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的邀请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凌空的生活中激荡起新一轮的涟漪。周一的校园似乎也因此染上了一层不一样的色彩。
早读课前,凌空刚走进教室,就发现不少同学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带着好奇与羡慕。黑板上,不知是谁用彩色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地球图案,旁边写着“预祝凌空同学国际论坛载誉归来!”。
面板上【声望:熟练(75\/1000)】微微闪烁,记录着他在校园中影响力的提升。
“可以啊,凌空!都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赵强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嚷嚷着,用力拍着凌空的肩膀,语气里是真诚的佩服,“以后成了国际知名科学家,可别忘了老同学!”
凌空被他拍得一个趔趄,无奈地笑笑:“只是去参加论坛,离科学家还远着呢。”
“那也很厉害了!”前排的女生转过头,眼睛亮晶晶的,“听说要去杭州?真好呀!”
凌空注意到苏暮雨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正微笑着看着这边喧闹的场景。晨光透过窗户,落在她摊开的英语课本上,也给她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柔光。两人目光相接,她微微弯了弯眼睛,带着一种共享秘密般的默契。
早读课铃声解救了被围观的凌空。他回到座位,发现桌洞里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信封。打开一看,是一张手绘的书签,画着一架小飞机飞过西湖断桥,背面是娟秀的字迹:“征程亦是风景,愿一切顺利。——苏”
心头微微一暖,他小心地将书签夹进常用的笔记本里。【情感感知:熟练(189\/1000)】让他能清晰地捕捉到这份来自苏暮雨的、安静却有力的支持。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讲解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时,凌空发现自己的【数学思维:精通(320\/)】在处理空间几何部分变得异常流畅,全国赛前后的大量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经验,无形中极大地锻炼了他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他甚至能想到两种不同的解法,并下意识地在草稿纸上标注出哪种更适合用计算机算法实现。
课间,他自然而然地转头,想和苏暮雨分享这个发现,却见她微微蹙着眉,笔尖停留在同一道题的辅助线步骤上。
“这里,”凌空很自然地拿起笔,在她的草稿纸空白处轻轻画了一条线,“连接这两个点,构建相似三角形,会更容易证明。”
苏暮雨顺着他的笔尖看去,蹙起的眉头瞬间舒展,眼中闪过恍然:“啊!对!这样就把空间关系转化到平面了!谢谢你,凌空。”她抬头对他笑了笑,带着点不好意思,“我的【空间想象:熟练(155\/1000)】还是不如你。”
“多看看三维模型图会有帮助,”凌空建议道,“下次我把我用的建模软件推荐给你,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
“好呀。”苏暮雨欣然点头。
这时,苏晓晓像只小蝴蝶一样飞了过来,一把抱住姐姐的胳膊:“姐!数学作业最后一题怎么做?完全没思路!”她看到凌空也在,立刻笑嘻嘻地追加,“凌空哥,救命啊!”
凌空和苏暮雨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凌空接过晓晓的卷子,看了一眼:“这题和刚才暮雨问的那道类似,关键是辅助线……”
他耐心地讲解起来,苏暮雨在一旁偶尔补充一句。苏晓晓一开始还苦着脸,听着听着眼睛渐渐亮起来:“哦哦哦!原来如此!我懂了!你们俩真是黄金搭档,讲题都这么默契!”她促狭地眨眨眼,拿起卷子跑开了,留下凌空和苏暮雨有些无奈又好笑地对视。
【团队协作:精通(580\/)】和【指导他人:熟练(45\/1000)】同时闪烁了一下。凌空发现,帮助别人理清思路,本身也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巩固和升华。
中午食堂依旧热闹非凡。凌空和苏暮雨、林雪坐在一起,苏晓晓则和艺术社的朋友们在邻桌,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艺术节布展的事情。
“国际论坛的展示要求更高了,”林雪吃着蔬菜沙拉,冷静地分析,“我们需要补充更多国际视野的对比数据,比如其他国家的河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案例。”
“嗯,”凌空点头,“我这几天正在查相关文献,【信息检索:熟练(210\/1000)】还得加把劲。暮雨,人文叙事部分可能需要调整一下角度,更突出普世价值。”
苏暮雨轻轻用勺子搅动着碗里的汤:“我明白。我联系了大学的李教授,他答应帮我看看稿子,提些建议。另外,”她顿了顿,看向凌空,“口语表达……也是个挑战。”她的英语成绩很好,但面对国际场合的演讲和答辩,难免有些紧张。
凌空理解她的担忧:“我们可以一起练习。我的【英语口语:熟练(88\/1000)】也需要强化。以后每天放学,留半小时做模拟问答?”
“好。”苏暮雨感激地点头。
“还有我还有我!”苏晓晓忽然从旁边桌探过头来,“我可以当观众!给你们提提表现力方面的意见!我的【舞台表现:熟练(180\/1000)】可是很厉害的!”她说着还做了个夸张的展示动作,逗得大家都笑了。
校园生活就是这样,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总是被这些日常的、琐碎的、温暖的瞬间所包裹和化解。
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凌空去了计算机社,请教社长关于数据可视化国际前沿技术的一些问题。社长是个技术狂热分子,对凌空的项目很感兴趣,拉着他讨论了许久,还慷慨地分享了不少专业资源和代码库。【编程能力:精通(650\/)】和【专业知识整合:精通(400\/)】的经验值稳步提升。
离开计算机社时,夕阳已经西斜。凌空路过美术教室,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教室里,苏晓晓正站在画架前,一手拿着调色板,一手挥舞着画笔,神情是罕见的专注。画布上,飞云江冬日的苍茫景象已初具雏形,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情感。
她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凌空。凌空也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他注意到晓晓的校服袖口沾上了不少颜料,裙摆也有些灰尘,显然是为了捕捉某个角度或灵感而顾不上其他。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这个活泼开朗的青梅竹马另一面——对艺术的全情投入和执着。
【观察力:熟练(120\/1000)】悄然提升。他悄悄离开,心想:也许下次可以试试用无人机从特殊角度拍一些江景照片给她做素材。
走到教学楼口,正好遇到从历史文献室出来的苏暮雨。她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书,显得有些吃力。
“我来吧。”凌空很自然地接过大部分书,“找到有用的资料了?”
“嗯,”苏暮雨松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臂,“找到一些明清时期关于东南沿海祭祀水神的记载,可以作为我们那个遗迹研究的旁证。就是古文阅读有点耗神。”【古文阅读:熟练(95\/1000)】,她心里默默估算着熟练度增长。
“慢慢来,别太累。”凌空看着她略显疲惫的侧脸,忍不住说。
“你也是。”苏暮雨轻声回应。
两人并肩走在被夕阳拉长身影的校道上,讨论着古籍中的发现,也交换着各自社团活动的收获。空气微冷,却弥漫着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氛围。
国际论坛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每天放学后,四人小组都会留下来讨论、修改方案、练习演讲。凌空和苏暮雨的“半小时英语练习”也雷打不动地进行着。有时在空教室,有时在图书馆的讨论区。
“这个地方的发音,语调可以再沉下去一点,”凌空听着苏暮雨的模拟演讲,认真地提出建议,“显得更自信。”
“好,我试试。”苏暮雨点头,再次重复那段内容。
轮到凌空时,苏暮雨则会仔细倾听,然后指出:“技术术语的表述很清晰,但这里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一些,加个连接词会不会更好?”
他们互相扮演评委提问,从技术细节问到项目意义,不断打磨应对能力。【英语口语】和【演讲技巧】的熟练度在彼此的督促下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那种默契与信任愈发深厚。
苏晓晓果然如约时常跑来“旁听”,还会提出诸如“眼神接触很重要!”“这里可以加个手势!”之类的建议,活泼的点评常常让严肃的练习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林雪则负责把控整体进度和资料核实,她是小组最坚实的后盾。
一个周五,练习结束后天色已晚。林雪和苏晓晓家在一个方向,先走了。凌空照例送苏暮雨回家。
冬夜的街道安静了许多,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呼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感觉比以前好多了。”苏暮雨轻声说,指的是英语练习。
“嗯,越来越流畅了。”凌空赞同,“特别是今天回答那个关于文化差异的问题,角度很好。”
“是你提醒我可以从‘地方性知识’的全球价值这个角度切入。”苏暮雨侧头看他,眼睛在路灯下亮晶晶的,“谢谢你,凌空。和你一起准备,好像就没那么紧张了。”
“彼此彼此。”凌空微笑。他心里其实也很紧张,尤其是在她面前,总希望表现得更完美一些。【情绪管理:熟练(70\/1000)】似乎还需要多加练习。
快到苏家小区门口时,苏暮雨忽然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给凌空:“给你。”
凌空接过,入手温热:“这是?”
“罗汉果茶,”苏暮雨微微低头,声音轻柔,“听你下午练习时好像有点咳嗽。这个润喉……效果挺好的。”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我多泡了一杯。”
凌空握着温热的杯子,心里仿佛也被熨烫了一下。他记得之前是自己用“多泡了一杯”的借口给她带柚子茶。【关怀表达:熟练(95\/1000)】的光芒闪烁,但此刻他感受到的远不止是技能提升。
“谢谢。”他轻声说,拧开杯盖,一股带着清甜气息的热雾涌出。他喝了一口,温度正好,甜度也刚刚好,直接暖到了心里。
“好喝。”他看着她,认真地说。
苏暮雨脸上泛起浅浅的红晕,在路灯下看得不太分明,但凌空的【情感感知】告诉他,她很高兴。
“嗯……你喜欢就好。”她声音更轻了,“明天……图书馆见?”
“好,图书馆见。”凌空点头。
看着苏暮雨走进小区大门,直到身影消失,凌空才转身离开。他捧着那杯温热的茶,一步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冬夜的风似乎也不再那么冷了。
周末的图书馆,成为了他们新的据点。凌空检索国际论文,优化算法模型;苏暮雨梳理人文脉络,润色英文讲稿;林雪偶尔会过来一起分析数据;苏晓晓则多半窝在艺术区,寻找灵感,有时也会跑来给他们画几张速写,美其名曰“记录学霸的日常”。
日子就在这样忙碌而充实的节奏中飞快流逝。校园里的银杏树叶早已落光,只剩下遒劲的枝干指向天空。期末考试的气息也逐渐临近,学习任务加重,但凌空却觉得,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同伴的支持,反而更能协调好时间,【时间管理:熟练(150\/1000)】提升显着。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项目中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效果不错。赵强受他影响,也开始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物理知识点,虽然时常画得乱七八糟,但态度积极了许多。
课间、午休、放学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凌空和小组成员们,尤其是和苏暮雨一起讨论、学习、忙碌的身影。他们可能在实验室调试设备,可能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可能在教室一角低声练习口语,也可能只是在走廊上快速交换一个想法,然后又匆匆赶往下节课的教室。
这些平凡而重复的校园日常,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彼此的陪伴,变得闪闪发光。凌空技能面板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增长,但他珍惜的,是每一次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每一次攻克难题的喜悦,是每一次相视而笑的默契。
飞云一中的冬天,因为奋斗和情谊,一点也不寒冷。
出发前往杭州参加国际论坛的前一天,学校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送会。王老师、张老师都来了,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同学们也送上了祝福。
放学后,凌空和苏暮雨最后一次检查了要带去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确认万无一失。
走出校门时,天色已晚。两人默契地没有立刻道别,而是沿着熟悉的路线慢慢走着。
“都准备好了吗?”苏暮雨问。
“嗯,资料、设备、演示流程,都检查过了。”凌空回答,然后顿了顿,“就是……有点紧张。”
“我也是,”苏暮雨轻声承认,随即又鼓励道,“但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了,没问题的。”
“嗯。”凌空点头。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给你。”
苏暮雨惊讶地接过:“是什么?”
“一个小型的翻译器,支持专业术语强化,”凌空解释道,“论坛期间如果有听不懂的学术词汇,它可以实时翻译并显示出来,应该能帮上点忙。还有……”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里面我存了一份演示稿的要点备份,以防万一。”
苏暮雨打开盒子,看着那个小巧的银色设备,心里被塞得满满的。他总是这样,细心又可靠。【关怀表达:熟练(99\/1000)】只差一点点就能升级了。
“谢谢你,凌空。”她握紧盒子,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当然。”凌空看着她,心中的紧张奇异地平复了许多,被一种坚定的信心所取代。
又到了那个分岔路口。
“明天机场见。”凌空说。 “明天见。”苏暮雨点头,“路上小心。” “你也是。”
这一次,看着苏暮雨离开的背影,凌空心中的期待远远超过了紧张。他知道,前方是更广阔的舞台,而身边,有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他的技能面板上,无数的“熟练”与“精通”闪烁着微光,静静地陪伴着他,记录着他在这个冬日校园里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心动,每一份收获。
飞云一中的故事,还在继续。凌空与他的青梅竹马们,即将携手走向世界,开启新的篇章。而无论走多远,这片校园里平凡而温暖的日常,都将是他最坚实的起点和最珍贵的回忆。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