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的战略转向命令,如同给濒临停滞的东部战区机器注入了高压蒸汽,每一个齿轮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转动。原本弥漫在基地深处的绝望与麻木,被一种混合着焦虑、不确定、却又压抑不住亢奋的紧迫感所取代。
“火种联络司”在命令下达后的四小时内正式挂牌成立,占据了原后勤规划部的一处加固办公区。赵毅卸下了部分情报处职责,全权负责司内事务。而陆沉,则在身体稍作恢复后,便带着陈涛等核心技术人员进驻,成为了司内实质上的技术灵魂与战略顾问。
他们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与“昆仑”掩体建立可靠联系。
这绝非易事。“昆仑”作为“火种”计划的核心,其隐蔽性和防御等级是最高级别。任何未经严格加密和身份验证的主动联系,都可能被其强大的自动防御系统视为敌意攻击,甚至触发其自毁协议或永久静默。
“‘昆仑’使用的应该是‘龙脉’量子加密信道,密钥每毫秒动态变化,且与掩体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主控AI深度绑定。”陈涛调出尘封已久、权限极高的“火种”计划部分非核心技术档案,眉头紧锁,“常规的无线电、激光、甚至中微子通信都无法突破其防火墙,反而会暴露我们的位置。”
“用‘幽灵’呢?”赵毅提出设想,“既然‘幽灵频率’能让我们在硅基网络的感知下消失,是否能用它来‘包装’我们的联络信号,悄无声息地送到‘昆仑’门口?”
陆沉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幽灵’的本质是信息层面的‘静默’与‘规避’,用于隐藏自身效果极佳,但用于主动、精准地传递复杂信息,尤其是要突破‘昆仑’那种级别的主动防御网,就像想让一个隐形人去敲响一口装有震动感应警报的钟,难度太大,极易失控。”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脑海中那份“感知地图”,将代表“昆仑”掩体的光点放大。光点稳定而明亮,但其外围,环绕着一层极其复杂、不断变幻的能量纹路,那是“昆仑”自身强大的综合防御场。
“我们不能‘敲门’,得让他们‘开门’。”陆沉指着那层防御场,“根据古老守护者传递的信息,‘昆仑’的能量核心与地脉存在微弱但本质的连接。或许……我们可以不直接发送信息,而是通过地脉之力,传递一种特定的‘谐波信号’,一种只有同样理解地脉之力、或者说,只有‘昆仑’主控系统深层协议才能识别出的……‘身份共鸣’。”
这个思路极其大胆,近乎玄学,但却符合“地脉代行者”的能力设定。
“需要我怎么做?”陈涛立刻问道,技术人员的本能让他跃跃欲试。
“我需要一个高精度的地脉能量谐波发生器,能够将我感知到的、属于‘昆仑’的那独特能量印记,逆向模拟并放大,通过基地深处与地脉连接的节点发送出去。”陆沉快速勾勒出技术需求,“信号必须极其微弱,如同心跳般自然,混杂在地脉本身的背景波动中,不能引起硅基网络的警觉,又要能让‘昆仑’的系统识别出这是来自‘同类’的呼唤。”
这无疑是对现有技术和陆沉能力的一次极限考验。
“火种联络司”与“烛龙之眼”实验室再次进入联合攻坚模式。基于之前研发“幽灵谐振腔”的经验,技术团队在陆沉的精确感知引导下,开始改装一台高精度重力波探测仪,使其能够输出特定的、与地脉能量同频的谐波信号。
陆沉则长时间静坐在基地最深处的、一处据说直接坐落于地脉节点上的特殊冥想室内(这是根据古老记载找到的),全力感知和解析着“昆仑”那独特的能量“指纹”。这比感知硅基网络的冰冷秩序更加困难,需要一种近乎“共情”的细腻感知力。
时间在紧张的研发与等待中过去。地表之上,“行星熔炉”的改造进程似乎因为全球信息场的初步稳固而有所加速,偶尔透过厚重地层传来的震动都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规律性。
七天后,地脉谐波发生器原型机建造完成。
第一次联络尝试,在高度保密和戒备下进行。所有非必要设备关机,基地进入临时静默状态,只有那台造型奇特的发声器,连接着深入地脉的探针,在冥想室内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低沉嗡鸣。
陆沉坐在发声器前,双手轻抚着感应面板,闭目凝神。他将自己对“昆仑”能量印记的理解,化作一股精纯的意念,引导着发生器输出那特定的、充满生机与呼唤意味的地脉谐波。
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沿着地脉的网络,向着西南方向荡漾开去。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主控屏幕上,除了代表信号稳定输出的绿色曲线,没有任何回应。冥想室内安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赵毅、陈涛等人都屏住了呼吸,手心沁出汗水。
难道失败了?“昆仑”已经沦陷?或者他们的解读有误?
就在失望情绪开始蔓延时——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与发生器输出谐波完美共鸣的反馈波动,被探测器敏锐地捕捉到!那波动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一种清晰的、充满警惕却又难掩激动的确认意味!
紧接着,一段极其简洁、经过多重加密压缩的信息流,沿着地脉谐波的通道,被反向传送了回来!信息流的核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几何密钥模型,以及一个坐标——并非空间坐标,而是一个位于地脉能量网络中的临时通信节点的“地址”!
“他们回应了!他们给出了量子通信密钥和临时信道坐标!”陈涛几乎要跳起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成功了!“火种联络司”的第一次握手,成功了!
指挥中心内,通过内部线路旁听的司令员等人,也忍不住发出了压抑的欢呼!
赵毅立刻下令:“按照预定协议,使用密钥,通过地脉临时信道,发送第一阶段识别码与基础情报包!”
早已准备就绪的通信兵立刻操作,将包含了东部战区身份识别码、硅基文明基础情报、以及“幽灵”技术原理简介的加密数据包,通过那条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而宝贵的地脉信道,发送了出去。
接下来,是更加煎熬的等待。对方需要时间验证信息,评估风险。
数小时后,来自“昆仑”的回复,终于抵达。
信息内容依旧简洁,却字字千钧:
【身份确认。情报收悉。‘昆仑’尚存,火种未熄。】
【同意建立战略协作。提供以下幸存据点坐标(附坐标列表)。】
【警告:‘熔炉’核心(太平洋区域)能量剧变,疑似最终序化程序启动前兆。预估安全窗口:三十日。】
【建议:三十日内,完成初步力量集结与技术共享。‘破壁’行动,必须提前。】
信息后面,附上了一份比陆沉“感知地图”更加详细、标注了数个大小不一幸存据点位置和初步评估信息的列表,以及大量关于“昆仑”自身科技储备(尤其是在能源、生态维持和材料科学方面)的摘要数据。
三十天!比之前预估的“熔炉”完全启动时间,缩短了一半!
压力陡增,但希望也同样巨大!他们不仅联系上了“昆仑”,更获得了一份宝贵的幸存者网络名单和强大的技术支持承诺!
“回复‘昆仑’!”司令员的声音斩钉截铁,“同意战略协作。即刻启动‘燎原’计划第一阶段:技术共享与幸存者联络!三十日内,务必打通至少三条安全联络通道!”
地下的火种,终于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千山万水的握手。
星星之火,已然开始汇聚。而留给人类的时间,也进入了最后三十天的倒计时。
真正的“燎原”行动,就在这片希望与危机并存的背景下,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与时间的赛跑,与命运的赌博。
喜欢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