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抢修现场就设在村东头的农机库房,夜幕已经沉了下来,库房里拉了两盏大功率的碘钨灯,惨白的光线照亮了满地狼藉。
被歹徒破坏的传感器散落在地上。
几根关键线路被剪断,绝缘皮剥落,露出里面铜芯,旁边的无人机残骸还沾着泥土,螺旋桨歪扭成了不规则的弧度。
林舟蹲在地上,指尖抚过断裂的线路,眉头拧成了疙瘩——
明天就是智能灌溉系统试运行的日子,现在核心设备出了问题,要是赶不及修复,不仅前期的投入要打水漂,村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恐怕也会瞬间崩塌。
“小舟,别愁,咱全家都在这儿呢!”母亲拎着一个保温桶走进来,身后跟着一群婶子大娘,她们手里都拿着自家的手电筒、剪刀,还有的带来了胶带和备用电线,“我把村里的妇女都叫来了,排查线路、整理零件这些细活,我们娘们儿能干!”
林舟抬头,看到母亲鬓角的碎发被汗水粘住,脸上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笑容,心里一暖,刚想说“太辛苦泥们了”,就见库房门口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父亲扛着一个工具箱走了进来,工具箱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显然是刚从地里赶回来。
“爸……”林舟站起身,有些意外。早上父亲还因为他坚持要用智能设备而冷战,现在竟然主动来帮忙了。
父亲没说话,只是把工具箱往地上一放,“啪”地打开,里面整齐地摆着扳手、焊枪、万用表,都是他年轻时修农机用的老伙计。他蹲下身,拿起一个损坏的传感器,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零件,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嘟囔道:“这点破坏算啥,当年你爷爷修水车,比这复杂多了。”
林舟心里一热,眼眶有些发酸。
他知道父亲嘴硬心软,虽然一直反对引入现代设备,但骨子里还是盼着项目能成,盼着村里的土地能有好收成。
他赶紧递过图纸:“爸,传感器的线路断了,还有主板也受了点影响。”
父亲接过图纸,看都没看,直接放在一边,手里的焊枪已经通了电,蓝色的火苗“噗噗”地跳着:“图纸哪有实际摸得着靠谱。”
他的动作不算熟练,甚至有些笨拙,焊枪的火苗好几次差点烧到手指,他却只是皱了皱眉,用袖口擦了擦汗,继续专注地焊接线路。
林舟在旁边帮忙扶着零件,看着父亲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布满油污的手上,心里五味杂陈——
这双手,种了一辈子地,扶过犁、挥过镰,现在却要拿起焊枪,为他的“新玩意儿”忙活,这份沉甸甸的父爱,让他喉咙发紧。
“哥,我这边有大发现!”堂弟林浩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直播界面,上面已经有上千人在观看,“我把抢修的情况直播出去了,好多网友都在给我们加油,还有几个搞农机维修的大哥,说要远程指导我们!”
林舟凑过去一看,手机屏幕上满是滚动的评论:“为乡村振兴的年轻人点赞!”“需要什么零件?我这边是农机配件厂,免费寄过去!”“远程指导怎么修,我发个教程链接!”看着这些暖心的评论,林舟瞬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拍了拍林浩的肩膀:“好样的,你负责对接网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库房里顿时热闹起来,妇女们分成几组,有的拿着手电筒照亮,有的排查线路,有的整理散落的零件,嘴里还聊着家常,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驱散了抢修的紧张气氛。
母亲提着保温桶,给每个人递上温热的绿豆汤:“大家喝点水,歇口气,活儿要干,身体也得顾着。”
林舟喝着绿豆汤,看着眼前忙碌的家人和乡亲们,心里充满了感动。
曾经的家庭矛盾、理念分歧,在这一刻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还在专注地焊接,火苗映照着他黝黑的脸庞,眼神里满是认真;母亲在人群中穿梭,不停地给大家递水、擦汗;堂弟对着手机大声说着感谢的话,脸上洋溢着兴奋;婶子大娘们一边干活,一边互相打气……
碘钨灯的光线穿过烟雾,在库房里投下一道道晃动的影子,像是一幅温暖的画卷。
林舟知道,这场抢修不仅仅是修复设备,更是在修复亲情,凝聚人心。
他握紧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设备修好,不辜负家人和乡亲们的期望。
就在这时,林浩突然大喊:“哥,有个网友说,主板上的一个电容烧了,他手里有同款,现在快递连夜送过来,估计凌晨就能到!”
“太好了!”林舟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个电容,主板就能修复了!”
父亲抬起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继续低下头焊接线路,嘴里嘟囔着:“还是年轻人脑子活,能想到这么多办法。”
夜色越来越深,库房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抢修的身影在灯光下忙碌着,亲情的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对抗眼前的困难。
第二幕
凌晨三点。
农机库房里的抢修工作还在继续,主板上的电容已经换上,传感器也修复得差不多了,林舟带着技术团队转移到了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
一间闲置的村办公室。办公室里摆着几张拼起来的桌子,上面放着电脑、服务器,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红色的警告灯已经熄灭,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运行指示灯。
“林哥,我们已经接入了区块链溯源系统,现在可以调取项目启动以来的所有数据了。”
技术员小张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可视化的区块链界面,每个区块都记录着灌溉量、施肥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你看,这些数据都是加密存储的,无法篡改,每个节点都有备份。”
林舟点点头,眼神锐利地盯着屏幕:“把承包商提供的产量数据调出来,和我们的真实数据做对比。”
小张立刻操作,屏幕上分成了两个窗口,左边是承包商提交给村里的“预估产量数据”,右边是区块链上记录的“真实监测数据”。
对比之下,差异一目了然:承包商的数据比真实数据高出了30%,而且在关键的灌溉周期,他们篡改了土壤湿度数据,编造了“水分充足、作物长势良好”的假象。
“果然是他们搞的鬼!”堂弟林浩一拳砸在桌子上,“他们故意篡改数据,就是为了让村民觉得我们的智能系统没用,然后趁机低价收购土地!”
林舟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敲击着桌面:“不仅如此,他们还黑客攻击我们的数据库,试图删除真实数据,幸好我们提前做了区块链备份,不然就真的被他们得逞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直接把这些数据公布出去吗?”小张问道。
林舟摇摇头:“光有数据还不够,我们需要找到他们篡改数据的证据链,让他们无可辩驳。小张,你去调取服务器的访问日志,看看是谁在什么时候攻击了我们的数据库;林浩,你联系之前提供远程指导的网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Ip地址;我去整理这几个月的田间监测视频,和数据对应起来。”
分工明确后,指挥中心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
林舟打开电脑里的视频文件夹,里面是无人机拍摄的田间监测视频,从播种到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记录。
他调出承包商声称“水分充足”的那段时间的视频,画面里的庄稼叶子有些发蔫,土壤表面有明显的干裂痕迹,和他们篡改的“土壤湿度60%”的数据完全不符。
“这就是铁证!”林舟把视频保存好,转发给小张,“把视频和对应的区块链数据绑定,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就在这时,小张突然大喊:“林哥,找到了!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显示,攻击我们数据库的Ip地址,来自邻村的一个废弃厂房,而那个厂房,正是承包商的临时办公点!”
林浩也激动地说道:“哥,网友那边也有线索,那个黑客的账号之前在农机论坛上发过帖子,炫耀自己‘帮老板搞定了一个麻烦的农业项目’,还附上了一张厂房的照片,和小张查到的地址一致!”
林舟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证据确凿,看他们还怎么抵赖!”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县纪委的电话,“喂,王书记,我是青杨镇的林舟,我们掌握了承包商篡改数据、黑客攻击数据库的证据,现在向您实名举报……”
挂了电话,林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真实数据,心里无比踏实。
这些数据,不仅记录着庄稼的生长情况,更记录着他的坚持和家人的支持。
从一开始的家庭反对,到现在的全家助力,从承包商的百般阻挠,到现在的证据确凿,他知道,自己离实现梦想又近了一步。
小张看着林舟,由衷地敬佩:“林哥,要不是你坚持用区块链技术,我们这次真的就栽了。之前我还觉得你太谨慎了,现在看来,你的远见太重要了。”
林舟笑了笑:“不是我远见,是我相信,任何阴谋诡计都敌不过真实和透明。我们做农业,讲究的是脚踏实地,数据也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
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指挥中心里的灯光依旧亮着,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第三幕
上午十点。
县电视台的采访车驶进了苏家村,记者扛着摄像机,直奔村委会广场。
此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都听说了承包商篡改数据、破坏设备的事情,脸上满是愤怒和期待。
林舟全家都站在广场中央,父亲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有些紧张,但眼神却很坚定。
母亲穿着一身干净的碎花衬衫,手里拿着一个装满杏干的篮子,时不时给周围的村民递上一把;林浩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手机,还在和网友互动。
“林舟同志,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承包商篡改数据的?”记者把话筒递到林舟面前,摄像机对准了他。
林舟清了清嗓子,语气沉稳地说道:“我们引入了区块链溯源系统,所有的数据都是加密存储、不可篡改的,承包商的篡改行为,在系统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同时,我们还有田间监测视频、服务器访问日志等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记者又转向父亲:“大叔,听说您一开始是反对引入智能设备的,现在怎么看这件事?”
父亲接过话筒,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用带着皖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一开始我确实不赞成,觉得机器不如人靠谱,还怕毁了土地。但经过这事儿,我明白了,新科技不是祸害,是帮我们农民干活的好帮手。你看,要是没有这些数据,我们还被蒙在鼓里,土地都要被人骗走了!”
村民们纷纷点头,有人大声说道:“林大叔说得对!要不是林舟搞的这个智能系统,我们还不知道要被承包商坑多久呢!”
“之前还有人说机器吸地气,现在看来,都是承包商故意散布的谣言!”
记者又问母亲:“阿姨,全家都支持林舟的项目,您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母亲笑着说道:“我不懂什么高科技,但我知道我儿子是真心为村里好,为土地好。他从小在田埂上长大,对土地有感情,我们全家都相信他,支持他!”她说着,从篮子里拿出一把杏干,递给记者,“这是我们自家晒的杏干,纯天然的,你尝尝,就像我们村的土地一样,实实在在。”
采访过程中,林浩把手机架在一旁直播。
屏幕上的观看人数不断攀升,网友们的评论刷个不停:“为这家人点赞!坚守土地,还用科技保护土地!”“承包商太可恶了,必须严惩!”“希望更多的乡村能有这样的年轻人,带领大家致富!”
就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林舟的手机响了,是县领导打来的:
“林舟同志,你们的举报材料我们已经收到了,证据确凿,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项调查组,正在对承包商进行调查。另外,县里很看好你们的数字农业项目,决定给予你们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希望你们能继续加油,把项目做好,为乡村振兴树立榜样!”
挂了电话,林舟激动地对大家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县领导已经介入调查,承包商的违法行为一定会受到严惩!而且,县里还会给我们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广场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父亲看着林舟,眼神里满是骄傲,他走上前,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儿子,好样的,没给咱林家丢脸!”
林舟看着父亲,又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采访车离开后,村民们围着林舟,七嘴八舌地问着项目的下一步计划,眼里满是期待。
林浩拿着手机跑过来,兴奋地说道:“哥,我们的直播视频火了,点赞破百万了!还有好多企业联系我们,想和我们合作呢!”
林舟笑了笑,看向远处的田野。
阳光下,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
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恢复运行,喷头喷出细密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他口袋里还装着母亲晒的杏干,嘴里是甜甜的味道,心里是暖暖的感动。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大家,把苏家村的农业做好,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的助力,离不开亲情的支撑——这,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第六章完)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