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曹舒所言,与其心中所想几乎不谋而合。
只是...
曹操未曾料到孙权竟会这般狠辣果决,胆敢在此时对周瑜 手。
周瑜终究是曹营死敌,且绝无归顺曹操的可能。他的死讯传来,对曹营而言自是喜讯。
父亲,这不正是您平日教诲孩儿的吗?
您曾说孙权虽为明主,却容不得才略胜己之人。
周公瑾用兵如神,岂是孙权所能企及?
而今周瑜既亡,南郡于孙权反成棘手之物。
他断无胆量以残兵直面我荆北雄师。
曹舒从容陈词,再度赢得曹操赞许。
在曹操心中,当世唯有刘备配与他并称英雄。至于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虽是赞誉,却也道出孙权终逊他一筹。
此刻曹仁虽退,然文聘、满宠等将仍据守荆北要地,随时可再取南郡。孙权唯有将南郡借予刘备驻防,方能高枕无忧。
但这借出之物终须归还。在孙权算计中,南郡不过暂失其利,来日未必不能重获。这位精于筹谋的江东之主,向来只做于己有利之事。
......
舒儿,为父前日拨予你的五百邺城精兵,稍加操练便可成军。为何偏要施以那些不合战阵的训法?
曹操望着每日带队绕城奔跑的毋丘俭与王基,又见士卒反复演练队形方阵,更添肉食供给,不禁满腹狐疑。
曹舒麾下新兵的伙食标准,几乎能与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相媲美。
常言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得知曹舒对新兵如此优待,曹操其他部队的将士们,甚至萌生了投奔曹舒的想法。
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曹操给曹舒的五百人编制早已满员。
若想再扩充兵力,必须得到曹操的首肯。
“父亲,那些训练并非无用之功。”
“再过些时日,您就明白了。”
曹舒故意留了个悬念。
他清楚,在汉末的传统观念中,能冲锋陷阵、斩杀敌军的士兵,才是合格的精锐。
这一点,曹舒也认同。
然而……这支五百人的新军,将成为曹舒除暗卫之外,真正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因此,曹舒希望他们能提升整体战力与协同作战能力,而非盲目冲上战场,在鲜血洗礼中折损大半,才逐渐成长。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正是曹舒的初衷。
见曹舒态度坚决,曹操只得无奈点头。
反正无论孙子如何折腾,即便这五百人全废了,曹操也能替他善后。
……
曹舒本以为私兵之事就此平息。
不料次日清晨,杨修以丞相府属官身份上书弹劾曹舒。
当然,这份奏章并非呈给天子刘协——这位傀儡皇帝远在许昌,距邺城三百余里,还隔着黄河天险。
因此,奏章实际上是递交给丞相曹操的。
阅毕,曹操勃然大怒,本想召杨修痛斥一番。
但转念一想,这或许能推动“嗣子之争”的进程。
于是,曹丕、曹植、司马懿、杨修四人悉数被召至丞相府。
然而,四人踏入正厅后,却齐齐愣住——
厅内主位坐着曹操,左右两侧赫然是荀攸与曹舒。
这阵仗,俨然一副升堂问案的架势。
荀攸作为曹操的首席谋士,列席在此众人自然没有异议。
但年仅七岁的曹舒,凭什么与荀攸平起平坐分列两侧?
......
杨修神色复杂地望向曹舒。
却迎上曹操凌厉的目光威慑。
那眼神分明在警告:朕的皇长孙在此就座,尔等有何不满?
久居上位者的曹操,一个眼神就令人不寒而栗。
区区杨修岂能招架?
当即败下阵来。
与此同时,曹舒也向杨修投来审视的目光。
奏章内容曹操早已让曹舒过目。
平心而论,杨修文采确实斐然。
但既然敢来触霉头——
不妨让他见识见识,得罪当朝皇长孙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杨修突然打了个冷颤。
刹那间竟觉得:
比起曹操,这位小皇孙才更令人毛骨悚然。
相较于坐立不安的杨修。
曹丕与司马懿则显得从容许多。
二人早有准备,自然胸有成竹。
曹操重重拍案,众人顿时肃然。
杨德祖!你参奏舒儿麾下新军滋扰邺城、践踏农田,可有真凭实据?
曹操怒不可遏。
他心如明镜:
杨修此举,分明是眼红那五百精锐的编制!
须知曹丕、曹植麾下亲兵都寥寥无几。
而曹舒这五百精兵,可是朝廷正式编制!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些将士享受正规军待遇。
阵亡有抚恤,伤残有供养。
虽不及虎豹骑、虎卫军的规格,却远胜寻常行伍。
眼下储君未定,
曹操断不会让任何儿子掌握过多兵权。
至于司马懿、杨修之流......
他们手下确实有一些家族内部的亲兵。
然而世家大族向来不会孤注一掷。
即便杨修和司马懿失败,
杨家和司马家仍有其他人可以支撑门庭。
不至于因为一场嗣子之争就倾家荡产。
但此刻,
杨修既然敢状告曹植,自然早有准备。
只见他从袖中取出一封类似书信的文书,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式各样的名字。
“丞相大人,这是邺城商人们联名状告舒公子麾下五百私兵的名单。”
“近一个月来,这五百私兵频繁占据西市场地,导致商贩无 常经营,怨声载道。”
“此外,还有许多农户也在联名之列。”
“舒公子的私兵在城外训练时,曾与农户发生冲突,并踩踏农田。”
“丞相大人,毁坏农田可是重罪!”
“昔 以发代首,才立下严令。”
“如今若因私兵之事坏了规矩,岂不有损威严?”
话音刚落,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