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艰难中,朋友来助。
含义: 面临重大艰难时(大蹇),朋友纷纷前来相助(朋来)。象征得道多助,诚信待人,危难时自得援手。
九五故事:
凛冬已至,寒风如刀。
睢阳城头,旌旗在呼啸的北风中猎猎作响,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沉重。城内,联合盟约带来的短暂振奋,已被严酷的现实逐渐消磨。
公子偃显然无法容忍睢阳这颗钉在版图上的“叛逆之钉”。他并未立刻发动强攻,而是采取了更为狠辣的策略——封锁与消耗。
通往睢阳的所有商道、粮道被彻底切断。周边区域的农田要么被毁,要么被公子偃的军队控制。昔日盟友滕、薛两国,在公子偃大军的威慑下,后续的物资支援也变得断断续续,杯水车薪。
睢阳,成了一座被无形铁壁围困的孤岛。
城内的存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最初还能保证一日两餐稀粥,后来变成一日一餐,再后来,连稀粥都变得能照见人影。战马被陆续宰杀充饥,树皮草根也成了争抢的食物。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寒流席卷而来,大雪纷飞,天地皆白。气温骤降,滴水成冰。
大蹇——前所未有的巨大艰难,如同这冰封的天地,将睢阳紧紧包裹。
缺衣少食的士兵和民众,在严寒中瑟瑟发抖,冻伤、疾病开始蔓延。士气低落到了谷底,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城中扩散。
公子兹甫穿着打补皮的裘袍,与艰贞一同巡视城防。看着城垛下蜷缩在一起、依靠彼此体温取暖的士兵,看着他们因饥饿和寒冷而麻木的脸,公子的眼眶红了。
“先生……”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们……我们还能撑下去吗?”
艰贞的嘴唇因干裂而泛白,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他紧紧裹了裹单薄的衣衫,目光扫过城外白茫茫的雪原,那里驻扎着公子偃密密麻麻的营帐,如同等待着猎物咽气的狼群。
“公子,”艰贞的声音依旧沉稳,但深处也藏着凝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然,大蹇非绝路。”
他的话音刚落,城外突然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并非来自敌营,而是从更远的山林方向传来。
城头守军瞬间紧张起来,以为敌军发动了总攻。
然而,预想中的攻城并未发生。只见雪原尽头,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他们并非军队,而是由各式车辆、驮马和行人组成的混合队伍,正艰难地踏着深雪,朝着睢阳方向而来。
队伍前方,飘荡着一面陌生的旗帜,上面绣着一个古朴的“墨”字。
“那是……”公子兹甫眯起眼睛,满是疑惑。
艰贞凝神望去,当看清队伍最前方那个骑着青驴、披着蓑衣的老者时,他沉寂已久的眼中,猛地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是墨翟先生!!”艰贞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还有……田俅子!邓陵子!”
他认出了那些人!墨翟,是他在早年游学途中,于一场百家争鸣的辩会上结识的挚友,虽出身平民,却创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门下弟子遍布天下,精通守城之术。田俅子、邓陵子亦是当时结交的贤士。
他们怎么会来到这里?
就在城上众人惊疑不定时,那支队伍已接近城下。墨翟先生仰起头,用洪亮的声音向城头喊道:“城上可是艰贞贤弟?故友墨翟,闻弟困于睢阳,特率门下弟子及各方好友,前来相助!”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穿透风雪,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艰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忙下令打开城门。
当墨翟一行人踏入睢阳时,整个城池都轰动了。
他们带来的不是空泛的慰问,而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物资!几十辆大车上,满载着粮食、御寒的衣物、草药,甚至还有打造守城器械所需的铁料和工具。同来的,还有数百名精壮的墨家弟子和闻讯而来的游侠壮丁。
朋来——在最大的艰难中,朋友如同天降神兵,纷纷前来相助!
公子兹甫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草和那些眼神锐利、纪律严明的墨家弟子,激动得浑身发抖,他快步上前,对着墨翟等人深深一揖,声音哽咽:
“诸位先生……此……此乃雪中送炭,绝处逢生!兹甫……兹甫代睢阳全城军民,拜谢诸位大恩!”
墨翟扶住公子,肃然道:“公子不必多礼。艰贞贤弟乃我等至交,其为人,诚信高义,心系苍生。今遇大蹇,我等岂能坐视?此非助公子一人,乃为天下正道,为睢阳万千生灵!”
田俅子也笑道:“艰贞兄昔日与人论道,坦诚相待,有难必帮。今日我等前来,不过是还他昔日之情,践往日之诺罢了。”
邓陵子指着带来的物资:“这些粮草衣物,部分是我等筹集,部分乃是沿途听闻此事、感佩艰贞先生与公子仁德的义士所捐。”
公子兹甫转向艰贞,眼中含泪,紧紧握住他的手:“先生!此真乃绝处逢生!皆因先生平素诚信,厚德载物,故得朋来之助啊!”
艰贞看着风尘仆仆却目光坚定的老友们,心中暖流奔涌,眼眶也不禁湿润。他向着墨翟等人郑重还礼:
“墨兄,田兄,邓陵兄……诸位高义,艰贞……感激不尽!”他平复了一下心绪,对公子兹甫道:“公子,大蹇非绝路,朋来自有期。唯积善成德,方能感召。 此非艰贞一人之德,乃是公子秉持正道,民心所向之故!”
随着墨翟等人的到来,睢阳的局势瞬间逆转。
粮食危机得到缓解,将士和民众穿上了暖衣,士气大振。更重要的是,墨翟及其弟子精通守城工事和防御战术。他们立即投入工作,指导守军加固城防,制造更为高效的守城器械,设计防御方案。
墨家弟子纪律严明,与守军同甘共苦,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物资和技术,更带来了一种不屈的精神力量。
原本计划发动总攻的公子偃军队,看到睢阳城头突然焕发的生机和严密的防御,不得不暂缓了攻势。
一次决定性的守城战中,墨家弟子发明的“转射机”和“藉车”发挥了巨大作用,重创了攻城的敌军,迫使公子偃付出了惨重代价却无功而返。
睢阳,这座几乎要被冻僵、饿垮的城池,因为一群“朋友”的到来,重新变得坚不可摧,充满了希望。
站在城头,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防御和远处被迫后撤的敌军,公子兹甫感慨万千。
“先生,”他看着身旁与老友并肩而立的艰贞,由衷叹道,“今日方知,‘德不孤,必有邻’是何意。大蹇朋来,诚不我欺!”
艰贞望着雪后初晴的天空,微微颔首。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这份在绝境中获得的援助,其根源,深植于过往每一次真诚的交往,每一次无私的相助,每一次对道义的坚守。
朋来之利,源于平日厚德。
通过公子兹甫势力困守睢阳,陷入粮尽援绝、天寒地冻的极端困境(大蹇)时,艰贞昔日游学所结交的挚友墨翟、田俅子、邓陵子等人,感念其平生诚信与高义,毅然率众携大量物资与人力前来相助(朋来),从而扭转危局的故事,深刻阐释了蹇卦九五爻辞“大蹇朋来”的因果智慧。当艰难达到极致,看似山穷水尽之际,外部援助的降临往往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此“朋来”并非偶然的运气,而是基于主体长期积累的德行与诚信(厚德)。艰贞因平日待人真诚、恪守道义、乐于助人,在危难时刻自然感召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挺身而出。这种在“大蹇”中获得的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最紧迫的生存问题,更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增强了防御力量,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章生动揭示了人际交往中“诚信”的长期价值,阐明了“得道多助”的深刻道理,证明平日广结善缘、修养德行,是应对人生巨大危机的最宝贵资源和最可靠保障。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