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承玉,小姨父要走咯,略略略......
咯咯咯......
跟小姨父说再见。
呀呀呀......
真乖。
把药材绑在自行车后座,木质食盒挂在车把上,推着自行车出了院子。雨隆叔,婶子,小宝师兄,我也先走了,下午见。
李援朝提着同样款式的食盒准备出发。
这段路骑车要一个多小时,每天练功的时间还没路上花的时间多。
之所以坚持每天往返两趟,还不是因为何雨隆的厨艺实在诱人。路上慢点,食盒里灌的是开水,开盖时当心烫伤。
这保温食盒是何雨隆亲手打造的,选用最坚硬的白坚木材质。
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装开水,上层放饭菜。
密封性极佳,即使倒置也不会漏水。
要更换下层开水也很方便,只需找到他设计的暗扣机关——不过一般人可找不到窍门。小宝,这份带给你爷爷奶奶。
剩下三份饺子没用食盒装,距离这么近直接用碗端过去就行,饭菜不会凉。好的雨隆叔,我这就送去。
小宝捧着碗往家跑。
何雨隆把另外两份分别送到何雨柱和何大清家。承启醒了?什么时候醒的?
从何大清那儿回来时,小家伙已经醒了,阿诗玛正给他喂辅食。呀呀呀......
还知道撒娇呢,昨晚闹到凌晨四点才睡,可把你爸折腾坏了。
咯咯咯......
别笑啦,乖乖吃饭。
一会儿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百货大楼买照相机。
攒够工业券了,何雨隆打算把昨天看中的相机买回来。
以后全家出游时,就能随时记录美好时光,也能拍下承启和承玉的成长点滴。
等将来他们老了,翻出这些老照片给儿孙们讲故事——光是想象那温馨场景,就让人心头暖洋洋的。走吧,雨隆。”
“冬至天冷,小九,穿上军大衣。”
“好。”
阿诗玛进屋取出何雨隆的军大衣裹上。
今天的寒风确实刺骨。
院里地炕烧得暖,穿单衣都不觉得冷,可外头是另一番光景。承启,可以出发了吗?”
“咿呀咿呀……”
“承玉呢?”
“咯咯……”
“都准备好了啊。
阿诗玛同志,请上车吧。”
“何雨隆同志,出发。”
“走着。”
阿诗玛在后座轻拍丈夫的肩膀。
车轮转动,朝着百货大楼驶去。
直奔相机柜台。
那台帝都SZ这精巧物件虽不算天价,却是实打实的奢侈品。同志,麻烦取这台相机看看。”
“真要买?”
“先看看。”
“留神些,碰坏了得赔。”
“小九,觉得怎样?”
“好看。”
阿诗玛不懂相机,只觉得造型精巧。包起来吧。”
何雨隆昨天就看中了,无需犹豫。确定要?”
“开票吧。”
十六张大团结和二十张工业券递过去。您的相机,拿好。”
“有胶卷吗?”
“有。”
又添了十块钱和两张工业券买胶卷。小九,咱们去公园拍照。”
“你会用吗?”
“简单得很。”
前世摆弄过顶级相机的他,这老式相机自然不在话下。
把胶卷装进相机,转动卷轴,调整光圈,对准焦点,按下快门,最后送去冲洗,过程并不复杂。
要拍出出色的相片,确实需要一定的天分。
不过这对何雨隆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一家四口来到北海公园,选了个景色宜人的位置。
阿诗玛怀抱着承启和承玉,何雨隆举起相机。小九,看镜头。
别紧张,放松自然一点。
保持这个笑容。
一、二、三。
咔嚓!
阿诗玛展露微笑的刹那,何雨隆精准地捕捉下这个瞬间。
他的操作娴熟老练,连专业人士也挑不出毛病。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只有等胶片冲印后才能知晓。
一整卷胶卷很快拍完。
何雨隆盘算着先送洗看看成果,万一拍砸了可就难为情了。
不过他觉得手感不错,应该不会太差。小九,饿了吧?咱们先去吃饭,再把胶卷送去冲洗。拍完照,一家人推着婴儿车漫步公园。
湖面结着厚冰,不少人在滑冰嬉戏。
要不是带着孩子,何雨隆真想拉着阿诗玛去冰上玩一番。您好,有人吗?
在呢。
咦,是你们啊!照片还没洗好呢。午饭后他们来到照相馆,老板以为是来取之前拍摄的照片。我们是来冲洗新拍的胶片。
没问题,我们经常接这种活儿。
洗好后连同之前的相片一起给您送去。
何雨隆应声答道:“行,就这么定了。”
他递过底片,收了钱便带着阿诗玛和两个孩子回家。
临走前,他叮嘱道:“我得去市场了,你们在家乖。”
又笑着揉了揉承启和承玉的脑袋:“等爸爸赚钱给你们买糖和衣服,将来还要攒彩礼和嫁妆呢。”
阿诗玛忍俊不禁:“孩子才多大,你就想这么远。”
“未雨绸缪嘛。”
何雨隆挥挥手,转身出门。
一进市场,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传来:“何老板,您来啦!”
“哟,好久不见!”
“抽支烟不?”
他点头回应,刚停稳板车,一个穿旧棉袄的中年男人凑过来低声道:“何大哥,听说您收虎骨?我今早在乡下见着一户人家有货。”
何雨隆挑眉:“当真?”
对方拍胸脯保证:“您帮过我,我哪敢糊弄您?至少一整副骨架。”
“明早八点,市场门口见。
若属实,好处少不了你。”
“成,谢何大哥!”
待人走后,何雨隆暗自盘算。
他酿的虎骨酒存量不多,若此番能补上新料再好不过——虽然这报信的老金口碑不佳,曾因卖坏鸡蛋被同行排挤,但姑且信他一回。吃早饭了吗?”
“还没呢。”
“走吧,先去你说的那户人家看看。
要是东西不错,中午回来我请你去东来顺吃涮羊肉。”
第二天一早,何雨隆跟阿诗玛说了一声,就出门去找老金了。
老金是昨天在集市上摆摊时告诉何雨隆的,说他下乡收鸡蛋时见到一户人家有虎骨。何大哥,真请我去东来顺?”
“我说话算话。”
“那……能不能带上我媳妇和孩子?”
“行。”
“谢谢何大哥!”
老金咽了咽口水。
他平时挣的钱都得养家,可舍不得去东来顺大吃一顿。走吧,早去早回。”
“好嘞,我给您带路。”
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闲聊,出了城往乡下赶。
约莫两小时后,何雨隆跟着老金到了村子。何大哥,就是这家。
朱大爷,在家吗?”
“谁啊?”
“是我,小金,昨天来收鸡蛋的,还在您家吃了早饭呢。”
“哦,是你啊,进来坐。”
朱大爷认识老金,因为他经常来村里收鸡蛋,价格也公道。您二位喝点水。”
“谢谢大爷。”
“小金,你昨天不是刚来过吗?今天可没鸡蛋卖你了。”
“朱大爷,今天不是为鸡蛋来的,是想问问您那虎骨。
这位是何大哥,他愿意出高价。”
“真的?”
朱大爷打量了何雨隆一眼。大爷,先让我看看东西吧,价钱肯定不会让您吃亏。”
如果真是好东西,何雨隆自然不会吝啬。成,东西在这儿,你自己瞧。”
“确实是好东西,保存得挺好。
大爷,您开个价吧。”
老金没骗他,真是虎骨,年头不短了,但保存完好,量也不少,差不多有两具。
这么多虎骨,足够酿上百坛药酒了。你看着给吧,要不是缺钱,这东西我真舍不得卖。”
“两百。”
“能多给些吗?”
“这样吧大爷,我再添四十,那两根虎鞭也一并给我。”
“成,就这么定了。”
“大爷,您收好钱。”
何雨隆点出二十四张十元钞票递过去,将东西包好绑在自行车后座。
这趟收获颇丰。
老金在集市上名声不怎么样,何雨隆原以为这家伙会眼红自己,暗地里使绊子。
跟着他来到村里才发现,这人居然颇受村民欢迎。朱大爷,我们先告辞了。
您要的东西,下次来给您捎上。”
“老金,没想到你在村里人缘不错。”
“我常来收鸡蛋,价钱给得实在。
乡亲们要带些小物件,我下回就给捎来。
下乡收蛋的人不少,可大伙儿都愿意把鸡蛋卖给我。”
“那你在集上卖臭鸡蛋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这些?”
何雨隆打量着眼前这个判若两人的老金。
集上那个以次充好的市侩商贩,和眼前这个朴实汉子真是同一个人?
“何大哥,这年头讨生活不容易啊。
家里四个娃张着嘴等饭吃,媳妇生幺女时落了病根。
我早年犯过事,街道办不给安排活计,只能靠卖鸡蛋糊口。
烂掉一个蛋,就少一份钱呐。”
“老金,做生意讲究诚字当头。
你没发现生意越来越冷清了吗?”
原先不知老金家中艰难。
病弱的妻子,四个年幼的孩子。
养家重担确实不易。
但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来集上采买的都是街坊邻里。
这般行事,迟早砸了招牌。
喜欢四合院:我的空间有灵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四合院:我的空间有灵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