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朱亮祖大吃一惊,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这个可能。他自己干的那些事儿,是万万不能泄露的,一念及此,不由得冒了冷汗。
张秉彝继续说:“所以千万不能让到道同抓住把柄。罗家兄弟的事儿,咱们本就理亏,再这么一闹,那事情可就大了。另外,从提刑按察使司来的消息,道同已经将此案上报。”
朱亮祖沉默不语,他在权衡此事是否要继续。若就此作罢,自己颜面扫地,在广东地界上的威信大受打击。可继续纠缠下去,搞不好会惹来无穷的麻烦。
没等他做出反应,张秉彝又凑到耳边低语:“据可靠消息,近日有一个小旗的锦衣卫来到番禺,目的不明。”
“撤!”朱亮祖闻言,二话不说拨马便走。带队百户一听撤退,如蒙大赦,赶紧整队,以最快的速度,撤出县衙所在的街巷。眼见没有热闹看,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县衙大门前原本剑拔弩张的场面,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回到正堂正襟危坐、等待暴风骤雨的知县道同,干等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儿,正要遣人去问明情况,被放回来的衙役匆匆而来,道同一下子紧张起来。
衙役躬身抱拳:“禀县尊,门口的卫所士兵撤走了。”
道同似乎是过于紧张,听到前半句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手起木落,惊堂木啪的一声响,堂中众人皆是一愣。正是这一声响,多少驱散了道同的紧张,问道:“都走了?”
“是的。”那衙役回答。
道同身体一下子放松了,堂下三班衙役也都松了口气,一场恶战消弭于无形。道同挥手让众人退下,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朱亮祖回到指挥使司衙门,听张秉彝详细说了关于道同的情况以及那队锦衣卫的动向。他没想到道同与皇帝有这么一层关系,如同眼中之钉、肉中之刺,思之难受。但是硬来肯定不行,得另想他法。那一小队锦衣卫,进入广州之后,行踪诡秘,到过哪些地方无人知晓。
朱亮祖沉默了一阵,开口问道:“那罗家的事儿就这么算了?”倒不是说他还想和道同较真儿,而是今天闹了这么一出,回到私宅免不了要听罗氏小妾的唠叨,他实在烦透了。
张秉彝建议:“罗家兄弟被判死,案件逐级上报,由大理寺复核,再交由陛下裁决。这一套流程下来,最快也得个把月。再加上马上年底了,根据朝廷最新的规定,要放长假,正月十五之后开衙才会有结果。侯爷可借着年底返京的机会,看看情况。”
朱亮祖微微颔首:“有道理。今晚就住这儿了,安排人收拾一下,我要尽快返京。”
罗氏兄弟的死刑复核,不晓得是不是永嘉侯使了什么手段,反正结果是在长假的前一天,朱标才收到大理寺递上的奏折。
关于此事的大致情况,朱标已然从徐本的密奏中有所了解,罗家兄弟死有余辜,没什么可议论的,想着能够早点儿结案,给百姓一个交代,却不得不节后再做处置。
回过头来说,道同让朱亮祖折了面子,反而还能够升官,朱标一开始有些纳闷儿,不过稍一琢磨就明白了——把道同调离番禺,眼不见心不烦。找不到贬官的短处,就只能升官了。
朱标心想,我就偏不让你们如意,于是吩咐秦顺:“传旨户部,让他们三天之内把官员缺额情况整理一下报上来。”
“遵旨。”秦顺应答。
中书省内,胡惟庸接过朱标批过的题本,看到上面划掉了道同的名字,心中不禁一沉——看来皇帝不想让道同挪地方,永嘉侯以后在广州的日子可不好过喽。不过,刚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户部就传来消息——皇帝敕令户部整理缺额情况,这反倒让胡惟庸有些摸不到头脑,他揣测应该是是给道同升的官儿太小了,皇帝不满意。
户部的动作挺快,两天之后就将名单报了上来。官员缺额不算太多,而且大多集中在低阶官员,六品以上的很少。朱标的心思是让道同升职到广州府,继续给朱亮祖添堵,但他不清楚广州府官员的情况,现在看来广州府还真不缺高级官员(知府、同知、通判),眼下还有一种办法是将广州府相应位置的官员平级迁转,把位置空出来。
朱标合上题本,对秦顺说:“那就让广州府通判平调处州府,道同升补空缺。顺子,你去中书省传旨。另外,派人去宣大理寺卿。”
“臣王范,叩见陛下。”年前刚刚由左少卿升任大理寺卿的王范跪地施礼。
“起来吧。”
“谢陛下。”王范起身,垂手侍立。
“年前递上来的关于番禺罗氏兄弟死刑复核的题本,朕已看过。兄弟二人,罪行清楚,证据确凿,番禺知县判罚合理合法,朕无异议,准许就地立即执行,无需复奏。”
王范躬身:“臣遵旨。”朱标的决断,虽然不符合死刑三复奏的流程,但也不是没有先例,所以王范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更何况,在他看来,罗氏兄弟罪有应得,再怎么复核结果还是一样。
没想到大理寺卿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朱标打的腹稿用不上,一时间沉默得有些尴尬,他轻咳了一声:“大理寺主复核刑狱,事关者大,务必谨慎在意。退下吧。”
“臣谨记圣训。”王范再次施礼告退。
得到消息的朱亮祖第一时间找到胡惟庸,寻求帮助。
朱亮祖上来就开始埋怨:“胡相,你的招儿也不灵啊!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风轻云淡地说:“事情这不是明摆着的嘛,道同百分之百是陛下的人。”
“那我怎么办?”朱亮祖追问。
“简单。人挪活、树挪死。他不走,你走。”
朱亮祖一听就炸了:“我走?凭什么是我走!让别人看着岂不是我怕了那姓道的。”
胡惟庸问:“那侯爷想如何?”朱亮祖大手一挥,做砍头状。
“侯爷打算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
“找几个土匪去干,跟我何干?”
胡惟庸无奈地摇了摇头:“别人不是傻子。你和道同的矛盾,陛下清楚得很,一旦道同出了什么差错,你难逃嫌疑。”
“让我夹着尾巴做人!老子做不到。”
胡惟庸说:“所以让你挪地方啊!”
朱亮祖嘴一撇,气呼呼地说:“广东挺好的,我不想走!”
“好!你不走,我走。”胡惟庸也不打算再费口舌,说完就离开了。
朱亮祖一看这架势瞬间急了,赶忙站起来跟上去:“哎?胡相别走啊,咱们再商量商量。”
道同升官以及罗家兄弟死刑核准的消息,很快便在番禺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那些饱受欺负的百姓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到衙门口给道同磕头拜谢。
道同也是干净利索,隔天就将罗氏兄弟二人押赴刑场斩首,并将悬首示众,老百姓拍手称快。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番禺大街上的地痞流氓消失得干干净净,再没人敢违法乱纪。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