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晨雾尚未散尽,六万名经过驯化的天竺人已经整齐地列队在码头上。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背上捆着简单的行李,眼神中已看不到五年前的恐惧与反抗,只剩下麻木的顺从。
马小云站在新建的指挥塔上,满意地审视着这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经过数年的教化,这些天竺人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汉语指令,熟悉了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最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身为劳动者的命运。
第一批五十艘福船已经准备就绪。陈锋汇报道,每艘可载五百人,十日后抵达澳洲北部的铁矿区。
码头上,一种新型的运输船——福军船,正缓缓靠岸。这些船只不同于传统的海船,它们吃水浅、船体宽,专为大规模运送劳工而设计。船上设施简陋,但足够坚固,足以横渡那片并不宽阔的海域。
记住分组原则,马小云叮嘱,同乡分开,亲族分开,不同语言区域的分开。登陆后立即按工种重新编组。
这是他从殖民经验中总结出的重要法则——分化与重组,避免劳工之间形成过于紧密的联系。
吉万——如今已改汉名赵吉——正在劳工队伍前来回巡视。作为最高级别的天竺管事,他负责管理这支远征队伍的具体事务。
登船后按指定位置就坐,不得随意走动。赵吉用流利的汉语喊道,船上每日两餐,不得争抢。违令者,削减口粮。
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那些天竺劳工纷纷低头表示服从。
马小云看着这一幕,不禁想起五年前那个在感化院里瑟瑟发抖的年轻人。如今的赵吉已经完全汉化,不仅说着流利的汉语,连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越来越像汉人。这正是马小云想要塑造的样板——通过提拔少数先进分子,来管理大多数劳工。
正午时分,第一批浮船缓缓驶离港口。甲板上挤满了天竺劳工,他们默默望着逐渐远去的海岸线,没有人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但也没有人敢于反抗。
三十日后,消息传回:首批劳工已安全抵达澳洲北部的新据点铁山堡。随船前往的汉人工匠在报告中写道:
此地铁矿之丰富超乎想象,矿石含铁量极高。天竺劳工已开始修建营地,预计月内即可开工采矿。
三个月后,马小云亲自前往澳洲视察。铁山堡已经初具规模:整齐的劳工营房、冒着黑烟的冶炼工坊、蜿蜒的矿山小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几乎看不到汉人的身影——除了少数监工和技术指导,所有繁重的工作都由天竺劳工完成。
在矿山脚下,马小云遇到了正在指挥采矿的赵吉。
大人,赵吉行礼道,目前已有三千劳工在矿场工作,日产矿石五百石。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实行三班轮作,矿山日夜不停。
马小云注意到赵吉手上的皮鞭和腰间的短刀——这些都是汉人监工的标准装备。曾经的被征服者,如今已成为征服体系中的一环。
劳工们适应得如何?
起初有人生病,主要是水土不服。现在已经好转。赵吉回答,我们按照感化院的规矩:勤劳者奖励肉食,怠工者当众鞭笞。没有人敢偷懒。
夜幕降临,矿场上点燃了无数火把,夜班劳工继续在矿山中劳作。冶炼工坊里,铁水奔流,红光映照着天竺劳工汗湿的面庞。
回到铁山堡的指挥所,马小云翻阅着生产记录。短短三个月,这里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了天竺港附近的矿场。更重要的是,这项产业完全由天竺劳工支撑,汉人只需负责管理和技术指导。
明年,我们计划将劳工数量增加到十万。马小云在给皇帝的无线电写道,届时,澳洲铁产量可满足炎黄国四层成所需。而投入的汉人官吏,不超过五百。
深夜,马小云独自登上铁山堡的了望塔。远处矿山的火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犹如地上的星河。他想起五年前那个在感化院里展示神迹的下午,想起那些跪倒在地的天竺人。
现在,这些曾经的野蛮人正在为帝国的繁荣流汗流血。他们开采的铁矿将被运回本土,打造成农具、兵器、船舶,进一步推动帝国的扩张。而炎黄子孙,则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需要智慧的工作。
文明的进步需要基石,马小云在日记中写道,而这些基石,往往是由别人的血汗铸就。
澳洲的铁矿已经成为帝国最重要的资源产地。源源不断的天竺劳工被送往那里,而产出的铁器又被运往各个统治地。一个以种族分工为基础的庞大生产体系,正在悄然成形。
在铁山堡的最高处,立着一尊马小云的铜像。基座上刻着两行字:
开拓者马小云,为炎黄开万世之基。
每天清晨,天竺劳工列队经过铜像时,都要在监工的注视下行礼。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仪式,就像习惯了在矿山中日夜劳作。
而对马小云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他的规划中,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殖民地,更多的天竺人,为炎黄子孙的辉煌未来,当然奉献他们的血汗与生命。
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有些人,注定要成为车轮下的铺路石。
铁山堡的晨钟在黎明时分敲响,声音穿过薄雾,回荡在澳洲北部的群山之间。随着钟声,一片灰色的潮水从营区中涌出——那是数以万计的天竺劳工,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沉默地走向各自的劳动岗位。
马小云站在铁山堡最高的了望塔上,用新制的望远镜观察着这片属于他的杰作。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忙碌的天竺人:矿山上的凿岩工、道路上的运输队、冶炼厂里的炉工、码头上的搬运工...(本章完)
喜欢全球统一系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全球统一系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