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的车灯熄灭后,村委会的水泥地还留着两道泛白的光。陈默站在门口没动,手里那份《可持续发展公约》被风掀了一页,背面那行铅笔字又露了出来。他没再看,转身进了屋,把文件夹塞进抽屉,顺手拉开了最下层的金属柜。
里面是父亲留下的笔记本,封皮磨得发亮。他翻到最后一页,一行小字压在1998年退耕还林的稿要下面:“申报材料,县发改局三楼东侧窗口交,周三下午有人值班。字迹已经淡了,像是快没水的圆珠笔写的。他合上本子,放在桌角。”
林晓棠推门进来时,手里抱着一叠打印纸,袖口还沾着打印机卡纸时蹭上的碳粉。她把纸放在桌上,最上面是县政务网的专项资金申报目录。“我按文旅补贴准备的材料,”她说,“可系统提示分类不符。”
陈默没接话,指了指她身后墙上挂着的施工图。赵铁柱昨天交来的东坡民宿改造方案,红线标出的排污管网走向,正好穿过生态红线缓冲区。
“咱们的项目,得搞生态修复。”他说。
林晓棠低头翻目录,指尖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那一栏。申报条件里写着“须提供环评批复文件”。她抬头:“环评得找第三方机构做,费用预估八万。”
“钱从哪出?”陈默问。
“应急账户剩两万三,动不得。”她答得干脆,“投资方那两百万,限定用于冷链和监测设备,挪用就违约。”
陈默打开抽屉,取出笔记本,翻到一页画着村域水系草图的纸。上头用红笔圈了三个点:后山滑坡带、民宿集中区、村史馆旧址。他写下三行字:
后山整冶,62万
污水处理站,89万
村史馆数字化,36万
总共187万
“应急资金能覆盖的,只有监测桩和排水沟。”他抬头,“这三项是硬头货,不做,后继所有项目都卡住。”
林晓棠盯着数字看了很久,忽然起身击方案拿平板。她调出上个月直播的后台数据,安全体验官报名带来的平台结算款,还有十一万没到账。
“这笔钱,能不能顶上环评费。”她问。
“结算周期是三十天。”陈默摇头,“而且这笔收入没走专项资金通道,不能直接用于行政支出。”
林晓棠把平板倒扣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窗外,李二狗正蹲在新立的检测桩旁调试信号,赵铁柱站在坡上用鲁班尺比划角度。两人影子被晨光拉得很长,投在刚刷白的箭头上。
“得走申报程序。”陈默说,“但材料得重做。”
林晓棠重新打开文档。她把原方案拆成两套:一套以“灾害防御体系升级”为主,申报生态修复专项;另一套保留“生态旅游示范点”内容,作为备选。两个方案共用基础数据,但立项逻辑完全不同。
“发改局要的,不只是钱。”她说。“是项目带来的可量化成果。”
陈默点头,他翻开父亲的笔记本,找到1998年那页,上面记着:“退耕还林,每亩补助三百,需提交坡度测试图、土壤类型报告、三年复绿计划。”申报材料里,每一项都有对应的证明文件编号。
“老路子还在。”他说,“去档案局查历史资料,补前置材料。”
林晓棠记下要点。她忽然问:“王会计那边,账对得出来吗?”
“她昨晚喝到凌晨。”陈默说,“现有资金能支撑已开工项目,但新项目必须单独列账。他提了一条——重大支出,得有三十年历史数据对照。”
林晓棠轻声说:“他把规矩立得很死。”
“死一n规矩才能防活人。”陈默合上本子,“咱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钱,是时间。雨季还有三波预警,滑坡带在冲一次,东坡的民宿地基就得塌。”
林晓棠起身去打印新方案。陈默拨通赵铁柱电话,让他带施工队暂停管网开挖,等环评进场后再定线。电话刚挂,李秀梅的短信进来:“今年专项压缩三成,环保口审核加了专家组会审环节,材料差一点就卡死。”
他把手机扣在桌上。
下午两点,林晓棠抱着材料去县里。陈默留在村部整理附件。他翻出气象台的雷达图记录、上一轮暴雨的损失凊单、村民保险签约名册,一一扫描归档。做到一半,王德发拄着拐进来,把一叠复写纸放在桌上。
“这是2004年洪灾的原始报损单。”他说,“当时没上报,但底联我留着。你们要证明灾害频发性,这个能用。”
陈默翻开,泛黄的纸页上,每户损失列得清楚,最后一页还有乡政府的未批复签章。
“谢谢。”他说。
王德发站着没走。“八万环评费,不是小数。村里没人担得起这个风险。你们要是写承诺函,得有人联签。”
“我来。”陈默说。
“不止你。”王德发看着他,“林丫头、赵铁柱,都得签字。这钱要是出了问题,不是你一个人扛。”
陈默点头。
天快黑时,林晓棠回来,手里拎着一份盖章的受理回执。环评机构同意先入场采样,八万元费用可缴费,但必须在十五日内补交,否则数据作废。
“我写了承诺函。”她说,“赵铁柱和王会计都签了字。”
陈默接过回执,看到“待补材料”一栏写着:土壤重金属检测报告、地表水三年监测数据、生态敏感区影响评估。
“地表水数据咱们有。”他说,“气象台从三年前就开始记录。”
“可重金属检测要外包。”林晓棠说,“预估费用四万二。”
陈默没说话。他打开笔记本,在187万的缺口下面,又添了一行:评估追加支出,4.2万。
总缺口变成191.2元。
林晓棠看着那串数字,忽然说:“直播结算款十一万,够付环评基础费。等数据出来,申报材料就能推进。剩下的,再想办法。”
陈默点头,他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资金缺口对应路径:
1,用直播未接款支付环评首期
2,申请缓缴承诺函,锁定申报资格
3,补齐历史数据,强化立项依据”
他合上本子,发现封面被雨水泡过的痕迹又深了些,像一条未走完的路。
夜里,他坐在村部灯下,重新整理申报材料。父亲的笔记本摊在旁边,那行小字又映入眼帘:“周三下午有人值班。”他查了日历,后天就是周三。
林晓棠发来消息:环评机构明天上午九点进村采样,要求村委会出具土地权属证明。
他回复:证明己准备,赵铁柱会带人清场。
放下手机,他打开电脑,把两套申报方案分别命名存档。刚关机,李二狗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缴费单。
“监测桩的信号月租。”他说,“三百六,我垫了。”
陈默掏出钱包,抽出四张百元钞给他。
李二狗没接,把单子往桌上一放,“环评的人问我要水样存放点,我说用王会计家地窖。”
陈默点头:“行。”
李二狗站着没动。“他们说要拍现场照片,得有人配合。”
“你跟着。”陈默说,“记清楚每个采样点的位置,回来标在图上。”
李二狗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又停下:“赵铁柱说,东坡的钢筋,再不浇筑,潮气一泡,就废了。”
陈默盯着桌上的笔记本,没抬头。
“我知道。”他说,“但环评下过,项目不立,钱一分都进不来。”
李二狗走了。屋里的灯闪了一下。陈默伸手拧紧灯泡,金属螺口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坐回椅子,把父亲的笔记本上重新打开,翻到空白页,写下第一行字:
“青山村基础设施升级项目,资金缺口191.2万元,已启动申报程序,环评采样定于明早九点。”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