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祝融夫人......曹舒既已看中,自然势在必得。
雒城军帐中,诸葛亮接到败报长叹:曹舒用兵如神,亮不及也。这声叹息发自肺腑。遇此劲敌,实乃季汉大不幸。
正沉思间,忽见南门奔来数名狼狈信使——那方向分明通往成都!
莫非京畿有变?羽扇骤然收紧。
李严是何许人也?
关兴与张苞又在何处?
诸葛亮在成都尚留有些许兵力,并非全然空虚。
然而转瞬之间,诸葛亮的希冀尽数破灭。
只见哨兵跪伏于地,悲泣道:
丞相!大汉...亡了!
诸葛亮几乎从座上跌下。
他强自镇定,向传令兵问道:
雒城尚在我军掌控,何来覆灭之说?
虽已隐约猜到成都生变,诸葛亮仍试图说服自己这不过是谣言。
传令兵伏地禀报,将姜维、邓艾奇袭成都的始末,以及孟达、李严等人叛降之事详尽道来。
听罢,诸葛亮呆坐席间,茫然若失。
是啊...
大汉确已倾覆!
连后主刘禅都肉袒出降,岂非 之兆?
可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曹舒怎敢派遣两名年轻将领翻山越岭偷袭成都?此计若败,必将万劫不复!
更令他困惑的是孟达之叛。
虽被调离中枢,孟达在益州仍享厚禄,降魏又能多得几何?
最令诸葛亮痛心的,当属李严。
孟达反复无常尚可理解,但李严身为益州第二号人物,有何理由投降?
诸葛亮为安其心辅佐后主,甚至割让诸多权益。
如此大公无私,换来的竟是李严带头降敌?
曹舒究竟许以何等厚利?
若曹舒在此,定会告诫诸葛亮:
驭人之道,不可单凭利益或情感。
似李严这般人物,纵得万般权柄亦难餍足,反觉理所当然。
若易地而处,曹舒必当机立断铲除李严,整肃内政。
岂会以妥协退让,寄望于狼子野心?
视角不同,所见各异。
刘备与诸葛亮胸怀复兴汉室之志,而李严等人只计较能从中攫取多少利益。
诸葛亮怔然之际,身旁哨兵与董允已泣不成声。
更令丞相心寒的是,数名益州将领未经通传便擅自入帐。他们面露愧色,却仍劝道:丞相,不如...降了吧。
这些将领皆收到家族密信——刘禅李严开城献降后,成都世家早已纷纷归顺。家族既降,他们又何来死战之心?
诸葛亮沉默以对。他知晓,今夜必不止这一批说客。
果然,文官们接踵而至。为首的竟是素受器重的费祎。他拱手进言:为免生灵涂炭,请丞相率军归降。这番话语犹如利刃,直刺诸葛亮心口。
呵...呵呵...丞相忽然轻笑。大势已去,纵使先主复生携鼎盛之师,亦难挽此倾颓之局。
诸君自便。诸葛亮终是挥手,本相...不阻诸位。
雒城文武在短暂静默后,终究陆续出城,向曹舒请降。
许昌
微风轻拂,湖面泛起涟漪。
曹操手持鱼竿,与荀攸、贾诩、程昱并排而坐,悠然垂钓。
“哈哈哈,你们几个老伙计,今日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曹操瞥了眼身旁三人空空如也的鱼篓,朗声大笑。他的桶中早已鱼影攒动,收获颇丰。
“主公钓技精湛,我等自愧不如。”贾诩笑呵呵地拱手。
二十余载过去,他这逢迎的性子丝毫未改。当年因张绣之事投奔曹操后,贾诩始终谨小慎微。即便如今众人皆已归隐,他仍改不了这习惯。
程昱眉头微皱,沉声道:“主公,舒公子尚在前线征战,您终日垂钓,是否……”
曹操舒展筋骨,慵懒道:“仲德啊,你总是这般忧心国事。舒儿之才,莫非你还信不过?”
他目光悠远,继续道:“诸葛亮虽足智多谋,却未必是我舒儿对手。”
祖孙二人的信任,早已无需多言。
此时,许褚阔步而来,喜形于色:“文远率虎豹骑横扫漠南,鲜卑王庭已化为焦土!毋丘俭亦斩公孙渊于辽东,能臣抵之束手就擒!”
三位谋士相视而笑。
曹操却恍若未闻,猛然提竿。
“哗啦——”
一尾肥硕的鲤鱼跃出水面,鳞光闪烁。
“北地少见这般肥美的鱼啊。”曹操轻抚鱼身,忽然叹道,“若论鱼鲜,当属江南为最。不知何时能泛舟长江,执竿而钓……”
此言一出,荀攸、贾诩、程昱目光微动,皆若有所思。
曹舒率军伐蜀,曹操对这位长孙充满信心。
张辽借斩杀鲜卑王轲比能之机,彻底平定鲜卑各部。与此同时,毋丘俭等人在辽东也取得大捷。放眼天下,唯有江东孙权尚未臣服。
提及江东,曹操不禁想起当年的赤壁之战。那时的周瑜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而他自己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何等威风。可惜赤壁一战功败垂成,如今周瑜也已离世多年。
英雄迟暮,曹操心中感慨万千。随着故人相继离去,无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让他倍感伤怀。
主公何不随军出征?即便只是观战,也能圆您垂钓长江之梦。荀攸笑着说道。他总能洞悉曹操的心思。
公达,你说舒儿和采儿若有了子嗣,该是何等聪慧?曹操突然问道。
荀攸认真思索后答道:恐怕比在下与文若都要聪慧得多。闻言,曹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比起长江垂钓,他更期盼能看到曾孙的诞生。
雒城战事渐近尾声,越来越多的蜀将主动出城请降。曹舒询问道:你们的诸葛丞相何在?众将皆摇头,告知是诸葛亮主动让他们出城投降。
原来如此。曹舒点头道,先将兵器悉数上缴,而后按部众数量领取粮草。他命杨修负责受降事宜。
曹舒之所以询问诸葛亮下落,是担心其效仿历史上姜维诈降之计。但转念想来,二者情形迥异。昔日刘禅投降是因谯周等人怂恿,如今益州派、东州派皆认为大势已去,仅凭荆州一派已难以为继。
荆州派的大本营仍在曹舒掌控之中,这使得除了诸葛亮等核心成员外,多数荆州将士已丧失斗志。
然而,比起归降的将领,曹舒更在意诸葛亮的去向。
在降将的指引下,曹舒踏入雒城。出乎意料的是,城内百姓神色如常,未见慌乱,足见诸葛亮治理有方。即便兵临城下,他仍能稳住民心,这般才能当世罕见。
作为对手,曹舒渴望击败诸葛亮,但蜀汉大势已去,他更想招揽这位贤才。曹舒向来唯才是举,既能重用鲁肃,自然也能任用诸葛亮。
然而,暗卫与降将搜遍全城,始终不见诸葛亮踪影。最终,一名书童怯生生地递上一封诸葛亮亲笔信。曹舒读罢,长叹一声。他不愿强求,只待诸葛亮回心转意。
随着雒城易主,蜀地各城纷纷归降。成都陷落的消息传开后,益州各地更是降旗如潮。曹舒在将士护送下前往成都,面见已投降的刘禅。
曹舒宽厚对待刘禅,未加为难。这位少年天子本不该背负如此重担,如今反倒得以解脱。刘禅向曹舒敬酒,急切询问诸葛亮下落。曹舒略作沉吟,将诸葛亮的信交予他。
刘禅读后泪流满面。若非时运不济,诸葛亮绝不会轻言放弃。但益州全境已归曹魏,诸葛亮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无人知晓他究竟去了何方。
安抚完刘禅,曹舒便与李严等人会面。
面对李严,曹舒表面谦逊,实则对这群降臣并无多少信任。
在他眼中,这些人至少都是三姓家奴。
当年刘焉父子入益州时,他们争先恐后投靠;刘备夺蜀后,又摇身一变成为其拥护者;如今曹军到来,他们再度改换门庭,自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每次易主,这群人反倒活得最滋润。
简单应付几句后,曹舒忽然举杯笑道:
“诸位助朝廷收复益州,功不可没。丞相与我一向赏罚分明,既然立下大功,本司空自然不会亏待。”
“正方,从你开始,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被第一个点名,李严面露得色。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他拱手道:
“在下别无他求,只愿为司空分忧,协助处理政务。”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暗笑——李严野心不小,嘴上说帮忙,实则想留在益州,图谋刺史之位。
曹舒岂会让他如愿?
他微微一笑,道:
“正方忠心可嘉,本司空自当重用。”
“这样吧,过几 随我回许昌,侍奉陛下左右。”
李严脸色骤变。
……
曹舒话中深意,不仅李严,在场降臣皆心知肚明。
曹舒提出让李严入朝侍奉君主,其中暗藏玄机。
所谓侍奉君主,自然包含多种可能。
昔日荀彧执掌尚书台,名义上亦是天子近臣。
但曹舒岂会轻易将如此机要之位授予李严?
绝无可能!
现任尚书令鲁肃乃曹舒心腹,虽出身江东,却已效忠多年。
其理政之才远非李严可比,曹舒怎会无故撤换?
余下唯有两种可能:
其一,授以黄门侍郎这等闲职,形同虚设;
其二,更为骇人——令其净身入宫!
不过曹舒倒不必刻意折辱李严,多半是安排个虚衔。
可李严岂能甘心?
昔日在蜀汉位居诸葛亮之下,堪称三号人物。
如今归降却只得此等微末官职,与闲置何异?
李严怒极反笑,厉声质问:若无李某串联众臣,舒公子岂能兵不血刃取成都?
曹舒闻言暗哂——
夺蜀首功当属邓艾、姜维,次为孟达。
李严不过是在大军压境时,才通过密信投诚罢了。
攻克成都的首功之臣,曹舒实在难以苟同。
不过舒公子向来修养过人,自然不会轻易辱骂李严。只见他展露春风般的笑容:正方此言差矣。陛下乃九五之尊,侍奉天子正是彰显功劳。莫非正方还眷恋刘禅的蜀汉旧朝?
这番话暗藏机锋。随着蜀汉政权覆灭,那点可怜的正统性早已荡然无存。若李严仍心系旧朝,岂非谋逆之嫌?虽说汉献帝刘协已逝,但其子刘曦尚在,汉室法统未绝。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