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屏幕朝下。群里的消息已经不再跳动,最新一条息已经凌晨两点十七分,来自赵铁柱:“再等等,天亮了还有人醒。”他没回,只是把消息看了两遍,然后关了灯。
天刚蒙蒙亮,他翻开笔记本,翻到昨天刚记的那页——“众筹首日,支持者37人,金额3,720元”。数字旁边画了个圈,下面写着“缺口:96,280”。他盯着那串数字,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落下新的一行。
手机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是省城。他接起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默哥,是我,周涛。”
陈默松了口气,“你这号码换得连我都认不出。”
“刚换了部门,现在在一家旅游公司做项目对接。”周涛语气轻快,我前两天把你那‘一平米花田’的视频给我们老板看了,他挺感兴趣,说想聊聊。”
陈默没说话
“他说不冲冲着地来的,是冲着人。”周涛顿了顿,“视频里那个孩子举着种子纸,还百五十那块木牌‘你认下的地,明年会开花’,他看了三遍。”
陈默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那句话,是他昨夜改的标题。
“他们叫什么公司?”他问。
“云途文旅。”周涛说,“不算最大,但专做生态村落项目,去年在晥南搞了个村,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 ”
“他们想怎么聊?”
“线上会议,明天早上十点。老板姓方,方振东,之前说要你找时间叫他到村里看看,你一直没联系他,现在他改主意了。他是个实在人,不喜欢虚的。他说先听你们讲讲想法。”
陈默合上本子,“我得和村里商量。”
“行,你定。不过……”周涛压低声音,“这机会不容易,别光讲困难,多说你们做了什么。”
挂掉电话后,陈默坐在桌前没动。窗外有鸡鸣,远处传来扫帚划过石板路的声音。他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那里夹着父亲写的一句话:“别让村子成了别人的风景。”
他拨通了林晓棠的电话。
电话响了三声才接通, 背景是水龙放水的声音。
“晓棠。”他说,“有人要谈合作。”
“谁?”
“云途文旅,我同学介绍的,看过春野节的视频,想线上聊聊。”
林晓棠沉默了几秒,“条件呢?”
“还没谈。但他们提了品牌冠名,统一运营。 ”
“那就是想接手。”
“我知道。”陈默说,“所以我没答应。我想先定个底线。”
“几点?”
“明天早上十点。”
“好。”林晓棠声音沉下来,“九点村委会见。”
第二天早上,林晓棠提前二十分钟到了。他把笔记本摊在桌上,钢笔别在耳后,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陈默进门时,她正用铅笔在纸上画框,分成三框:村民主体、生态优先、收益共享。
“三原则。”她说,“可合作,不交权。定目归村集体,运营透明,分红机制不变。”
陈默点头,在自己本子上抄下这三条。
九点五十分,赵铁柱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个旧U盘。“我带了现场视频,还有工分登记表的扫描件。”他把U盘拍在桌上,“要是他们想看‘人心’,咱们就让他们看实打实的东西。”
十点整,视频会议开启。
屏幕那头是个穿灰色衬衫的男人,四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自我介绍是方振东,云途文旅总经理。
“我们不做复制。”他开门见山,“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魂。青山村的魂,是你们自己长出来的。”
陈默把春野节的视频投屏播放。画面里,老人递姜茶、孩子做书签,花田边的木牌被风吹得微微晃动。
方振东没说话,一直看到结尾。
“你们的众筹页面我也看了。”他开口,“三千多人访问,三百多人支持。数字不大,但信任是真的。”
林晓棠接过话:“我们不怕小,怕失控。一旦运营权交出去,村民就成了旁观者。”
“理解。”方振东点头,“我们不是来接管的,是来对接资源的——渠道、设计、品牌推广。你们定规则,我们搭桥。”
“比如?”陈默问。
“比如,把‘一平米花田’做成年度会员制,配套手做礼包邮寄服务。我们有物流合作方,能压成本。再比如,帮你们上线otA平台,民宿直接接入全国预订系统。”
赵铁柱插话:“那收益呢?”
“五五分成。”方振东说,“前三年,我们不抽成,只收基础运营费。等项目稳定,再按比例分配。”
会议室安静下来。
林晓棠翻开笔记本,指着一行字:“所有收入必须进入村集体账户,支出三人联签,月度公示。”
“可以。”方振东说,“我们提供财务系统,但数据你们自己管。”
“村民要能查原始数据。”林晓棠补充。
“没问题。”
陈默看着屏幕,“你们提品牌冠名,是什么意思?”
“比如叫‘云途.青山村生态共建计划’。”方振东解释,“品牌露出,是为了融资和推广。但宣传重点还是你们的故事。”
“名字不能改。”陈默说,“青山村就是青山村。你们可以挂名,但不能让别人以为这是你们的项目。”
方振东笑了,“行。那就叫‘青山村共建计划’,云途作为支持方。”
林晓棠在本子写下:“合作方,非主导方。”
会议结束前,方振东提着一个要求:“一周内,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项目规划书,包括现有资源、运营模式、预期目标。这是我们内部立项的依据。”
陈默记下时间。
挂断视频后,赵铁柱搓了搓脸,“听起来不你像是骗人的。”
“但也不能全信。”林晓棠合上本子,“想当年乡办厂,也是这么开头的。”
陈默抬头,看见王德发拄着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旧账本。
“你们真要跟外面的人合伙。”王德发声音低沉,“我见过三回了,开头说得比唱的好,最后钱没见着,地也没了。”
“这次不一样。”陈默说,“咱们自己撑舵。”
“掌舵。”王德发冷笑:“你们连船长证都没有,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们甩下船。”
林晓棠站起来,“所以我们才要写清楚规则。每一笔钱,每一个决定,都得村民说了算。”
王德发盯着他看了几秒,把账本放在桌上,“那你们写吧。写好了,拿来给我看。别光写给外面人看的,也写给自己人看的。”
他转身离开,拐杖敲在水泥地上,一声一声。
下午,三人坐在村委会整理材料。林晓棠负责生态规划和村民权益部分,赵铁柱整理基础设施和人力凊单,陈默统稿。
他翻开笔记本,在“旧友牵线”四个字下面写下:“非救赎,乃新考。”
手机震动,周涛发来一条消息:“方总挺满意,说你们有底线,也有诚意。但他需要规划书尽快提交,才能推进立项。”
陈默把消息递给林晓棠看。
她抬头,“我们得把共建墙的设计加进去,还有工分兑换机制。”
“还有花田养护标准。”陈默说,“我们不能为了好看乱施肥。”
赵铁柱从包里掏出一张草图:“我画了个民宿动线优化方案,加个竹廊,遮阳避雨。”
陈默把草图拍照存进文件夹,命名为“青山村一期规划草案。”
天快黑时,材料初步成型。共三部分:现状与成果、合作原则、未来三年发展路径。附件包括工分制度、财务公开条例、村民共建承诺书扫描件。
陈默把文件打包,准备第二天发送。
林晓棠最后检查了一遍。抬头问:“我们真的要走这一步。”
“众筹三天,才凑到八千。”陈默说,“靠我们自己,太慢了。春野节能办一次,不一定能办第二次。”
“可一旦开了这个口……”
“我们就守住这个口。”陈默翻开本子,指着那三行字,“只要规则在,方向就不会偏。”
林晓棠没再说话,只是把钢笔重新别回耳后。
陈默点击发送,邮件标题是:“青山村文旅共建项目规划书(草案)”。
邮箱提示“发送成功”。
他退出界面,打开村务群。群里很安静,只有王婶发了一张照片:她女儿抱着一束野菊,笑得灿烂。配文是:“认筹了两百,换了一束花,孩子说明年还会来。”
陈默把照片保存下来,放进“共建者”文件夹。
他站起身,对林晓棠说:“路打开了,接下来得自己走稳。”
林晓棠点头,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写下:“合作未定,规划先行。”
赵铁柱收拾工具包,“我明天去县里,问问竹材供应商能不能先赊一批。”
陈默刚要说话,手机又响了。
是周伟。
他接起,听见对方说:“方振东刚开完内部会,他们决定立项。但有个新要求——想实地来一趟,看村子,见见村民。”
陈默握紧手机。
林晓棠抬头,嘴唇微动。
陈默对着话筒说:“我们等他来。”
他挂掉电话,走到公告栏前。那里贴着春野节的照片,还有那块木牌的特写。他盯着看了几秒,拿起记号笔,在旁边空白处写下一行字:“有人要来,咱们得让他们看见——这地是谁的。”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