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周陌一行人离京前的各项事宜都在紧锣密鼓却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詹妮弗在陈志远的协助下,高效地处理着吴静怡老师的出国手续。
由于周陌的关系以及相关领导的特意关照,所有流程都一路绿灯,特事特办,护照、签证等文件以惊人的速度办理妥当。
吴静怡也利落地办理了在北大的离职和交接手续,她本身无甚牵挂,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吴老师,这是您的机票,后天的航班。”
詹妮弗将一张机票递给吴静怡,微笑道,“后续在纽约的住宿和生活安排,您不用担心,周先生都会安排好。”
吴静怡接过机票,看着上面的英文目的地,眼神中闪过一丝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谢谢詹妮弗小姐,麻烦你们了。”
周陌则抽空再次与王守武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
两人在“昆仑光刻”临时的办公室——借用中科院的一间会议室里,对着初步规划图聊了很久。
“王总,公司初创,千头万绪,辛苦你了。”
周陌看着眼前这位即将挑起千斤重担的总负责人,语气诚挚。
王守武摆摆手,目光坚定:“周先生放心,既然接了这个担子,我就有信心把它挑起来。
前期主要是团队整合、技术路线细化以及实验室和宿舍的建设。
有严院长他们帮忙协调,基础建设这块问题不大。
技术方面,我和老沈、徐教授他们也初步议了议,先从吃透45所现有的分步光刻机样机,以及攻克几个关键零部件开始。”
周陌点头:“具体技术我不过多干涉,我相信你和团队的专业判断。
资金方面,五百万美元的首期款我会在离京前安排到位。
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研发决策,就全权交给你了。
我只有一个要求,遇到重大困难,或者需要协调更高层面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联系我。”
“我明白。”
王守武郑重承诺,“我们会尽快让‘昆仑’走上正轨。”
随后,周陌又去了一趟中科院,再次拜访了严东生。
“严院长,实验室和公寓的建设,就全权拜托您和中科院了。”
周陌将一份更详细的技术要求清单交给严东生,“尤其是超净实验室,标准绝不能降低。
建设周期长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质量。”
严东生接过清单,认真地看着:“周先生,你放心。
我们已经牵头组成了专家小组,会严格按照这份清单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招标。
预计整个建设周期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
我们会定期向你和王守武同志汇报进度。”
“有您把关,我一百个放心。”周陌真诚地说道。
离开中科院,周陌让车子开到了国防科工委。
他此行是为了见邹家华主任。
在邹主任的办公室,周陌将一份自己手写的、更为详尽的建议书递了过去。
“邹主任,这是我对国内国防科技和装备发展的一些浅见,可能有些地方考虑不周,仅供您参考。”周陌态度谦逊。
邹家华好奇地接过厚厚一沓稿纸:“哦?
周先生对这方面也有研究?
快请坐。”
他翻开建议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装备研发:聚焦实战短板,搭建梯度装备体系”。
周陌在一旁解释道:“邹主任,我认为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好与国际合作的窗口期,比如在黑鹰直升机、超黄蜂直升机技术上多下功夫,尽快吃透,研发出适应我们自身需求,尤其是高原等特殊地域的机型,补齐陆军立体作战的短板。
另一方面,对歼-8这类已有型号的改进,不能只追求单一性能指标接近国外先进机型,更要全面考虑其在不同战区和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邹家华边听边看,不时点头:“嗯,这个问题我们确实也在思考。
你继续。”
周陌接着指向“导弹体系化建设”和“反坦克装备”部分:“东风-5形成了战略威慑基石,但中近程常规精确打击力量同样重要,需要构建远近衔接的体系。
反坦克方面,可以借助合作契机,发展适合不同部队使用的多型号反坦克导弹。”
随着话题深入,周陌又谈到了“军民融合”、“管理机制优化”、“实战细节反馈”、“技术储备与人才培养”、“后勤与动员体系”等方方面面。
他结合自己前世的知识和一些跨国作战的经验体会,提出的建议既宏观又具体,很多观点都切中了当时国防建设中的一些痛点和盲点。
邹家华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周陌探讨。
原本计划的短暂会见,不知不觉就持续了整个下午。
最后,邹家华合上建议书,感慨地拍了拍稿纸:“周先生,你这份建议书,价值连城啊!
里面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思路!
我代表国防科工委谢谢你!”
“邹主任您太客气了,我只是尽一个炎黄子孙的本分。”周陌谦和地回应。
最后,周陌将那份与3号首长深谈后,进一步细化、补充了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的经济建设与风险防范建议书,交给了陈志远。
“志远,把这份材料,亲自交到3号首长秘书手上。”
“明白,先生。”陈志远郑重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
所有事宜安排妥当,离京的时候到了。
北京首都机场,一行人汇聚。周陌、詹妮弗、张秀兰、陈志远、林国栋、刘富贵、迈克尔·陈、卡洛斯·门多萨、汤姆·哈迪,以及新加入的国学老师吴静怡。
吴静怡看着略显嘈杂的机场和巨大的喷气式客机,眼神中带着一丝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好奇,但更多的是平静和坦然。
她只带了一个简单的行李箱,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便是她珍爱的书籍和文稿。
秀兰倒是很兴奋,拿着相机这里拍拍,那里照照,记录着旅程。
詹妮弗熟练地核对大家的机票和证件。
陈志远、林国栋等安保人员则分散在四周,警惕而专业地观察着环境。
周陌看着这支小小的队伍,目光沉静。
这次回国,成果远超预期,不仅了却了许多心愿,更播下了“昆仑光刻”这颗重要的种子。
通过安检,登上飞往香港的班机。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飞机滑跑、抬头,冲上云霄。
舷窗外,北京城的轮廓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云层之下。
周陌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国内的布局暂告一段落,而纽约,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处理。
《纽约1981:内外八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纽约1981:内外八门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