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海接过传承信物的第六个春天,海边迎来了一件新鲜事——沈家决定在老桃树下开办“山海蒙学”,专门招收海边村落里的孩童,不仅教他们读书识字,还会传授基础的道法护身之术、桃花糕制作技艺,更会每日讲述墨尘与苏清鸢的守护故事,让“善”与“守”的种子,在孩童心中早早扎根。
“山海蒙学”筹备之初,沈承海便带着族中子弟忙活开了。他们没有新建校舍,而是将海边那间闲置多年的旧谷仓修缮一新:先将谷仓的屋顶换成耐用的青瓦,又在墙面刷上一层白灰,让屋内变得明亮通透;屋前的空地上,用石头垒起了几张简易的石桌石凳,作为孩童们的“课堂”;石桌旁的篱笆上,爬满了新栽的蔷薇,与不远处的老桃树相映成趣;谷仓内部,沈承海的妻子林晚晴正带着几位姑娘,摆放着用原木制作的桌椅,桌上放着沈承海亲手抄写的《三字经》《弟子规》,还有装订成册的《桃海神小故事》——每一页都配有简单的插画,有墨尘挥剑斩妖的场景,有苏清鸢制作桃花糕的模样,还有沈家子弟帮百姓修缮房屋的画面,生动易懂,很对孩童的胃口。
“承海哥,蒙学的桌椅都摆好了,你看看还需要添置点什么?”族中子弟沈明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谷仓内的陈设问道。他今年二十一岁,是“山海蒙学”的教书先生之一,平日里不仅熟读诗书,还练得一手好字,负责教孩童们读书识字。
沈承海走进谷仓,仔细打量着屋内的布置,又伸手摸了摸桌椅的边缘,确认没有毛刺后,笑着说:“不用添置什么了,这样就很好。明宇,你教孩子们读书时,不用只讲书本上的道理,多结合咱们海边的事来讲。比如讲‘仁’字,就说说墨尘爷爷当年救苏清鸢奶奶的事;讲‘信’字,就说说沈家历代子弟答应守护百姓,从未失信的事,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懂。”
沈明宇点了点头:“我记住了承海哥。对了,明天蒙学就要开课了,已经有三十多个孩子报名了,还有几个孩子是从邻村来的,他们爹娘说,想让孩子跟着咱们学本事,也学做人的道理。”
“好啊,不管是本村的还是邻村的孩子,只要愿意来,咱们都收。”沈承海笑着说,“明天开课,我先给孩子们讲第一堂课,说说‘山海蒙学’的由来,再给他们讲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与老桃树的故事,让他们先喜欢上这里。”
说话间,林晚晴端着一碟刚做好的桃花酥走了进来:“承海,明宇,你们别光顾着忙活,尝尝我做的桃花酥。明天开课,我准备多做一些,给每个孩子都分一块,就当是开学的小礼物。”
沈承海拿起一块桃花酥,放入口中,清甜的桃花香在舌尖散开,忍不住赞叹道:“还是你做的桃花酥好吃,比我娘做的还多了几分细腻。孩子们肯定喜欢。”
林晚晴笑着嗔了他一眼:“你就别夸我了,我也是跟着娘学的,还加了点老桃树的桃花粉,才多了这股香气。对了,我还准备了一些小桃木剑,是让木匠师傅照着古籍里青云剑的模样做的,明天给每个孩子发一把,让他们跟着你学道法护身时用。”
沈承海心中一暖,握着林晚晴的手说:“辛苦你了。有你帮忙,蒙学肯定能办得很好。”
次日清晨,天刚亮,“山海蒙学”前就热闹了起来。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裳,在爹娘的陪伴下,陆续来到谷仓前。有的孩子手里拿着自家做的小点心,有的孩子抱着亲手采摘的桃花,想要送给教书先生,脸上满是期待与好奇。
辰时整,“山海蒙学”开课仪式正式开始。沈承海身着素色长衫,腰间系着那枚传承千年的贝壳,手持一把小桃木剑,站在老桃树下的石台上。孩子们整齐地坐在石凳上,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沈承海。
“孩子们,今天是‘山海蒙学’开课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办学吗?”沈承海笑着问道。
台下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个胆子大的小男孩举起手:“沈先生,我知道!我爹说,这里有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守护着,在这里上学,能学到真本事!”
沈承海点了点头,笑着说:“没错。很多年前,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就住在这片海边,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这里的百姓,斩妖除魔、治水救灾,让大家能平安安乐地生活。后来,他们化作了老桃树的灵气、大海的浪潮,依旧在守护着我们。咱们在这里办学,就是要把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的故事讲给你们听,把他们‘善良、正义、守护’的精神教给你们,让你们长大后,也能成为守护这片山海、守护百姓的人。”
说完,沈承海从林晚晴手中接过装有小桃木剑的竹篮,走到孩子们面前,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把:“这把小桃木剑,是照着墨尘爷爷的青云剑做的。它不仅能用来练习道法护身,更能提醒你们,要像墨尘爷爷一样,有勇气、有担当,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孩子们接过小桃木剑,紧紧握在手中,脸上满是郑重。随后,沈明宇开始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他拿着抄写的《三字经》,先教孩子们认读“人之初,性本善”,然后结合墨尘救苏清鸢的故事,讲解“善”字的含义:“孩子们,‘善’就是善良、友善。当年墨尘爷爷看到苏清鸢奶奶被妖物欺负,不顾危险出手相救,这就是‘善’;苏清鸢奶奶看到百姓受苦,用狐火驱散瘟疫、用桃花糕安抚孩子,这也是‘善’。你们以后也要做善良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忙。”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点头。课间休息时,林晚晴端着桃花酥走了过来,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孩子们吃着桃花酥,围在林晚晴身边,叽叽喳喳地问着问题:“林先生,这桃花酥真好吃,是用老桃树的桃花做的吗?”“林先生,你见过苏清鸢奶奶吗?她是不是真的有九条尾巴?”
林晚晴笑着一一回答:“是啊,这桃花酥是用老桃树的桃花干做的,还加了海边的晨露呢,就像苏清鸢奶奶当年做的桃花糕一样。我没见过苏清鸢奶奶,但我娘见过,她说苏清鸢奶奶长得特别好看,九条尾巴雪白雪白的,笑起来特别温柔。等你们长大了,也可以学着做桃花酥,送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尝尝这份香甜。”
下午,沈承海教孩子们练习基础的道法护身之术。他先给孩子们演示了“引灵护身”的招式,然后耐心地给每个孩子纠正动作:“握剑时,手指要并拢,手腕要稳;运转灵力时,要想着保护身边的人,这样灵力才能更顺畅。”
刚才那个胆子大的小男孩,练习时总是掌握不好灵力的节奏,急得满头大汗。沈承海走到他身边,蹲下身,轻声说:“别着急,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想你最想保护的人是谁?”
小男孩闭上眼睛,想了想说:“我想保护我娘,我娘每天都要干活,很辛苦。”
“那你就想着,要用这把小桃木剑保护你娘,再试着运转灵力。”沈承海引导道。
小男孩按照沈承海的话去做,果然,手中的小桃木剑泛起了淡淡的光芒,招式也变得流畅起来。他睁开眼睛,兴奋地说:“沈先生,我成功了!我能保护我娘了!”
沈承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真棒。记住,只要心中有想要守护的人,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山海蒙学”的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他们不仅学会了读书识字、基础的道法护身之术,还跟着林晚晴学会了做简单的桃花点心。每当村里的老人需要帮忙,孩子们都会主动上前:有的帮老人挑水,有的帮老人打扫院子,有的还会把自己做的桃花点心送给老人吃。
这年夏天,海边突然下起了暴雨,村里的一口老井被泥沙堵塞,百姓们无法取水。沈承海得知后,立刻带着族中子弟前去清理。孩子们听说后,也纷纷拿着小铲子、小水桶,跟着来到老井边帮忙。
“沈先生,我们也能帮忙清理泥沙!”孩子们围在沈承海身边,认真地说。
沈承海看着孩子们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那你们就负责把清理出来的泥沙运到远处的空地上,注意安全。”
孩子们齐声应下,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虽然年纪小,力气不大,却干得格外认真。有的孩子用小铲子把泥沙铲进小水桶里,有的孩子两人一组,抬着小水桶往空地上运,脸上满是汗水,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林晚晴也带着几位姑娘,来到老井边,给沈承海、族中子弟和孩子们送水送点心。她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对着沈承海说:“你看这些孩子,才学了几个月,就知道主动帮百姓做事了,以后肯定都是好样的。”
沈承海笑着点头:“是啊,他们都是这片山海的希望,也是‘守护’精神的传承者。只要他们能把这份精神记在心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片山海都会平安。”
就在这时,沈承海腰间的贝壳突然泛起淡淡的光芒。他心中一动,握着贝壳轻声说道:“墨尘爷爷,苏清鸢奶奶,孩子们正在帮百姓清理老井,你们是不是也看到了?”
贝壳中,很快传来了墨尘与苏清鸢温和的声音:“承海,我们看到了。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也很有担当,我们很欣慰。当年我们守护这片山海,就是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希望后代能传承善良与正义。如今,你们开办蒙学,把这份精神教给孩子们,做得比我们当年更好。”
“记住,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要好好教导他们,不仅要教他们本事,更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要每一代都能把‘守护’的精神传承下去,这片山海就会永远平安,百姓就会永远安乐。我们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们,陪着这些孩子,陪着这片土地。”
沈承海眼中泛起泪光,对着老桃树与大海深深鞠了一躬:“墨尘爷爷,苏清鸢奶奶,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教导孩子们,让‘守护’的精神代代相传。”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老井终于被清理干净。百姓们看着清澈的井水,又看了看满身泥沙的沈承海、族中子弟和孩子们,眼中满是感激。一位老人走上前,握着沈承海的手说:“承海,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还有这些孩子们。有你们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踏实。”
沈承海笑着说:“大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再有困难,您尽管说。”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老桃树上,洒在“山海蒙学”的谷仓上,也洒在孩子们满是笑容的脸上。孩子们握着手中的小桃木剑,围着沈承海和林晚晴,齐声唱起了《桃海谣》:“桃之夭夭,海之滔滔,善之传承,守之不辍……”歌声悠扬,与海浪声、桃花飘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海边久久回荡。
此后,“山海蒙学”越办越好,前来求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年春天,老桃树下都会迎来一批新的孩子,他们在这里读书识字、学习道法、制作桃花点心,听着墨尘与苏清鸢的故事长大。而那些毕业的孩子,有的留在海边,跟着沈家子弟守护百姓;有的走出江南,将“善良、正义、守护”的精神带到更远的地方。
岁月流转,又是数十年过去。沈承海的儿子沈守桃接过了“山海蒙学”的教学重任,继续教导着新一代的孩子;那枚传承千年的贝壳,依旧系在沈家掌舵人的腰间,在危难时刻为百姓指引方向;老桃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年春天,桃花依旧盛放成海,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守护。
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早已不是一段遥远的过往。它是“山海蒙学”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孩子们手中紧握的小桃木剑,是桃花点心里淡淡的香甜,是沈家子弟守护百姓时忙碌的身影。这份关于爱、善良与守护的故事,会随着老桃树的桃花年年盛开,随着大海的浪潮代代相传,永远鲜活,永远温暖,守护着这片山海,守护着每一个百姓,直至千秋万代,永不落幕。
喜欢天亮后不遇见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天亮后不遇见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