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担
朕是凤栖梧,赤凰王朝的新帝。
母皇的龙椅,比想象中更冷,更硬。紫寰宫依旧巍峨,但少了母皇的身影,这里空旷得让人心慌。
登基大典那日,身着沉重的衮服,头顶十二旒冕,每一步都走得沉稳。百官山呼万岁,声震云霄。
朕微微抬眼,透过晃动的玉旒,仿佛看见母皇就站在御阶之上,用那双洞察一切的凤眸凝视着朕。
她好像在问,朕准备好了吗?
御书房里堆积如山的奏章,边境送来的加急军报,朝堂上老臣们看似恭敬却暗藏试探的眼神……
这一切都提醒着朕,那个为朕遮风挡雨的人已经不在了。如今,朕就是这片江山最大的屏障。
母皇,儿臣……有点想您了。
遗泽
理政之初,朕才真正体会到母皇的不易。
看似简单的官员调动,背后是各方势力的博弈;一项惠民政令的推行,可能触及无数权贵的利益。朕第一次在朝堂上遭遇老臣集体反对时,几乎要压不住火气。
下朝后,朕独自在御花园徘徊,不知不觉走到了母皇最爱的竹林。如今不是枝叶茂盛的时候,只有遒劲的枝干在风中静默。
“皇帝。”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是父后雪沉璧。
他递过来一本陈旧的手札。“这是你母皇早年批阅奏章时的心得。她说,若你遇到难处,可看看。”
朕接过手札,翻开第一页,是母皇年轻时略显青涩却已见风骨的笔迹:
【为君者,非逞一时之快。心要静,眼要明,步要稳。水至柔,亦能穿石。】
朕一页页翻看,里面记录着她处理各类政务的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如何识人用人,甚至还有她某些决策失误后的反省。
这不是帝王心术,这是一个母亲,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女儿。
那一刻,朕在竹林下站了很久。母皇从未真正离开,她就在这字里行间,在这江山脉络里,在朕的血脉中。
立威
北戎见新帝登基,又在边境蠢蠢欲动。
朝堂上主战主和争论不休。朕看着那些主张“怀柔”的老臣,忽然想起母皇手札中的一句话:【畏战方能止战,示弱只会招祸。】
朕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母皇在位时,能打得北戎俯首称臣。如今朕初登基,他们便以为赤凰可欺。”朕微微冷笑,“那就让他们看看,凤昭阳的女儿,是不是提不动刀了!”
朕力排众议,任命瑞皇姨凤昭琰为主帅,恪皇姨凤昭云督运粮草,发兵北境。
这是朕登基后的第一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
军报传回的那夜,朕在紫寰宫坐了一宿。
当黎明来临,八百里加捷传来——瑞皇姨奇袭北戎王庭,大获全胜,北戎可汗递表请降——朕才发觉,掌心已被指甲掐出血痕。
朕走到殿外,看着东方既白,长长舒了一口气。
母皇,您看见了吗?儿臣没有坠了您的威名。
经此一役,朝中再无人敢轻视年轻的新帝。朕知道,这把龙椅,朕开始坐得稳了。
新章
如今,朕登基已三年。
朕没有一味模仿母皇的执政风格。她以雷霆手段开创盛世,朕更愿以怀柔智慧守成拓新。
朕继续推行母皇未尽的漕运改革,但采用了怡皇姨凤昭慧的建议,更加注重沿途民生;朕开放了更多海禁口岸,却命人严格监管,不让母皇当年清除的前朝余孽有可乘之机。
朕的后宫,如今也有了两位皇夫。不像母皇当年那般波澜壮阔,倒也举案齐眉。
闲暇时,朕会去看看父后和几位父君,听他们讲讲母皇的往事;
会召几位皇姨入宫,听她们吵吵闹闹地争论政事;
会考校弟妹们的功课,看着他们稚嫩却认真的脸庞。
有时批阅奏章至深夜,抬头望去,仿佛还能看见母皇坐在对面。蹙眉思索,或是偶尔抬头,对朕露出一个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这万里江山,曾经是母皇肩头的重担,如今是朕掌中的责任,也是朕心甘情愿的宿命。
母皇,您未走完的路,儿臣会继续走下去。
您守护的江山,儿臣会让它更加辉煌。
您留下的盛世,儿臣会让它传承万代。
朝阳已落,梧桐正茂。这赤凰的天,该由朕来撑起了。
喜欢白月光逆袭指南:白月光必须赢!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白月光逆袭指南:白月光必须赢!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