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戎州县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林家的“济世堂”在这条街上已经矗立了近百年,深色的木质门楣上镌刻着古朴的药铺招牌,在晨曦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林老爷子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打开了药铺的大门。他今年七十有三,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依然矍铄。作为济世堂的第三代传人,他在这间药铺里已经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
“爷爷,您怎么又自己搬药材了!”林晓雅匆匆从里间走出来,看见爷爷正费力地搬动一袋黄芪,急忙上前帮忙。
“不碍事,活动活动筋骨。”林老爷子笑呵呵地说,但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黄芪要赶紧晒一晒,最近天气潮,放着该发霉了。”
林晓雅担忧地看着爷爷略显苍白的脸色:“您最近气色不太好,要不要让朱北给您看看?”
“小北现在是大忙人,别总麻烦他。”林老爷子摆摆手,继续整理着药柜,“我这就是老毛病,不打紧。”
然而,就在他伸手去够高处的一个药罐时,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这咳嗽来得又急又猛,林老爷子整个人都弯下了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爷爷!”林晓雅惊慌地扶住他,“您怎么了?”
林老爷子想要回答,却发现自己已经喘不上气来。熟悉的窒息感再次袭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烈。他徒劳地张着嘴,像一条搁浅的鱼,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第一节:紧急呼救
林晓雅第一时间拨通了朱北的电话,声音因为恐惧而颤抖:“朱北,你在诊所吗?爷爷突然不舒服,我们已经叫了救护车,但是...”
电话那头的朱北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我马上过去!你先让爷爷平躺,保持通风!”
挂断电话后,林晓雅按照朱北的指示,小心翼翼地扶着爷爷在诊疗床上躺下,打开所有的窗户。然而林爷爷的状况还在持续恶化,他的嘴唇开始发紫,意识也逐渐模糊。
“坚持住,爷爷,救护车马上就来了...”林晓雅握着爷爷冰冷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与此同时,朱北已经冲出诊所,甚至来不及跟装修工人交代一声。他的脑海中飞速回想着林爷爷的病史——多年的慢性哮喘,伴有轻度肺气肿。这种急性发作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车子在清晨的街道上疾驰,朱北的眉头紧锁。他运转体内真气,试图让自己保持冷静。这是他从九星山归来后第一次面对如此紧急的状况,而且患者是他最亲近的人之一。
第二节:诊断与决断
当朱北赶到济世堂时,救护车还未到达。药铺里已经围了不少邻居,大家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但都无济于事。
“让一让!”朱北分开人群,快步走到诊疗床前。
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沉了下去。林爷爷的状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不仅呼吸困难,还出现了轻微的抽搐,这是严重缺氧的表现。
朱北立即运转望气术,仔细观察林爷爷体内的气息流动。在他的视野中,林爷爷的肺部被一团灰黑色的病气笼罩,主要经络多处堵塞,特别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气息几乎完全停滞。
“是哮喘急性发作引发的呼吸衰竭,”朱北快速判断,“必须立即疏通经络,否则等到救护车来就来不及了。”
他转头对林晓雅喊道:“银针!我车上的急救包!”
林晓雅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飞奔出门。她的心在胸腔里狂跳,既担心爷爷的安危,又对朱北将要采取的治疗感到不安。
第三节:医者的担当
就在林晓雅取急救包的时候,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几名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冲进药铺,准备立即将林爷爷送往医院。
“等一下!”朱北拦住他们,“患者现在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
为首的年轻医生皱眉看着朱北:“请你让开,不要妨碍我们救治病人!”
“他是朱北!”取回急救包的林晓雅急忙解释,“就是那个在荒野求生的节目中...”
年轻医生愣了一下,显然认出了朱北,但随即摇头:“我不管你是谁,患者现在需要立即送医院!急性哮喘发作不是开玩笑的!”
“就是因为情况危急才不能移动!”朱北已经打开急救包,取出银针,“患者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等到医院就来不及了!”
“你这是在拿患者的生命冒险!”年轻医生厉声道,“如果你执意阻拦,我们要报警了!”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林妈妈看着痛苦的公公,又看看朱北,左右为难。围观的邻居们也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朱北试试,也有人认为应该相信专业医生。
“妈,相信朱北!”林晓雅突然开口,语气异常坚定,“让他试试!”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并不容易。一边是专业的医疗团队,一边是青梅竹马但医术成谜的朱北。但在那一刻,她选择了相信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有了女儿的支持,林妈妈终于下定决心:“小北,拜托你了!”
第四节:真气疗法的精妙
朱北不再犹豫,示意众人让开空间。他凝神静气,整个人的气质瞬间发生了变化。原本焦急的神情变得沉静,眼神专注而深邃。
他首先取出一根三寸长的银针,在酒精灯上消毒后,精准地刺入林爷爷的膻中穴。这一针下去,林爷爷的呼吸稍稍平稳了一些。
紧接着,他又在肺俞、定喘、天突等穴位下针。每一针都蕴含着精纯的真气,通过银针导入林爷爷体内。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仿佛在完成一场精妙的艺术表演。
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针灸手法——银针在刺入穴位后,竟然在微微震动,针尾处隐约有淡淡的白气缭绕。
“这...这是什么针灸手法?”年轻医生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已经少了几分质疑,多了几分好奇。
朱北没有回答,他现在必须全神贯注。通过银针,他能感受到林爷爷体内紊乱的气息正在逐渐平复,堵塞的经络被真气一一疏通。但同时,他也发现林爷爷的病情比表面看起来更加复杂——除了哮喘急性发作,还有长期用药导致的肾脏损伤。
“需要同时调理肺肾,”朱北心中暗忖,“肺主气,肾主纳气,必须双管齐下。”
于是他又在足三里、太溪等穴位下针,通过真气温养林爷爷的肾经。这个过程需要极其精细的控制,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虚弱的身体造成负担。
第五节:现代医学的震撼
十分钟后,朱北缓缓收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林爷爷的呼吸已经完全平稳,脸色也恢复了正常,甚至睁开了眼睛。
“我...我这是怎么了?”林爷爷虚弱地问,声音虽然还很轻,但已经能够完整地说出话来。
“爷爷!”林晓雅扑到床前,喜极而泣,“您吓死我们了!”
医护人员连忙上前检查,发现林爷爷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已经恢复正常。年轻医生拿出听诊器,仔细检查了林爷爷的肺部,发现之前的哮鸣音已经基本消失。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看向朱北的眼神充满了震撼,“没有使用任何药物,仅凭针灸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急性哮喘发作...”
另一个护士正在测量林爷爷的血氧饱和度,仪器显示数值已经从刚才的危险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
“血氧95%,心率82,呼吸频率16...”她报出数据的声音都有些发抖,“这简直是奇迹!”
朱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解释道:“中医认为,哮喘发作是肺气壅塞、肾不纳气所致。通过针灸疏通相关经络,调节气机,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
这番专业的解释让医护人员面面相觑。他们虽然每天都在接触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但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六节:医理探究
在确认林爷爷已经脱离危险后,救护车离开了。但那个年轻医生却留了下来,他显然对朱北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医生,我能请教几个问题吗?”他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求教意味。
朱北点点头:“请说。”
“我刚才观察到,您在针灸时,针尾似乎有...有白色的气雾,这是怎么回事?”
朱北微微一笑:“这是得气的表现。当针刺入正确的穴位,并且手法得当时,医者会感觉到针下沉紧,患者也会感觉到酸麻胀痛,这就是得气。有些敏感的人能够看到针尾有轻微的气雾,这其实是经络之气在针具上的反应。”
这个解释虽然简化了很多,但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年轻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问道:
“还有一个问题,您选择的穴位除了肺经的穴位外,还有肾经的穴位,这是为什么?”
“问得好。”朱北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哮喘久病必及于肾,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疏通肺气,还要温补肾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节呼吸功能。”
这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年轻医生茅塞顿开:“原来如此!我在医学院时也学过中医基础,但从来没有理解得这么透彻过。”
第七节:后续调理
待年轻医生离开后,朱北为林爷爷开了一个调理药方。他特意选用了一些药性温和但配伍精妙的药材,既能够巩固疗效,又不会对林爷爷虚弱的身体造成负担。
“爷爷需要连续服药一周,每天一剂,早晚分服。”朱北将写好的药方交给林妈妈,“另外,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可以适当吃些百合、银耳润肺,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林妈妈接过药方,千恩万谢:“小北,今天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
“阿姨别这么说,”朱北连忙打断她,“这是我应该做的。”
林晓雅站在一旁,看着朱北细心交代注意事项的样子,眼神复杂。今天的经历让她对朱北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他的神奇医术的报道,原来都是真的。
“朱北,”她轻声说,“能借一步说话吗?”
第八节:信任的重建
两人走到药铺的后院,这里种满了各种药用植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清晨的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今天...谢谢你。”林晓雅真诚地说,“如果不是你,爷爷他...”
朱北摇摇头:“我们之间还用说这些吗?林爷爷就像我的亲爷爷一样。”
沉默片刻后,林晓雅抬起头,直视着朱北的眼睛:“现在我相信了,你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这种改变...是好事。”
这句话对朱北来说意义重大。他知道,要获得林晓雅的理解和信任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无法完全坦白真相的情况下。
“晓雅,我答应你,”朱北郑重地说,“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但现在,请你相信我,我始终是那个你认识的朱北,从来没有改变过初心。”
林晓雅注视着朱北诚恳的眼神,终于露出了释然的微笑:“好,我等你愿意告诉我的那一天。”
这一刻,两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融。二十年的情谊,经历了一番考验后,反而变得更加坚固。
第九节:医者仁心
当朱北准备离开时,药铺里已经来了好几个闻讯而来的患者。原来,朱北救治林爷爷的事情已经在附近传开了,大家都想找这位“神医”看病。
“朱医生,能帮我看看吗?我这咳嗽好久了...”
“朱医生,我老伴的风湿病能治吗?”
面对这些期待的目光,朱北没有推辞。他让患者在药铺里有序排队,一个一个细心诊治。
令林晓雅惊讶的是,朱北在看诊时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远超她的想象。他不仅能够准确诊断病情,还能给出详细的生活调理建议,而且对待每个患者都极其耐心。
“您的咳嗽是肺燥所致,除了服药外,可以每天喝些蜂蜜水,避免吃辛辣食物。”
“阿姨的风湿病需要慢慢调理,我教您几个穴位的按摩方法,平时可以自己按揉。”
看着朱北专注诊治的样子,林晓雅的眼中不禁流露出钦佩的神色。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朱北的医术不仅仅是为了成名获利,更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助他人。
第十节:新的开始
当最后一个患者满意地离开时,已经是中午时分。朱北这才感觉到一阵疲惫袭来,连续使用真气治疗让他消耗了不少精力。
“累了吧?”林晓雅体贴地递上一杯温水,“今天真是辛苦你了。”
朱北接过水杯,微微一笑:“还好,看到患者康复的样子,再累也值得。”
林爷爷此时也已经能够下床行走,虽然还有些虚弱,但精神已经好了很多。他拉着朱北的手,感慨地说:“小北啊,你的医术已经远远超过爷爷了。我们中医传承,后继有人啊!”
这句话让朱北心中一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获得的医修传承,不仅仅是个人的机遇,更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的责任。
“爷爷您过奖了,”朱北谦虚地说,“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离开济世堂时,朱北的心情格外明朗。不仅因为成功救治了林爷爷,更因为他重新获得了林晓雅的信任,而且在诊治其他患者的过程中,他对医修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走在回诊所的路上,朱北默默地运转着体内的真气。他感觉到,经过今天的治疗,自己的修为似乎又精进了一分。也许这就是《通天医典》中提到的“以医入道,以道养医”的修行方式。
回到诊所,装修工人还在忙碌着。看着初具规模的“通天阁”,朱北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里将不仅仅是一家诊所,更是他践行医修之道的起点。
而在不远处的济世堂里,林晓雅也在思考着未来。她拿出手机,开始查阅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也许,是时候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了。
这一天的经历,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医修与现代医学的碰撞,传统与创新的融合,都将在他们的生命中写下新的篇章。
喜欢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