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为马皇后“按摩”缓解头痛的举动,虽源自试探与获取信息的初衷,却意外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温情回报。马皇后愈发怜爱这个看似孱弱却心思细腻、孝心可嘉的幼子,来偏殿探望的次数更多,停留的时间也更长。这份毫无保留的母爱,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些许深宫中的寒意,也成为了朱橚最坚固的保护层。
然而,朱橚并未沉溺于这份温情。他清醒地知道,要在这暗流汹涌的深宫立足,仅靠母亲的宠爱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展现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初步融合了中西医思维的医学知识,正是他目前唯一的、且最适合的武器。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感受”和“学习”,开始尝试进行更积极的“干预”——当然,一切都在孩童“懵懂”的外衣之下。
一日,伺候朱橚的一个小宫女不慎染了风寒,咳嗽不止,脸色潮红,但在主子面前强忍着,不敢稍露病态。朱橚注意到她的异常,在她为自己擦拭嘴角时,小手忽然抓住她的衣袖,鼻子凑近嗅了嗅,然后皱着眉头,指着窗外咿呀道:“……艾……烧……”
乳母不解:“殿下是想闻艾草味了吗?明日让他们点一些。”
朱橚却摇头,依旧指着那咳嗽的宫女,又做出一个嗅闻和嫌弃的表情。
刘纯恰在一旁,心中一动,仔细看了那宫女一眼,只见其面颊绯红,呼吸稍促,便道:“你且抬起头来。”
宫女惶恐抬头。
刘纯观其气色,又令其吐舌查看,舌红苔薄黄,再问其症状,果然有咽痛、咳嗽。刘纯颔首:“确是风热犯肺之轻症。殿下竟能察觉其气息有异?”他看向朱橚的目光充满了惊奇。患者染病,身上有时会散发微弱病气,常人难以察觉,唯有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医者或天赋异禀者方能感知。
朱橚只是眨着大眼睛,一副“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的无辜模样。
刘纯叹道:“殿下于医道之灵性,实非常人可及。”随即开了剂简单的银翘散加减方,让那宫女下去歇息服药。
此事虽小,却在坤宁宫悄然传开。五皇子能“闻”出病气的说法,让宫人们既觉得神奇,又平添了几分敬畏。连马皇后听闻后,也笑着对朱元璋夸赞了一句:“小五这孩子,虽身子弱些,于这岐黄之道上,倒似有些宿慧。”
朱元璋正批阅奏章,头也未抬,只淡淡“嗯”了一声,似是未在意。但站在一旁的杜安道,眼角却微微抽搐了一下。
朱橚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需要一点点、循序渐进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和“特殊性”,但又不能过于惊世骇俗。这种“似有宿慧”的形象,既能引起重视,又因其模糊性而难以被简单定义为“妖孽”,最适合当下。
他开始更加大胆地利用这种“天赋”。例如,他会对某些送来点心果品的宫女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咿呀着推开。乳母若不解,他便会指着自己的喉咙或肚子,做出不舒服的表情。事后往往发现,那些被推开的食物,或因保存不当微有变质,或制作时卫生稍差,虽不足以让健康成人患病,但对朱橚这等“娇弱”幼儿却可能造成不适。
几次之后,乳母和云奇姑姑便对朱橚的“好恶”格外重视起来,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御膳房送来的饮食也因此被检查得更加严格。这无形中提升了偏殿的食品安全,也扩大了朱橚对自身环境的影响力。
这份影响力,很快被他用在了平安身上。
平安的背伤虽渐愈,但太医院的杂役辛苦,饮食粗劣,加之精神长期紧绷,脸色总透着一种不健康的萎黄。朱橚看在眼里,心中焦急。
一日,御膳房送来一碗给朱橚补身的黄芪炖鸡汤。朱橚喝了几口,便推开碗,小手指着在一旁低头干杂活的平安,对乳母道:“……黑……瘦……喝……”意思是平安又黑又瘦,该他喝。
乳母为难:“殿下,这是给您补身子的……”
朱橚立刻扁嘴欲哭,表现出一副“他不喝我也不喝”的架势。
云奇姑姑在一旁,想到平安毕竟有救主之功,且近日确实憔悴,便道:“既是殿下仁心,便分半碗与他吧,也是殿下的恩典。”
自此之后,朱橚时常以“吃不下”、“不爱吃”为由,将一些滋补的汤品、点心“赏赐”给平安。有时甚至会“指定”某些食材,比如指着粥里的红枣,又指指平安,再指指自己的嘴巴。
平安默默接受着这些“赏赐”,心中感激涕零。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殿下在千方百计地为他调养身体。这些高质量的饮食,加上刘纯暗中提供的些许药材,平安的身体状况果然逐渐改善,脸上有了血色,手脚也暖和了许多。
朱橚通过这种看似孩童任性的方式,初步实践了他的“营养医学”和“关爱护理”,不仅改善了平安的健康,更进一步巩固了这份主仆之间的隐秘羁绊。
然而,朱橚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深知,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论是自保,还是未来想要做些什么,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隐秘的体系。“夜枭”不能只是一个空想,必须开始搭建雏形。
平安,就是他选中的第一块基石。但平安被困深宫,难以外出,且目标明显。他需要外部的人手,需要信息渠道,需要资源。
他想到了小柱子。那个机灵却卑微、曾在静思斋为他传递过泥土信息、之后便杳无音信的小太监。他还活着吗?处境如何?能否再用?
通过零碎的信息拼凑,朱橚得知小柱子在那次盘问后,并未被放回坤宁宫,而是被调去了浣衣局当差。那是个更加辛苦、地位更低的地方,但也意味着杜安道的直接监视可能会少一些。
如何联系上小柱子?如何确保其忠诚?
朱橚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医。他请求乳母找来一些颜色鲜艳、无毒且不易腐败的干花干果作为玩具。然后,他利用这些材料,开始尝试进行最简单的“编码”。
例如,将三颗枸杞和两片菊花摆在一起,可能代表“三日后,老地方”;将陈皮掰成特定形状,可能代表“危险”或“安全”。
这些编码极其原始和简陋,且需要双方事先约定。朱橚无法与外界约定,但他可以“创造”一种 pattern,并希望小柱子如果足够机灵,能够意识到并尝试解读。
他需要将一个包含这种 pattern 的“玩具”,送到浣衣局小柱子手中。
机会来自一次宫廷份例发放。坤宁宫有些淘汰下来的旧玩具和布偶,需送往浣衣局清洗或处理。朱橚看准机会,在一个不起眼的、准备丢弃的布老虎耳朵里,悄悄塞入了一小包用丝线系好的“药果玩具”——里面是几颗排列特殊的枸杞和一小块被他捏成特定形状的陈皮。
然后,他抱着那只布老虎不撒手,表现出极大的喜爱,甚至睡觉都要抱着。几天后,布老虎旧损处开裂,露出里面少许填充物。乳母见状,便欲拿去修补或丢弃。
朱橚大哭,死死抱住。
云奇姑姑无奈,检查了一下,觉得只是小破损,便道:“殿下既喜欢,便让浣衣局的人仔细浆洗干净,缝补好再送回来吧。”她吩咐一个可靠的老嬷嬷亲自送去,并叮嘱务必完好送回。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举动。布老虎能否送到小柱子手中?小柱子能否发现其中的“药果”?即使发现,又能明白其含义吗?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朱橚必须迈出这一步。他将其视为“夜枭”组织的第一次外部投石问路,代号“博望”。
布老虎被送走了。朱橚的心也悬了起来。他每日看似如常,实则密切关注着浣衣局方向的任何消息。
几天后,布老虎被送了回来,清洗得干干净净,破损处被细密地缝好,几乎看不出痕迹。
朱橚迫不及待地拆开缝线,检查那只耳朵。
里面空空如也。
他塞进去的那包“药果玩具”,不见了!
是被浣衣局的人清理垃圾时扔掉了?还是……被小柱子发现了?
如果是小柱子发现了,他拿走了,意味着什么?是好奇?是意识到什么?他会作何反应?
朱橚无从得知。他只能继续等待,如同耐心的猎人。
又过了两日,坤宁宫负责收取各处送达物品的小太监,送来一包新缝制的香囊,说是浣衣局那边呈上的,用的是清洗旧衣时收集的香料碎末重新填充制成,献给各宫主子赏玩。
香囊样式普通,味道也混杂寻常。
但朱橚却在其中一个香囊的角落里,摸到了一小块硬物。他悄悄抠开,里面竟是一小片杏仁壳,壳的内侧,用炭灰画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歪歪扭扭的圆圈。
杏仁……“幸”? 圆圈……“收到”?“圆满”?“安全”?
朱橚的心脏狂跳起来!
小柱子收到了!并且理解了!他用这种方式做出了回应!
博望初程,虽微茫而艰险,然终得一丝回响。 仁心不止于诊疾,更在于聚人。 夜枭之雏,于深宫一角,悄然投石问路,终见微光。
(第二十六章 完)
喜欢洪武:医圣朱橚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洪武:医圣朱橚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