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粮食稳住了人心,商贸活跃了市井,工程夯实了地基,军事肃清了环境之后,一项更为深远、关乎帝国长治久安的工程,也在河北大地悄然铺开——那便是**文化的浸润与教化**。征服土地易,征服人心难。季汉朝廷深知,要真正将这片曾经属于曹魏的疆域融入大汉版图,必须在思想文化的层面建立起新的认同。
这项工作,由丞相诸葛亮亲自擘画,通过**官学体系、舆论引导、士人政策**等多条路径,稳步推进。
**官学重光:播种正统的田野**
战火之中,曹魏时期的官学系统几乎瘫痪,书籍散佚,儒生流离。重建官学,被视为“扶正人心”的首要之务。
在邺城,原本属于曹魏的中央官学遗址上,挂上了“**大汉冀州州学**”的崭新匾额。诸葛亮亲自从长安选派了几位德高望重、学问精深且政治可靠的大儒前来主持。州学不仅招收本地士子,也面向整个河北地区选拔优秀青年入学。
教材经过精心编订,核心是儒家经典,但在阐释上,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 **汉室正统论**:系统阐述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承继汉祚的法理性,驳斥曹魏“篡逆”之说。将曹魏的历史定位为“僭伪”,而季汉才是光武中兴般的“再造大汉”。
* **天命所归**:将刘禅的“洪福”(如仙种、快乐酥等)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军事上的节节胜利相联系,塑造其“天命在刘”的形象。
* **忠君爱国**:大力宣扬关羽、张飞等季汉元从的忠义事迹,以及姜维、诸葛光等新一代将领的功业,树立忠君报国的榜样。
在**郡学**和**县学**的层面,重建工作也同步进行。那批系统官员中,具备【循循善诱】或【博闻强记】特性的人,不少被安排到了学官的位置上。他们或许创造力不足,但执行力和耐心极佳,能够不折不扣地推行中枢制定的教学方针。
对于寒门子弟,朝廷设立了“**学田**”和“**助学粮**”,确保他们不致因贫失学。此举意在打破河北原有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培养一批亲近新朝的下层知识分子。
**《大汉公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利器**
如果说官学是针对知识阶层的“正面战场”,那么《**大汉公报**》的发行,则是面向更广泛民众的“舆论渗透”。
在河北各州郡治所及重要县城,都设立了公报的派发点。这份报纸内容包罗万象:
* **头版**:通常是朝廷的重要政令、皇帝(刘禅)的动向(多为正面报道,如视察农桑、接受祥瑞等)、丞相(诸葛亮)的治国方略。
* **农事版**:详细介绍“仙种”的种植技术、节气农时、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极具实用性。
* **律法版**:解读新颁布的《大汉律》,刊登一些典型案例,宣扬法令的公正严明。
* **忠义版**:连载季汉开国功臣的传记故事,或表彰地方上的孝子、节妇、义士,进行道德教化。
* **风物版**:介绍各地特产、风俗,偶尔也会有一些关于皇帝“美食发明”的趣闻轶事,增加亲和力。
公报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甚至夹杂一些白话,确保识字不多的人也能听懂大概。许多茶馆酒肆,都有专门的说书人或识字者,为民众读报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朝廷的意志、政策的优点、以及“大汉正统”的观念,得以跨越阶层,深入市井乡村。
**士人政策:笼络与改造并举**
河北之地,人文荟萃,士族力量强大。如何对待这批原曹魏治下的精英,是文化整合的关键。
朝廷采取了**分化、拉拢、改造**的策略。
* **开科取士,唯才是举**:宣布在河北地区开设“**特科**”和“**常科**”考试,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许多原本对曹魏失望或因政权更替而前途未卜的寒门士人,看到了晋身之阶,纷纷投身科考。
* **征辟名士,授予虚衔**:对于那些有名望、但态度暧昧或年事已高的河北名士,朝廷多以“征辟”之名,授予**博士、谏议大夫**等清要闲职,礼遇有加,却不予实权。这既安抚了士林,又避免了他们干扰地方行政。
* **设立“文史馆”,进行思想改造**:在邺城设立“**河北文史馆**”,征召一批原曹魏的中下层文官和学者入馆,任务是整理典籍、编纂地方史志。但在编纂过程中,指导思想必须符合“大汉正统”论,实际上这是一个温和的“思想改造营”,让他们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朝观念。
* **严惩冥顽,以儆效尤**:对于极少数公开诋毁新朝、散布反动言论的死硬分子,则坚决予以打击,或流放,或监禁,绝不手软,以此明确红线。
**基层教化的“软性”手段**
除了官方渠道,文化的渗透还通过更细微的方式进行。
* **祭祀的变革**:官方开始主导恢复和规范对**神农氏、尧舜禹**等华夏共主的祭祀,同时将**刘备**(汉昭烈帝)的祭祀纳入官方祀典,在各地建立“昭烈庙”,与孔庙并行,强化汉室记忆。
* **戏剧与说唱**:鼓励民间艺人创作和表演宣扬忠君爱国、歌颂季汉功绩的戏曲和说唱故事,使其在民间娱乐中传播主流价值观。
* **“快乐”文化的认同**:快乐酥、老君馍等带有强烈刘禅个人印记的事物的流行,本身也在塑造一种对“今上”和“本朝”的文化认同。享受这种“快乐”,在无形中也是一种政治态度的微妙表达。
文化的整合,绝非一蹴而就。旧的记忆和情感仍有残留,地域的隔阂尚未完全消除。但在国家力量的持续推动下,新的文脉正在河北大地缓缓延伸、扎根。官学中传出的朗朗书声,茶馆里读报人的抑扬顿挫,士子们奔赴考场的匆匆脚步,乃至市井间品尝快乐酥时满足的叹息……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旧的意识形态正在褪色,一种基于现实利益和持续教化的、对新政权的认同,正在如同春蚕食叶般,悄然生长。这是一场争夺人心与记忆的战争,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场军事战役。
喜欢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