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雍城返回咸阳后,燕丹的心始终悬着,赵姬那突如其来的决定如同一个巨大的疑团,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他几次想旁敲侧击地向嬴政进言,加强对雍城行宫的监控,却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生怕打草惊蛇,反而弄巧成拙。
正当他心烦意乱,试图梳理出头绪时,一个完全在他意料之外的人,出现在了安秦君府的门口。
门房前来通报时,语气都带着几分不确定:“启禀君上,府外有一老者求见,自称……自称是燕国使者,还说……是君上您的故人。”
“燕国使者?故人?”燕丹眉头一皱,他在燕国还有什么故人?自他削发断亲、被燕国檄文痛斥之后,两国虽未彻底撕破脸,但也早已形同陌路。
他沉吟片刻,道:“请他到前厅奉茶,我即刻便到。”
当燕丹整理好衣冠,步入前厅时,看到那位端坐在客席上、须发皆白却腰背挺直的老者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惊讶、怀念、愧疚、疏离……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那老者见到他,缓缓站起身,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万千的笑容,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依旧清晰:“丹儿……不,老臣失礼,该称安秦君了。多年不见,安秦君……别来无恙?”
“老师……”燕丹几乎是脱口而出,随即又意识到不妥,连忙改口,躬身行礼,“燕使远道而来,丹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眼前之人,正是他或者说真正的燕太子姬丹少年时在赵国为质时的授业恩师,燕国老臣——鞠武!
当年在赵国,正是这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的老师,教导他诗书礼乐,传授他治国之道,在他孤寂的质子生涯中,给予了亦师亦父的关怀。
后来吕不韦运作他入秦,燕王喜派来询问情况的使者,也正是鞠武。
那一次匆匆见面后,他便随嬴政来到了秦国,从此再未回过燕国,也再未见过这位老师。
细细算来,竟已快十年光阴了!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昔日那个需要老师庇护的少年质子,如今已是秦国权倾朝野的彻侯;而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的中年名士,如今也已垂垂老矣。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早已隔了一道名为“国家”和“抉择”的深深鸿沟。
燕丹连忙请鞠武重新落座,吩咐侍女换上最好的茶点,亲自为他斟茶。
他看着老师苍老的容颜和那双依旧睿智却难掩疲惫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后只化作一句带着涩然的问候:“老师……一路辛苦。这些年,您身体可还安好?”
鞠武接过茶盏,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目光复杂地打量着燕丹,叹息道:“劳安秦君挂念,老朽这把骨头,还算硬朗。只是时光飞逝,一晃近十年……安秦君如今风采更胜往昔,位极人臣,名动天下,真是……令人欣慰。”这话说得客气,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疏离和感慨。
燕丹闻言,心中更不是滋味。
他知道,自己当年选择彻底背弃燕国、效忠秦国,尤其是在嬴异人临终前上演那出“削发定秦”,事后又削了燕国使者的鼻子,这些举动在燕人眼中,无异于叛国逆贼。
鞠武身为燕国老臣,心中对他,恐怕早已没了当年的师徒情分,只剩下了国仇与失望。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决定开门见山。
继续叙旧只会让气氛更加尴尬,不如直截了当:“老师此行,肩负使命,不知……所为何事?如今丹身为秦臣,有些事,恐不便与燕国过多牵扯,还望老师明言。”
他这话说得直白,也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叙旧可以,但涉及邦交,公私分明。
鞠武似乎早已料到他会如此反应,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是那抹疲惫更深了些。
他放下茶盏,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安秦君快人快语,老朽也就不绕弯子了。此次奉王命前来,实乃……有事相求于秦国。”
“哦?”燕丹挑眉,静待下文。
燕国向秦国求助?
这倒是新鲜。
自从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对秦国普遍采取合纵抗秦的策略,虽各怀鬼胎,但明面上很少会直接向这个虎狼之国求援。
鞠武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忧愤之色:“此事,关乎赵国欺人太甚!”
他详细道来:近年来,赵国虽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但仗着名将李牧镇守北境,对毗邻的燕国依旧屡屡挑衅。或在边境制造摩擦,或纵容骑兵越境劫掠。燕国势弱,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连年向赵国进献大量金银珠宝、丝绸美玉,以求平安。
“然而,赵人贪得无厌!”鞠武语气激动起来,“我燕国送去的礼物,他们照单全收,可转头便又在边境生事!今年开春以来,更是变本加厉,屡次扣留我燕国商队,杀伤边民!我王忍无可忍,却又无力独自对抗赵国强兵……”
说到这里,鞠武的目光直视燕丹,带着一丝恳求,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故而,特派老臣前来,望能说动秦国,念在……念在往日情分(他这话说得极其勉强),或出于遏制赵国之势的考量,能够……能够对燕国施以援手,哪怕只是在边境陈兵,对赵国形成威慑,使我燕国能有喘息之机啊!”
燕丹静静地听着,心中已然明了。
说白了,就是燕国被赵国欺负惨了,打又打不过,贿赂也没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硬着头皮来求最大的敌人秦国帮忙。
而派鞠武前来,显然是燕王喜打的一张“感情牌”,指望自己这个“逆徒”还能顾念一点旧情,尤其是师徒之情,帮忙在秦国朝堂上说说好话。
这局面,着实讽刺又尴尬。
燕丹沉吟不语。
于公,秦国是否有必要为了燕国去直接挑衅赵国?
这需要权衡利弊,绝非他一个彻侯能独自决定。
于私……面对这位曾有授业之恩、如今却代表敌国前来求助的老师,他该如何自处?
厅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茶香袅袅,弥漫在两人之间,却驱不散那凝滞的气氛。
十年光阴,家国恩怨,在这一刻,汇聚成了一道难解的题,摆在了燕丹面前。
喜欢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