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继续第七卷的旅程。这是第105章。
---
第七卷:四海承风
第105章:跨文化营销团队的组建
新加坡体验中心的顺利落地,如同一石入水,激起了层层涟漪。但要让这涟漪扩散得更远,仅靠实体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林静和程致远深知,真正能让“静心坊”在海外市场扎根生长的,是一支深谙跨文化沟通之道的营销团队。组建这样一支团队,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不亚于打造任何一款核心产品。
在“静心坊”新加坡临时办公室里,一场特殊的面试正在进行。面试官是林静、程致远和新加坡总经理黄文杰,而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几位背景迥异的候选人。
第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艾妮莎,一位戴着精致头巾的马来裔女孩,拥有市场传播学硕士学位,曾在跨国快消品公司负责过针对穆斯林市场的品牌活动。她流畅地阐述着对halal认证市场潜力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静心坊”的产品理念与伊斯兰文化中注重洁净、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我们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艾妮莎眼神明亮,“更是传递一种被认可和尊重的健康哲学。”
第二位是詹姆斯·陈,一位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受英式教育影响的年轻创意总监。他能言善辩,对社交媒体趋势了如指掌。“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养生叙事框架,”詹姆斯挥舞着手势说道,“对于年轻的都市群体,‘精力膏’不是补品,是他们的‘能量助推器’;‘祛湿茶’不是药茶,是他们的‘体内空调’。我们要用他们的语言,在tiktok、Instagram上创造能引发共鸣的内容。”
第三位是苏珊·王,一位拥有十五年国际4A广告公司经验的新加坡华裔。她气质沉稳,分析问题一针见血。“品牌出海,最忌讳的是‘文化傲慢’或‘自我东方化’。”苏珊冷静地指出,“我们不能假设他们理解‘气血’‘阴阳’,但也不能为了迎合而完全丢掉文化根基。关键找到那个平衡点——将东方的智慧,用普世的价值和科学的态度‘转译’出来。比如,‘御炎复元膏’的‘扶正固本’,可以转化为‘系统性支持身体自愈力’这样的现代健康概念。”
面试结束后,林静、程致远和黄文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我们需要艾妮莎,她对特定文化圈层的理解和尊重,是我们进入马来和印尼市场的钥匙。”黄文杰首先表态。
“詹姆斯代表了新的传播语态和渠道,能帮助我们触达更年轻的消费群体,避免品牌给人‘老气’的印象。”程致远补充。
“而苏珊,”林静沉吟道,“她具备我们最需要的战略视野和‘转译’能力。她能确保我们的品牌内核在跨越文化边界时不失真、不变形。”
最终,他们决定吸纳这三名各具特色的成员,并以苏珊为核心,组建“静心坊”首个跨文化营销团队。这个团队的构成,本身就体现了“四海承风”的理念——多元、融合、互相激发。
团队成立后的第一次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会议,就充满了观点的碰撞。
詹姆斯提出一个大胆的视频创意:一个在cbd加班到深夜的年轻精英,疲惫地冲调一杯“精力膏”,瞬间焕发活力,镜头切换到他清晨在滨海湾跑步的矫健身影。“快节奏,强视觉冲击!”他兴奋地说。
艾妮莎则谨慎地提出:“这个创意很好,但其中涉及饮用的场景和方式,需要确保完全符合halal的规范,并且在面向马来市场时,模特的选择和场景设置需要更贴近本地审美。”
苏珊肯定了双方的看法,并引导大家深入:“我们可以保留詹姆斯创意的核心——解决现代都市人的疲劳痛点,但在执行上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市场、不同社群,制作不同版本的视频。比如面向马来市场,我们可以选用马来裔模特,场景设置在吉隆坡的双子塔;面向华人圈,可以更突出产品的传统渊源;面向泛亚太区年轻群体,则强调其科技感和时尚感。”
她还提出了一个核心建议:“我们还需要打造一个‘内容中心’,系统地生产关于中医养生理念的‘白话版’解读、产品成分的科学解析、用户真实体验分享等多元化内容,作为我们所有营销活动的支撑,教育市场,建立信任。”
林静旁听了这次会议,看着这支由不同文化背景成员组成的团队,从最初的各执一词,到后来逐渐找到共识与互补,她感到由衷的欣慰。她对黄文杰说:“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团队。不是一种声音覆盖另一种,而是让不同的声音和谐共鸣,共同奏响‘静心坊’的国际乐章。”
这支初具雏形的跨文化营销团队,如同一个精密的转换器,一端连接着“静心坊”深厚的品牌内涵与产品哲学,另一端则准备着,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将其娓娓道来。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然清晰——不是生硬地输出,而是巧妙地融入,让东风的智慧,化作四海皆能感受的温润之风。
《阿胶糕里的光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阿胶糕里的光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