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裹着麦苗的清香,拂过莘县城外的晒谷场。往日空旷的场地今日被围得水泄不通,二十几张木桌拼成的长案上,摊着刚绘好的《蚕桑育养图》,旁边摆着改良曲辕犁、浸种用的陶瓮,还有装着新育稻种的竹簸箕——这里是阳谷农桑学堂的莘县分堂,今日是开课的日子。
乔郓蹲在长案旁,正给几个老农讲解曲辕犁的用法。他握着犁柄,轻轻一压,犁头便稳稳扎进松软的泥土里,只需要微微用力推送,就划出一道平直的犁沟。“您看,这犁比老犁轻三成,犁头带了弧度,转弯时省劲,妇人都能拉得动。”他抬起头,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溅起细小的泥星。
为首的老农王老头眯着眼打量着犁身,粗糙的手掌抚过犁头的铁刃:“这铁片子磨得亮堂,真能比老犁多耕半亩地?”
“王大叔,您要是不信,咱们当场试试。”乔郓笑着招手,让周铁牵来一头黄牛,“您用老犁,我用新犁,同耕一分地,看看谁快。”
王老头撸起袖子,接过周铁递来的老犁,吆喝着黄牛耕了起来。老犁又沉又笨,他拽着犁柄,脸憋得通红,犁沟还歪歪扭扭。轮到乔郓时,黄牛轻松拉动新犁,他脚步平稳,犁沟又直又深,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就耕完了一分地。王老头看得眼睛发直,上前摸着新犁沟,喃喃道:“神了!真神了!这犁我要了,多少钱?”
“不要钱。”乔郓擦了把汗,“学堂给每户农户免费发一具新犁,只要你们来上课,学精了耕种技术,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农户们涌到长案前,争抢着登记领犁。周铁的堂弟周林忙得满头大汗,手里的毛笔写得飞快,账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名字。“郓哥,这一上午就登记了八十多户,比预计的多了三成!”周林兴奋地喊道,笔尖的墨汁都溅了出来。
乔郓刚要回话,人群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一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跳上石磨,挥着胳膊大喊:“别信他的!这新犁是邪物,新种子是妖种!昨儿城西李二家的田,种了他的稻种,苗都枯了!”
农户们的欢呼声瞬间停了,脸上露出惊疑的神色。王老头皱着眉道:“李二家?我咋没听说?”
“我亲眼看见的!”汉子拍着胸脯,“还有那农书,上面画的草药都是毒草,用了会毒死庄稼!这乔郓就是想骗咱们的地,好交给官府!”
乔郓的眼神一冷,激活信息探查扫过汉子:
【目标:孙五】
【身份:恒丰粮行的帮闲,钱万贯的远房侄子】
【状态:紧张(怕被拆穿)+ 急切(想搅黄开课)】
【关联信息:昨日偷偷往李二家的秧苗上泼了盐水,伪造枯苗假象】
“你说李二家的苗枯了,可有证据?”乔郓缓步走到石磨前,目光直视孙五,“李二现在在哪?你敢不敢跟我去他家田里看看?”
孙五被他看得心里发虚,嘴硬道:“我……我凭啥跟你去?反正我说的是实话,信不信由你们!”他说着就要跳下石磨,却被周铁一把抓住胳膊。
“想走?”周铁的力气大,捏得孙五痛呼出声,“把话说清楚,是谁让你在这造谣的?”
孙五挣扎着喊道:“放开我!我没造谣!是你们的种子有问题!”
“是不是有问题,去看看就知道。”乔郓对王老头道,“王大叔,劳烦您召集几个老乡,咱们一起去李二家的田看看,是非曲直,一看便知。”
一行人浩浩荡荡赶到城西李二家的田埂。刚到地头,就见李二蹲在田边抹眼泪,秧苗果然枯黄了一片,叶子卷成了细条。孙五见状,立刻得意起来:“看看!我没骗你们吧?这就是妖种!”
乔郓蹲下身,指尖捻起一点田埂边的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咸味。他又扒开枯黄的秧苗根部,泥土湿漉漉的,盐分渗透的痕迹清晰可见。“李二哥,你昨日是不是给秧苗浇过水?”
李二愣了一下,点头道:“是啊,天旱,我傍晚浇了桶井水。”
“井水在哪挑的?”
“就在村口的老井。”
乔郓立刻让周铁去老井打水,桶里的水倒进碗里,撒上一把新稻种,不过片刻,稻种就皱起了皮。“大家看,”乔郓举起碗,“这井水里掺了盐,秧苗是被盐水浇枯的,不是种子的问题。”他转头盯着孙五,“你说你亲眼看见苗枯了,是不是你偷偷往井里撒了盐?”
孙五脸色惨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这时,李二突然想起什么,一拍大腿:“昨日傍晚,我看见这小子在井边转悠,当时没在意,原来是他搞的鬼!”
真相大白,农户们怒了,围着孙五拳打脚踢。周铁拦住众人:“别打坏了,送官处理!”他押着孙五往莘县县衙走,人群中响起一阵叫好声。
王老头走到乔郓身边,愧疚道:“郓哥,是我们糊涂,差点信了谣言。”
“不怪大家。”乔郓笑着摆手,“以后遇到事,咱们多看看,多问问,就不会被人骗了。”他让周林拿来新的秧苗,“李二哥,这是备用的秧苗,我们帮你重新栽上,保证不耽误农时。”
农户们七手八脚帮李二补栽秧苗,田埂上又恢复了热闹。乔郓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钱万贯想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搅黄学堂,未免太小看他了。但这也提醒他,恒丰不会善罢甘休,得尽快巩固农户的信任。
下午,乔郓刚回到阳谷粮行,赵掌柜就急匆匆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封红色请柬:“郓哥,东平府巡察御史张大人明日要来阳谷考察农桑新政,钱万贯陪同,还特意送了请柬,让你去府衙门口迎接。”
“张大人?”乔郓接过请柬,鎏金的“张”字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他激活信息探查,关于张大人的信息浮现:
【目标:张敬】
【身份:东平府巡察御史,曾任济州府通判,与钱万贯是同窗】
【状态:贪婪(收受过钱万贯的古玩贿赂)+ 伪善(注重官声,怕被弹劾)】
【关联信息:此次考察名义上是查农桑,实则想帮钱万贯打压赵记,同时捞取“重视农桑”的政绩】
“钱万贯倒是会找靠山。”乔郓冷笑一声,将请柬放在桌上,“明日我去迎接,但考察的路线得由我们定。赵掌柜,你去准备几份详细的农桑报告,把示范田的收成数据、农户的反馈都写清楚,尤其是新种子增产的具体数字,越详细越好。”
“好,我这就去办。”赵掌柜转身去了账房。
乔郓又对周铁道:“你去趟东平府,找拐子刘的人,查一下张大人在济州府的旧事,特别是有没有收受贿赂的把柄。钱万贯能拉拢他,咱们也能牵制他。”
次日清晨,阳谷县府衙门口挂起了“欢迎巡察御史”的红绸。乔郓穿着劝农使的青色官服,站在衙役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陈先生和几个乡绅代表。辰时三刻,一队马车缓缓驶来,为首的马车上插着“巡察御史”的旗幡,钱万贯骑着马跟在旁边,见到乔郓,嘴角勾起一抹挑衅的笑。
马车停下,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下来,面白无须,眼神锐利,正是张敬。“乔劝农使不必多礼。”他抬手虚扶,语气平淡,目光却扫过乔郓身后的乡绅,“听闻阳谷的农桑新政做得不错,本御史特意来看看。”
“大人谬赞,请随我来。”乔郓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先去城郊的示范田,那里的稻苗刚抽穗,长势喜人。”
张敬点头,一行人往示范田走去。路上,钱万贯故意落后两步,凑近乔郓低声道:“乔郓,识相的就把军粮差事让出来,不然张大人一句话,就能撤了你的劝农使。”
乔郓淡淡瞥了他一眼:“钱掌柜还是操心自己的粮行吧,听说恒丰上月偷税漏税的账目,还在粮署压着。”
钱万贯的脸色瞬间变了,恶狠狠地瞪了乔郓一眼,却不敢再多说。乔郓心中冷笑——昨晚周铁传回消息,张敬在济州府时,曾包庇过偷税的商户,后来被人举报,差点丢了官,所以他最忌讳“偷税漏税”这四个字。
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随风起伏。陈先生指着稻田道:“张大人,这改良稻种是乔郓找老农学培育的,去年试种,亩产比往年多两石三斗,今年推广后,阳谷的粮税预计能增三成。”他递过农户的签字画押,“这是一百二十户农户的证词,都证明新种子和新农具好用。”
张敬接过证词,翻了几页,目光落在增产数据上,眼神微动。他此次前来,本想找些岔子打压乔郓,可看到实实在在的收成和农户的认可,又犹豫了——若是能将阳谷的农桑新政作为自己的政绩上报,对仕途大有好处。
“不错,不错。”张敬的语气缓和了些,“乔劝农使年轻有为,值得嘉奖。”他转头对钱万贯道,“钱掌柜,你也该学学赵记,多为农户着想,别总想着投机取巧。”
钱万贯愣住了,没想到张敬会突然变卦,只能讪讪点头:“是,下官受教了。”
离开示范田,乔郓又带张敬去了农桑学堂。教室里,周老伯正在教农户们辨认虫害,黑板上画着蝼蛄、蚜虫的画像,旁边标注着防治方法。农户们围在桌前,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虫卵,时不时举手提问。
“这些农户都很积极啊。”张敬点头称赞,目光落在墙上的《农桑简易法》刻本上,“这书编得通俗易懂,适合农户学习,本御史回去后,会向朝廷举荐,推广到整个东平府。”
乔郓心中一喜,连忙拱手:“多谢大人提携!若能推广,受益的是天下农户。”
考察结束后,张敬对乔郓道:“农桑新政做得很好,本御史会向知府大人禀明,为你请功。以后有什么需要朝廷支持的,尽管上报。”他瞥了一眼旁边脸色难看的钱万贯,没再多说,带着随从离开了。
看着马车远去,钱万贯咬牙道:“乔郓,你别得意!”他转身就走,连招呼都没打。
乔郓笑着摇摇头,转头对陈先生道:“多谢先生今日帮腔,不然张大人未必会松口。”
“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陈先生捋着胡须,“你把农桑新政做得扎实,有数据有证词,张敬就算想偏袒钱万贯,也找不到理由。而且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政绩对自己有用。”
【叮!成功应对巡察御史考察,获得官方认可。主线任务“巩固阳谷根基”进度90%。奖励:“政绩加持”效果(官府资源优先倾斜),积分500,解锁“农桑补贴”申请权限。】
系统提示音响起,乔郓心中踏实了不少。“农桑补贴”意味着他可以向朝廷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扩建学堂和改良农具,这对新政的推广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乔郓忙着申请农桑补贴,同时筹备“农桑互助会”的成立仪式。互助会由阳谷及周边三县的乡绅、农户代表组成,宗旨是“共享资源、共抗风险”——农户抱团耕种,乡绅提供资金支持,赵记负责收购和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成立仪式当天,莘县的张老爷、东阿县的李乡绅都来了,还有一百多个农户代表,挤满了粮行的大院。乔郓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互助会的章程:“……以后谁家遇到天灾虫害,互助会会动用储备粮和资金帮忙;谁家想扩大种植,互助会统一采购种子农具,降低成本。咱们拧成一股绳,就不怕任何风浪!”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老爷走上台,拱手道:“乔劝农使说得好!我代表莘县乡绅,捐出五十两银子,作为互助会的启动资金!”
“我捐三十两!”
“我捐二十石粮!”
乡绅和农户们纷纷捐款捐粮,账本上的数字快速增长。周铁站在台下,激动得满脸通红,悄悄对乔郓道:“郓哥,现在咱们有了互助会,恒丰粮行再也抢不走咱们的粮源了!”
乔郓笑着点头,目光扫过人群中的刘老汉、王老头,还有周林、周铁,心中满是感慨。从一个卖梨的少年,到劝农使,从粮铺到互助会,这一路走得不易,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仪式结束后,陈先生单独留下乔郓,神色凝重道:“郓哥,我收到消息,梁山最近在东平府活动频繁,据说想拉拢寿张县的黑虎入伙。黑虎虽然和你有过约定,但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你得小心。”
乔郓的脸色沉了下来。黑虎掌握着寿张山路的要道,若是他投靠梁山,不仅运粮路线会受影响,阳谷县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我知道了,先生。”他点头道,“我会让周铁加强寿张山路的巡查,再派人与黑虎联系,提醒他不要和梁山勾结。”
当天晚上,乔郓在情报堂查看拐子刘送来的消息。纸条上写着:“梁山派‘白花蛇’杨春去寿张见黑虎,带了一百两银子和十柄刀,约定三日后在山里议事。”
乔郓捏着纸条,指尖微微用力。杨春是梁山的小头领,擅长使枪,为人狡诈。黑虎若是被他说动,后果不堪设想。“周铁,”他喊道,“明日你带五个兄弟,去寿张县见黑虎的老娘,送些药材和银子,就说我惦记她的身子,顺便提一句,梁山是朝廷钦犯,勾结他们没有好下场。”
“好!”周铁领命而去。
乔郓坐在情报堂里,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的地图上,寿张山路的位置被他用朱砂圈了起来。他知道,这又是一场新的博弈。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慌乱,互助会的成立让他有了稳固的后方,官府的认可让他有了底气,情报网让他能提前布局。
夜色渐深,粮行里静悄悄的,只有账房传来赵掌柜记账的“噼啪”声。乔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示范田。月光下,稻穗随风摇曳,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他知道,农桑新政的路还很长,乱世的考验也从未停止。但只要他守住这份根基,团结身边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在这水浒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桌上的《农桑简易法》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书页上的字迹工整有力,那是他用汗水和心血,为自己、为农户们,写下的生存之道。而这条道,正向着更广阔的未来,缓缓延伸。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