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得很突然。这天早上,监工扛着鞭子走进营地,喊了声:“马骥、黑娃,还有你们几个,跟我走!去官营兵器作坊送铜锭和木料,今天不用搬仓库的粮!”
马骥心里一喜——终于不用扛粮了!他跟着监工和其他役夫,推着装满铜锭的木车,往营地边缘的作坊区走。还没到地方,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一首杂乱却有节奏的歌,远远就能看到作坊区的烟囱冒着黑烟。
一进作坊,马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里不像他想象中的“小作坊”,而是分工明确的“大工厂”——东边的区域,工匠们围着熔炉,把铜锭倒进炉里,火光映得他们满脸通红;西边的区域,有人在锻造兵器胚件,大锤砸在铁块上,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中间的区域,工匠们拿着小锤和锉刀,仔细打磨兵器,还有人在组装弩机,动作熟练得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最让马骥惊讶的是,这里的兵器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看到一堆刚铸好的弩机“悬刀”(扳机),整整齐齐地码在木架上,随手拿起两个对比,大小、形状、厚度,几乎分毫不差。旁边的三棱箭镞更是离谱,一个个寒光闪闪,棱角分明,像用机器复制出来的一样。
“我靠……这是战国版流水线?标准化生产?!”马骥张大了嘴巴,手里的铜锭差点砸到脚。他在现代见过汽车生产线,没想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居然有类似的“标准化生产”。
他忘了搬铜锭,眼睛发亮地四处打量。看到一个老工匠拿着铜尺,正在测量一根矛头的长度,嘴里还嘀咕着:“差了一黍之距,不行,得回炉重修。”
马骥凑过去,惊叹道:“老丈,一黍(大概一分米)的误差都不行?这精度也太高了吧!”
老工匠抬起头,脸上满是皱纹,眼神却很锐利:“律法有定式,兵甲之器,皆需如法。不如法者,罚工师一甲,工匠戍边两年。谁敢怠慢?”
马骥恍然大悟——不是工匠自觉,是罚得狠!这简直是秦朝版的“ISo9001质量体系”,只不过“认证机构”是廷尉府,不合格的代价是罚钱、戍边。
他激动地拉着黑娃,指着那些弩机和箭镞:“黑娃你看!标准化!模块化!通用件!这理念超前两千年!秦国早就有‘质量认证’了!”
黑娃挠着头,一脸茫然:“马哥,啥是‘标准’?啥是‘模块’?俺只看懂这些箭镞长得一样。”
马骥也不管他懂不懂,自顾自地兴奋。他走到弩机组装区,拿起一个弩机,仔细看着上面的“望山”(瞄准器)、“悬刀”和“钩牙”(挂弦机构),这些部件严丝合缝,随便换一个,应该都能组装上。
“这工艺!太牛了!”马骥啧啧称奇,“看看这弩机,零件互换完全没问题,打起仗来坏了能随时换,多方便!”
旁边一个年轻工匠听得云里雾里,小声问师傅:“师傅,他说的‘零件互换’是啥意思?是不是《鲁班书》里的秘法?”
老工匠皱了皱眉,看了马骥一眼,语气硬邦邦地说:“皆依律令程式所为,没什么秘法。”但他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能被人这么夸,谁不开心呢?
马骥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老丈,您知道这弩为啥这么厉害吗?这叫杠杆原理!望山是瞄准用的,能提高命中率;悬刀是扳机,一扣就能放箭;还有这箭镞,三棱形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大,穿透力才强!”
工匠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围着他看,眼神里满是疑惑。什么“杠杆”“压强”,他们一个字都听不懂,只觉得这役夫说话古怪,像在念咒。
监工看到马骥不干活,还围着工匠们唠嗑,顿时火了:“马骥!你干啥呢?不搬铜锭在这瞎叨叨啥?再磨蹭,罚你多搬两车!”
马骥赶紧闭嘴,推着木车去搬铜锭。心里却还在感慨:秦朝的标准化生产也太先进了!原来老祖宗早就把“质量管控”玩得这么溜,现代工业革命的那套,在这儿早就有雏形了!
回去的路上,黑娃扛着一根木料,憨憨地问:“马哥,你刚才说的那些,能换爵位不?”
马骥:“……不能,但能让造兵器更快更好。”
黑娃:“哦,那还是砍头实在。”
马骥:“……” 他算是明白了,跟黑娃聊“技术”,还不如聊“砍头换爵位”来得实在。
胸口的挂坠温和地发热,像是吸收了作坊里“精确”“规范”的气息,温度稳定而理性,像是在默默记录着这两千多年前的“工业奇迹”。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