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萧珩,哦不,如今该称陛下了。他的成长轨迹,堪称帝国继承人的标准模板——沉稳、睿智、仁德、手腕强硬,在其父皇母皇的倾力栽培与数次大考(比如北境赈灾)中,早已证明了自己堪当大任。朝野上下,无人不赞一声“明君之相”。
(就是这“模板”有时候过于完美,让人差点忘了他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年轻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帝王,他的感情之路,却偏偏偏离了“模板”预设的轨道——联姻世家,平衡朝局,开枝散叶。他看上的人,是那个在水利工地上,穿着粗布衣裳,满手泥灰,却能对着复杂图纸侃侃而谈的女工程师,林素问。
这事儿,还得从他那次“不务正业”的微服私访说起。
彼时,萧珩正为江南水患后续的堤坝加固工程头疼,奏章上的数字和方案总觉得隔靴搔痒。于是,某个阳光炽烈的下午,他甩开仪仗,只带了两个“暗影”护卫,溜达到了京郊最大的水利工地上。
然后,他就看到了林素问。
她正站在一群五大三粗的工匠和官吏中间,指着图纸上一处结构,声音清亮,逻辑清晰地反驳着工部某个老主事过于保守的方案。阳光晒得她脸颊微红,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粘在额角,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充满了对专业的自信和执着。
萧珩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她条分缕析,将材料力学、水流冲击力等因素讲得深入浅出,一下子解决了他心中好几个疑惑。他看得有些出神,直到林素问察觉到他这个“闲杂人等”过于专注的目光,疑惑地看过来。
四目相对。
萧珩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完了,是心动的感觉!还是对一个……疑似工地女包工头?)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偏离帝王起居注的范畴了。萧珩假称是游学的士子,对水利工程感兴趣,厚着脸皮上前请教。林素问虽然觉得这人气质不凡(穿着普通但料子极好,护卫虽然低调但眼神吓人),但见他态度诚恳,问的问题也都在点子上,便也耐心解答。
两人从堤坝结构聊到材料选用,从水利工程聊到地方民生,甚至偶尔还会争论几句。萧珩发现,这女子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思路开阔,对朝廷新政、经济民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绝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
几次“偶遇”下来,萧珩彻底陷进去了。他喜欢看她谈起专业时闪闪发光的眼睛,喜欢她那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的劲儿,甚至喜欢她偶尔因为专注而忘了礼仪,随手用袖子擦汗的小动作。
(原来喜欢一个人,是连她的小毛病都觉得可爱?)
然而,现实的考验接踵而至。
首先蹦出来的是以陈尚书(这位老同志真是贯穿始终的反对派标杆)为首的保守派。当他们打听到陛下竟然对一个出身寒微、整天混迹于工地、抛头露面的“匠户之女”青眼有加时,简直如丧考妣。
“陛下!万万不可啊!”陈尚书扑在御书房的地毯上,老泪纵横(这次有几分真几分假就难说了),“皇后乃一国之母,当出身名门,德容言功,母仪天下!林氏女虽有小才,然出身低微,行止……不羁,岂堪后位之重?!此举恐惹天下非议,动摇国本啊陛下!”
其他几个老臣也纷纷附和,什么“牝鸡司晨”的老调差点又要重弹,话里话外都是“陛下您可不能学太上皇他们那么任性啊!”
(啧,这帮老古董,词汇量真是贫乏得可怜。)
萧珩端坐御案之后,面色平静地听他们哭诉完,才慢悠悠地开口:“陈爱卿,依你之见,何谓‘德容言功’?是困于深闺,只知绣花扑蝶,还是如林姑娘这般,凭自身才学,为国为民,修筑堤坝,造福一方?”
陈尚书一噎。
萧珩继续道:“至于出身,《启明法典》明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朕选拔官员,尚不论出身,只问才德。何以选立皇后,反倒要拘泥于门第之见?莫非诸位觉得,朕的法典,只是儿戏?”
众臣:“……” 这话没法接!谁敢说皇帝的法典是儿戏?
“再者,”萧珩语气转冷,“朕之心意,已决。林姑娘之才德,朕深知。若有人再妄议未来皇后,或以出身攻讦,休怪朕……不讲情面。”
他目光扫过,带着属于帝王的威压,瞬间让还想哔哔的几个老臣闭了嘴。
(很好,物理(眼神)说服+法律依据,效果显着。)
搞定朝堂,还有世家。一些原本想着送女儿入宫的世家大族,自然是失望加不满,暗中没少使绊子,散布流言蜚语。但这些小动作,在萧珩掌控的“暗影”和逐渐被他牢牢握在手中的朝局面前,根本掀不起风浪。
而最大的考验,其实来自于林素问本人。
当萧珩终于向她坦白身份,并表明心意时,林素问并没有像寻常女子那般惊喜或惶恐。她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他:“陛下,民女……只是一介匠人,所求不过是将所学用于实处,造福百姓。宫廷生活,规矩森严,并非民女所愿。民女……恐难胜任皇后之位,也不愿成为陛下平衡朝局的工具。”
(看看!这就是专业大佬的底气!皇帝表白都敢拒绝!)
萧珩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欣赏她。他认真地说:“朕心悦你,并非因为你的身份,亦非欲借你平衡什么。正是因为你是林素问,是那个在工地上发光发热、有自己理想和坚持的女子。宫廷或许是囚笼,但朕希望,能与你一起,将那囚笼,变成另一个我们可以共同挥洒才学、实现抱负的地方。”
他向她承诺,绝不会让她困于后宫,会支持她继续她的工程事业,甚至可以在工部挂职,名正言顺地参与国家建设。他还搬出了自家母皇的例子:“你看,圣德太上女帝当年,不也是于深宫中,推行新政,开创了这启明盛世?”
林素问看着他真诚而坚定的眼神,回想两人相识以来的点滴,知道他并非虚言。心中那点顾虑和抗拒,终于渐渐消散。
最终,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皇室婚礼的典礼举行了。没有过分奢华的排场,却格外庄重。新皇后林素问,穿着融合了宫廷礼制与简便风格的独特礼服,与皇帝萧珩并肩而立,接受百官朝拜。
婚后,萧珩果然信守承诺。林素问并未被锁在深宫,她以皇后和工部特聘顾问的双重身份,继续活跃在她热爱的水利、建筑领域,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方案,深受工匠和实干派官员的敬重。她与萧珩,既是夫妻,也是事业上相互支持的伙伴。闲暇时,两人会一起讨论图纸,微服巡视工程,如同当年初识一般。
朝臣们起初还有些不适应,但看到帝后和谐,皇后确实才干出众,于国有利,那点非议也就渐渐平息了。毕竟,连最顽固的陈尚书,在看到皇后主持修建的新水渠有效缓解了北方旱情后,也摸着胡子,嘟囔了一句:“此女……倒也有些用处。”
萧珩的爱情与婚姻,或许没有父母那般惊心动魄,没有妹妹们那般自由不羁,却是在帝国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找到了最稳固的平衡点。他用他的智慧和坚定,将一段始于心动的缘分,经营成了另一段属于启明盛世的、务实而温暖的帝后佳话。
(很好,帝国cEo的个人问题圆满解决,企业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喜欢我的狱友他非要捧我当女帝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的狱友他非要捧我当女帝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