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洞深处,蒸汽机有节奏的轰鸣,成了此刻最震耳欲聋的背景音。陈侍郎的脸上,复杂的情绪交织,有震撼,有思索,还有一种身为朝廷命官的忧虑。他看着杨昭,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少年。
“杨昭,”陈侍郎的声音低沉,“你方才所言,这些……器械,可有图纸?可有详细记载?”
杨昭微欠身:“回大人,确有图纸与记载。晚辈初创,尚未完善,只是一点粗浅的心得。”
“粗浅?”周大人哼了一声,他走到一台小型蒸汽钻头前,仔细观察着它的结构。这等精巧,这等效率,岂是“粗浅”二字能概括的。他转过身,对杨昭说:“杨昭,你可知你所作所为,对大乾意味着什么?”
杨昭平静应对:“晚辈只求能为杨氏,为大乾,尽绵薄之力。若能让矿石产量提升,让百姓生活改善,便是晚辈最大的愿望。”
他这话听似谦逊,实则将自己的功绩与家国社稷紧密相连。
陈侍郎摆了摆手,示意周大人不必多言。他再次看向杨昭,语气里多了一分郑重:“杨昭,你所掌握的技术,朝廷会极为重视。但凡事有利有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你可明白?”
杨昭垂眸:“晚辈略知一二。故而,今日请两位大人亲临,便是希望杨氏的微薄之力,能为朝廷所用,而非引来不必要的揣测。”
陈侍郎轻叹一声,他明白了杨昭的意思。这少年将“神物”公之于众,并非是自傲,而是主动向朝廷示好,寻求庇护,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展示。
“你很聪明。”陈侍郎只说了这一句,便不再多问技术细节,而是转而询问矿山的管理和矿工的待遇。杨昭一一作答,提到杨氏为矿工兴办义学、提供医馆、改善食宿等举措。这些细节,让陈侍郎和周大人对杨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观完毕,钦差队伍在杨氏矿山简单用过午饭,便匆匆启程回府城。陈侍郎并未在杨氏府邸停留,只是在城门外与杨老太爷和杨昭告辞,便直接向京城方向而去。
“老太爷,这……是福是祸?”杨氏一位长老忧心忡忡。
杨老太爷望着远去的队伍,眉头紧锁:“是福是祸,便看圣上如何定夺了。但有一点,杨氏的地位,从今日起,怕是再也不同了。”他转头看向杨昭,目光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惊叹,有欣慰,也有担忧。
杨昭则回以一个平静的微笑。他清楚,真正的考验,在京城。
……
回京的路上,陈侍郎和周大人几乎没有停歇。马车里,两人相对而坐,气氛却异常凝重。
“陈大人,您说,那杨昭究竟是何等人物?”周大人终于打破沉默,他的语气里仍带着未能平复的震撼,“那等器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台机器,竟能抵得上百人劳力,若能推广开来,大乾的国力,岂不是要翻天覆地?”
陈侍郎闭目养神,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矿山深处蒸汽机轰鸣的景象。他身为礼部侍郎,平日里处理的都是礼仪教化、典章制度之事,对这些奇技淫巧素来不甚关注。然而今日所见,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周大人所言极是。”陈侍郎睁开眼睛,目光深远,“杨昭此子,远非寻常商贾可比。他所掌握的,已非单纯的财富,而是……改变天下的力量。”
“那我们该如何向圣上禀报?”周大人搓了搓手,显得有些兴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杨氏带来的巨大财源,以及户部账目上那令人心动的数字。
“如实禀报。”陈侍郎声音沉稳,“但要强调其利弊。此物固然能利国利民,但若落入居心叵测之人手中,亦是祸害。圣上英明,自会权衡。”
他拿起纸笔,开始斟酌措辞,起草奏折。奏折中,他详细描述了杨氏矿山蒸汽机的运作原理、效率提升,以及杨昭在矿山管理、矿工待遇上的先进举措。他没有刻意夸大,也没有丝毫隐瞒,只是客观地呈现了所见所闻。但越是客观,越是让人触目惊心。
周大人则在一旁补充了大量关于矿石产量激增、杨氏财富积累以及其在江南地区赈灾修路、兴办义学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他用数字,直观地展现了杨氏的强大实力和对地方的影响力。
数日后,这封加急奏折,以及附带的杨氏矿山勘察报告,送入了京城皇宫,呈到了大乾皇帝的御案之上。
皇帝批阅奏折,先是看到关于江南民情、杨氏赈灾修路的内容,微微颔首。然而,当他翻到关于杨氏矿山和“蒸汽提升机”的描述时,原本平静的面容,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水沸腾生‘气’,带动铁器自行运转?”皇帝放下奏折,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他对技术一向有所关注,但这样的描述,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召来贴身太监:“去,宣陈侍郎、周郎中觐见!”
不多时,陈侍郎和周大人被传召入宫。两人跪在殿中,将矿山之行的所见所闻,再次详细禀报。陈侍郎着重强调了蒸汽机的巨大效率,以及杨昭此人在应对进退上的智慧。周大人则拿出了杨氏矿石产量激增的账目,以及杨氏在江南累积的惊人财富。
“陛下,臣亲眼所见,那矿洞深处,蒸汽轰鸣,铁轮转动,矿石源源不断地被拉出。一台机器,便能抵得上数十上百人的劳力,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周大人说着,语气都有些激动。
皇帝听罢,沉默良久。他不是庸主,自然明白这“神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意味着国力的全面提升。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如此强大的力量,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是何等危险。
“你们确定,此物乃杨昭一人所造?”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探究。
陈侍郎拱手:“回陛下,杨昭言其‘粗浅尝试’,但观其言行,对这器械的原理和运用,了然于胸。且杨氏族中匠人,也对其极为敬服,称其为‘昭爷’。”
皇帝的指尖轻轻敲打着龙案,殿内鸦雀无声。他思考着杨昭这颗横空出世的“将星”,将给大乾带来怎样的影响。
“来人,”皇帝终于开口,“传朕旨意,召杨昭……入京觐见!”
此言一出,陈侍郎和周大人皆是一震。直接召见!这意味着圣上已对此事给予了最高程度的关注。
杨氏,这颗江南的新星,终究要直面大乾朝堂的波谲云诡了。一场真正的风暴,正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席卷而去。
喜欢杨凌传之逆袭家主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