轮回的铁律面前,没有任何文明、任何物质能逃过毁灭的命运。那些曾经在宇宙中闪耀的文明,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普通人,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外星族群,最终都化作了这些冰冷的残骸,被奇点无情吞噬。
我们能做的,唯有拼尽全力守住这一方小小的避难所,守住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
加固工程启动后,避难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工程组的成员穿着厚重的维度防护服,在锚定装置所在的核心区域日夜施工,焊接能量晶格的电弧在密闭空间里闪烁着刺眼的蓝光,高维能量的嗡鸣声响彻整个区域。
科研组的成员则守在监测室旁的临时实验室,实时分析加固过程中的数据,不断优化晶格结构的能量传导效率。轮值成员分成三班,24小时不间断监测引力场变化和护盾状态,每一次微小的波动都能让所有人瞬间绷紧神经。
我和罗辑几乎吃住都在监测室,轮流值守,确保任何突发状况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应对。
加固进行到第三个月时,意外发生了。一块直径约两百米的星体残骸突破了外层护盾的防御,朝着中层护盾直冲而来。
“警报!中层护盾遭遇高速残骸撞击,能量波动幅度达5%!”AI“零”的警报音尖锐刺耳。
“机甲护卫队,立刻执行爆破!”我猛地站起身,盯着监测画面中快速逼近的残骸,“调整中层护盾能量,集中于撞击点,提升防御强度!”
“机甲已就位,准备爆破!”通讯频道里传来机甲队长的声音,带着沉稳的决绝。
虚拟界面上,三台小型防御机甲迅速升空,在残骸前方形成三角阵型,肩部的能量炮瞬间充能,发出刺眼的白光。三道能量束精准命中残骸核心,剧烈的爆炸在扭曲的空间中绽放出一团短暂的火光,残骸被瞬间撕裂成无数细小的碎片,擦着中层护盾边缘掠过,没有造成进一步损伤。
警报解除,监测室里的众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布满了冷汗。
“护盾能量恢复稳定,撞击区域无结构损伤。”AI“零”的播报音让紧绷的气氛稍稍缓和。
我靠在椅背上,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刚才那一瞬间,我甚至以为中层护盾会被击穿,一旦护盾破损,高维能量风暴和引力场的冲击会瞬间摧毁避难所,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罗辑递给我一杯营养剂,语气平静:“稳住,我们已经走过了990亿年,不能在最后关头掉链子。”
我接过营养剂,一饮而尽,冰冷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放心,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加固工程在磕磕绊绊中推进,期间又遭遇了数次引力场爆发、能量风暴突袭,但都被我们一一化解。轮值成员的疲惫肉眼可见,不少人出现了维度融合体的稳定性下降,医疗组不得不加大适配药剂的供应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工程结束。
有一次,我在巡查锚定装置加固现场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工程组成员靠在墙角,一边大口喘着气,一边往嘴里塞营养膏,眼底满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他看到我过来,立刻挣扎着想要站起来。
“不用起来,歇会儿吧。”我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柔和了几分。
他摇摇头,咬着牙说:“季队,没事,我还能坚持。加固工程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危,我不能拖后腿。”
看着他年轻却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涩。这些年轻的成员,大多是在宇宙中出生长大的,他们从未见过地球,从未感受过蓝天白云,甚至从未见过真正的恒星光芒。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黑暗的宇宙、狂暴的风暴和无尽的逃亡,但他们依然在为了文明的延续拼尽全力。
“注意劳逸结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身体垮了,才是真的拖后腿。医疗组那边有休息舱,去躺半小时,我替你盯着。”
他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转身朝着休息舱的方向走去。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底的信念愈发坚定。为了这些孩子,为了所有坚守的成员,为了人类文明的未来,我们必须撑下去。
加固工程耗时整整一年,当最后一块能量晶格焊接完成,锚定装置的负荷率成功回落至88%,引力抵御系统的能效提升至96%时,监测室里响起了久违的欢呼声。所有人都疲惫地笑着,互相击掌,眼中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光芒。
我看着优化后的锚定装置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又为文明的延续多争取了一份保障。
罗辑走到我身边,看着窗外愈发庞大的奇点,轻声说:“还有九年,我们离宇宙重生,又近了一步。”
我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片黑暗。奇点的引力场越来越强,宇宙中的物质残骸越来越少,曾经广袤无垠的宇宙,如今只剩下这片死寂的黑暗和那颗吞噬一切的奇点。
但我知道,黑暗的尽头,必然是新生。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监测阶段。每季度对锚定装置和护盾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每月调整一次引力抵御系统的参数,每天监测奇点的引力场变化和能量波动。
虽然平静,但末日的压迫感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空间扭曲的幅度越来越大,甚至能在观测窗上看到光线折射出的多重幻影;高维能量风暴的强度虽然没有明显提升,但频率却越来越高,几乎每天都会有小规模的风暴撞击避难所的护盾。
偶尔,监测设备会捕捉到一些微弱的能量信号,那是其他文明残留的最后痕迹,但这些信号往往只出现几秒钟就会消失,被奇点的引力彻底吞噬。我们不知道这些文明是否也曾努力过、挣扎过,是否也曾像我们一样试图跨越宇宙轮回,但最终,他们还是没能逃过毁灭的命运。
这些信号的出现,让避难所里的气氛更加沉重,也让所有人更加坚定了“苟命”的信念。
我常常会在深夜独自一人来到观测平台,看着窗外的奇点,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从2025年那个猝死的滴滴司机,到2007年魂穿末日的逃亡者,再到如今肩负文明延续使命的领袖,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失去了太多,也坚守了太多。
曾经的市井烟火,曾经的平凡生活,如今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的苟命,换来的是2000名幸存者的希望,换来的是人类文明的延续。
“还有九年,”我轻声呢喃,指尖划过观测窗上的霜花,“九年之后,我们将见证一个全新的宇宙,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
回到监测室,罗辑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我轻轻为他盖上一件维度披风,然后坐在主控制台前,调出宇宙重启倒计时:9年11个月29天。
时间在悄然流逝,末日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平静。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将坚守到底,带着人类文明的火种,迎接新宇宙的黎明。
喜欢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