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女官的职司,为苏瑾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帝国中枢记忆的大门。她的工作地点移至位于宫城一隅的集贤殿书院,这里庋藏着自隋至本朝的无数图籍、档案、奏疏副本。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书卷特有的微尘气息,静谧而厚重。苏瑾很快便沉浸其中,她过目不忘的能力在此处得以充分发挥,如同最精密的梭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间穿梭,将零散的信息织成清晰的脉络。
她并未因职务变更而疏远太平。相反,她时常挑选一些记载着前朝后宫理政、或是地方风物民情的有趣卷宗,在为太平讲读时,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她不再局限于诗文,而是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漕运如何维系帝国命脉,边关互市如何影响国力,甚至一些清官能吏如何巧妙化解民间纠纷的案例。
太平起初只是被动地听着,权当解闷。但渐渐地,那些鲜活的人与事,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权衡与智慧,如同细小的火种,落入了她因情感失意而略显荒芜的心田。
这一日,太平又被武则天召至蓬莱殿。这次并非训斥,而是随手丢给她几份关于宗室勋贵请求增加食邑封户,以及长安两市商户因摊位纠纷引发械斗的奏疏副本。
“你也大了,整日拘泥于儿女情长,徒耗光阴。看看这些,说说你的想法。”武则天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仿佛只是随意布置课业。
太平拿起奏疏,初时有些茫然。食邑封户?商户械斗?这些离她锦衣玉食的世界太过遥远。她下意识地想推拒,但抬眼对上母亲那深邃难测、带着审视的目光,话又咽了回去。她想起了苏瑾近日讲述的那些前朝故事,故事里的贤后、公主,似乎并不仅仅是吟风弄月之辈。
她硬着头皮,仔细阅读起来。请求增加食邑的,是几位辈分颇高的宗室,理由无非是子孙繁茂、用度不足。而商户械斗,则是因为西市胡商与本地商户争夺一处黄金摊位,互不相让,闹出了人命。
太平看得眉头紧锁。她本能地觉得那些宗室贪得无厌,天下财物岂能尽归一家?而商户械斗,扰乱秩序,实在可恶。她凭着一股意气,对武则天道:“母后,这些宗室已然富贵已极,还要加封,实属不该,应予驳回,以儆效尤!那些闹事的商户,为首者当严惩不贷,方能震慑屑小!”
武则天听着,未置可否,只是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沫,目光却掠过太平,看向殿外某处虚空,让人猜不透心思。
回到寝宫,太平将殿中之事告知苏瑾,语气中还带着一丝自己的处置“很公正”的意味。
苏瑾静静听完,沉吟片刻,方才开口:“殿下嫉恶如仇,心系秩序,此乃赤子之心,难得。”她先肯定了太平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只是,治国理政,如同医病,需辨症施治,而非一味用猛药。”
她拿起那份关于宗室请求加封的奏疏,轻声道:“殿下可知,这几位老王爷,虽无实权,但在宗室中辈分高,影响力不小。其家族枝蔓,与朝中诸多官员亦有联姻。断然驳回,固然干脆,却可能使其心生怨望,暗中串联,反生事端。”
太平一怔,她没想到背后还有这般牵扯。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贪得无厌?”
“自然不是。”苏瑾微微一笑,“殿下可曾想过,他们为何此时上奏?或许并非真的用度不足,而是试探朝廷态度,或为子弟谋求出身。娘娘或许可以‘体恤年高’为由,赏赐些宫廷用物、珍玩以示恩宠,全其颜面。同时,可暗示若其族中有杰出子弟,可通过科举或侍卫等正途入仕,为国效力。如此,既安抚了人心,又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至正途,岂不胜过简单驳回,埋下隐患?”
太平眼睛微微睁大,这种迂回的处理方式,是她从未想过的。
苏瑾又拿起那份商户械斗的案卷:“至于这械斗,严惩首恶固然必要。但殿下可曾细究其根源?胡商与本地商户为何争夺那处摊位?可是西市规划有不尽合理之处?或是管理市集的官吏有失公允,乃至从中渔利,才激化了矛盾?若不能厘清根源,今日惩处了这批,明日难保不会有另一批再起冲突。殿下或可建议娘娘,在惩处之余,责成京兆尹彻查市集管理弊端,明晰规则,使各方皆能公平谋生,方能从根本上平息纷争。”
她引导太平,不仅仅看到问题的表面,更去思考其背后的成因和长远的解决之道。
太平彻底愣住了。她看着苏瑾,仿佛第一次接触到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原来,处理一件事情,并非只有“是”或“否”,“对”或“错”那么简单。这里面有权衡,有妥协,有引导,更有对人心、对利益的精妙洞察。
数日后,太平再次被武则天问及对那几件事的看法。这一次,她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斟酌着语句,将苏瑾分析的那些权衡与策略,用自己的话,略显生涩但却条理清晰地陈述了出来。她甚至补充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母后,儿臣觉得,对那几位宗室,或许还可令太常寺多加抚慰,彰显天家亲情……”
武则天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极淡的惊讶,随即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看着眼前这个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几分的女儿,沉默了片刻。
“看来,苏瑾在你身边,并非虚设。”武则天淡淡说了一句,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其他,“此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没有评价太平的建言好坏,但太平走出蓬莱殿时,却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的充实感。那不是得到薛绍关注时的虚幻甜蜜,而是一种源自自身思考、并能影响外物的踏实力量。
她迫不及待地找到苏瑾,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苏瑾,母后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觉得她听进去了!你说得对,这些事情,原来这么有意思!”
苏瑾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这次不再是只为情爱燃烧的火焰,而是带着理性与探索的星火,心中微感欣慰。她微笑道:“殿下天资聪颖,一点即透。世间万物,运行皆有法度,人心百态,亦有其脉络。能窥见其中一二,并尝试着去理解、去影响,本就是一件极有魅力之事。”
太平用力点头,第一次主动要求:“那你再多与我说说,前朝都是如何处理类似事情的?还有那些能臣,他们都是怎么想到那些巧妙办法的?”
然而,就在太平开始对政务产生浓厚兴趣,并偶尔能提出一些颇具见地的看法时,集贤殿书院内,苏瑾在整理一箱来自高宗朝早期的密档时,指尖触到了一份被刻意隐藏、以特殊药水书写,需在烛火下特定角度才能显现字迹的陈旧文书。其上记录的,是一桩涉及宫闱秘辛与前朝废太子事件的模糊线索,而其中一个被提及的名字,似乎与薛绍的亡妻肖氏家族,有着某种意想不到的、极其隐晦的关联。
苏瑾的心猛地一沉。她原本以为肖氏之事早已尘埃落定,难道背后还牵扯着更深的宫廷隐秘?这份无意中发现的文书,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历史尘埃,还是……一把可能重新撬动太平如今稍显平静生活的钥匙?她看着跳跃的烛火,映照出卷宗上那行逐渐淡去的隐秘字迹,陷入了沉思。
喜欢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